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處暑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處暑》是宋代詩人張嵲創作的一首詩詞。

作品原文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處暑

塵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猶多壘,餘生久息機。

漂流空老大,萬事與心違。

白話譯文

人間處暑節氣還未到來,山中人卻已新加了秋衣。

露氣中的蟬聲漸顯悲切,初秋的陽光已開始衰微。

任憑各地仍然戰亂頻繁,我這殘生早已沒了生機。

漂泊經年,徒然老矣,世間萬事總是不如我心意。

作品鑑賞

此詩大約是作者老年所作。詩裡帶著南宋時期文人的悲切意味。

正是:

無奈人已空老去(一如那秋蟬即將消失),徒有冰心在玉壺。

作者簡介

張嵲(1096年—1148年),為南宋初著名詩人,字巨山,襄陽(今屬湖北)人。宣和三年(1121年)上舍及第,調唐州方城縣尉,改房州司法參軍,辟利州路安撫司於辦公事。後遷著作郎,坐何掄刊改《神宗實錄》受牽連,出為福建路轉運判官。官至擢中書舍人等。十八年(1148年)卒,年五十三。雖代秦檜奏稿為後人所譏,然少時曾從陳與義受學,故其詩格律頗似黃庭堅、陳與義,陸游稱其詩“汪洋閎肆,間出新意,愈奇而愈渾淳,一時學者宗焉”(《宋百家詩存》卷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