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瓢蟲科之一種。 又名“七星瓢䖬”、“七星花雞”。我國各地均有分布。概體圓卵形,背弓似半球。體長5—7毫米,寬4—5.6毫米。觸角節狀,短,褐色;頭、口器、複眼、前胸、小盾片及腹面、六足皆為黑色。鞘翅紅色或橙黃色,具7個不規則黑色圓斑,其中一個黑斑由兩鞘翅中間接拼而成。年生4—5代。多見於田野、樹林、果園,嗜食小型昆蟲。性頗機靈,常跌落匿蹤或擦飛而去。體色美麗,玲瓏嬌小。飼用透明蟲盒或生境箱,亦可作瓢蟲牌點及標本賞玩。同科尚有二十八星瓢蟲、龜紋瓢蟲及瓜茄瓢蟲等,皆可飼以玩賞。
形態特徵
身體卵圓形,背部拱起,呈水瓢狀。頭黑色、複眼黑色,內側凹入處各有1淡黃色點。觸角褐色。口器黑色。上額外側為黃色。前胸背板黑,前上角各有1個較大的近方形的淡黃地。小盾片黑色。鞘翅紅色或橙黃色,兩側共有7個黑斑;翅基部在小盾片兩側各有1個三角形白地。體腹及足黑色。
雌蟲:體長5.70一7毫米,寬4一5.60毫米,呈半球形,背面光滑無毛。剛羽化時鞘翅嫩黃色,質軟,3—4小時後逐漸由黃色變為橙紅色,同時兩鞘翅上出現7個黑斑點,位於小盾片下方者為小盾斑,小盾斑被鞘縫分割成兩半。另外,在每一鞘翅上各有3個黑斑,鞘翅基部靠小盾片兩側各有1個小三角形白斑。頭黑色,額與複眼相連的邊緣上各有1淡黃色斑。複眼之間有兩個個淡黃色小點,有時與上述黃斑相連。觸角栗褐色,稍長於額寬,錘節緊密,側緣平直,末端平截。唇基前緣有窄黃條,上唇、口器黑色,上顎外側黃色。前胸背板黑色,兩前角上各有1個近於四邊形淡黃色斑。小盾片黑色。前胸腹板突窄而下陷,有縱隆線,後基線分支。足黑色,脛節有2個刺距,爪有基齒。腹面黑色,但中胸後側片白色。第六腹節後緣凸出,表面平整。
雄蟲:第六腹節後緣平截,中部有橫凹陷坑,上緣有一排長毛。
卵:長1.26毫米;寬0.60毫米。橙黃包,長卵形,兩端較尖。成堆豎立在棉葉背面。每塊卵一般20一40粒,最多達80粒。
幼蟲:共4齡.各齡期的主要特徵:
一齡:體長2—3毫米。身體全黑色。從中胸至第八腹節,每節各有6個毛疣。
二齡:體長4毫米。頭部和足全黑色,體灰黑色。前胸左右後側角黃色。腹部每節背面和側面著生6個刺疣,第一腹節背面左右2刺疣呈黃色,刺黑色。第四腹節背面刺疣黃色斑不顯.其餘刺疣黑色。
三齡:體長7毫米。體灰黑色.頭、足、胸部背板及腹末臀板黑色。前胸背板前側角和後側角有黃色斑。腹部第一節左右側刺疣和側下刺疣桔黃色,刺黑包。第四節背側2刺疣微帶黃色,其餘刺疣黑色。
四齡:體長11毫米左右。體灰黑色。前胸背板前側角和後側角有桔黃色斑。腹部第一節和第四節左右側刺疣和側下刺疣均有桔黃色斑。其餘刺疣黑色。
蛹:體長7毫米,寬5毫米。體黃色。前胸背板前緣有4個黑點, 中央2個呈三角形,前胸背板後緣中央有2個黑點,兩側角有2個黑斑。中胸背板有2個黑斑。腹部第2—6節背面左右有4個黑斑。腹末帶有末齡幼蟲的黑色蛻皮。
生活習性
除了冬季外,戶外蚜蟲堆間均有機會找到前來覓食的成蟲。本種分布非常普遍,但是較少成群群聚。另外,人們還把它們稱為花大姐。
年發生多代。以成蟲過冬,次年4月出蟄。產卵於有蚜蟲的植物寄主上。成蟲和幼蟲均以多種蚜蟲、木虱等為食。系益蟲,應予保護。
捕食昆蟲:棉蚜、麥蚜、豆蚜、菜蚜、玉米蚜、高粱蚜
危害農作物: 棉花(棉蚜)、小麥(麥蚜)、豇豆(豆蚜)、白菜(菜蚜)、玉米(玉米蚜)、高粱(高粱蚜)
20世紀70年代在黃河下游已開始用助遷法防治棉花和小麥蚜蟲,90年代開始人工繁殖,並用於生產。 七星瓢蟲以鞘翅上有7個黑色斑點而得名。每年發生世代數因地區不同而異。例如,在河南安陽地區每年發生6-8代。北方寒冷地區,每年發生世代數則較少。七星瓢蟲成蟲壽命長,平均77天,以成蟲和幼蟲捕食蚜蟲、葉蟎、白粉虱、玉米螟、蚜蟲、棉鈴蟲等幼蟲和卵。七星瓢蟲1隻雌蟲可產卵567-4475粒,平均每天產卵78.4粒,最多可達197粒。 七星瓢蟲取食量大小與氣溫和獵物密度有關。以捕食蚜蟲為例,在獵物密度較低時,捕食量隨密度上升而呈指數增長;在密度較高時,捕食量則接近極限水平。氣溫高的條件下,影響七星瓢蟲和獵物的活動能力,捕食率提高。據統計,七星瓢蟲對煙蚜的平均日取食量為:1齡10.7頭,2齡33.7頭,3齡60.5頭,4齡124.5頭,成蟲130.8頭。七星瓢蟲近80天的生命期可取食上萬頭蚜蟲。 毒性 七星瓢蟲對人、畜和天敵動物無毒無害,無殘留,不污染環境。
七星瓢蟲有較強的自衛能力,雖然身體只有黃豆那么大,但許多強敵都對它無可奈何。它3對細腳的關節上有一種“化學武器”,當遇到敵害侵襲時,它的腳關節能分泌出一種極難聞的黃色液體,使敵人因受不了 而倉皇退卻、逃走。它還有一套裝死的本領,當遇到強敵和危險時,它就立即從樹上落到地下,把3對細腳收縮在肚子底下,裝死躺下,瞞過敵人而求生。
瓢蟲之間還有一種奇妙的習性:益蟲和害蟲之間界限分明,互不干擾,互不通婚,各自保持著傳統習慣,因而不論傳下多少代,不會產生“混血兒”,也不會改變各自的傳統習性。
種族分布
分布在我國東北、華北、華中、西北、華東和西南等一些省區;北京、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陝西、江蘇、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四川、雲南、貴州、青海、新疆、西藏、內蒙古等地均有,常見於農田、森林、園林、果園等處。 另記載於蒙古、朝鮮、日本、俄羅斯、印度及歐洲地區。
野外捕捉
活動場所
七星瓢蟲在不同季節的活動場所不一樣。冬天,七星瓢蟲在小麥和油菜的根莖間越冬,也有的在向陽的土塊、土縫中過冬。春天,一旦氣溫升到10℃以上,越冬的七星瓢蟲就甦醒過來,開始活動,在麥類和油菜植物株上能找到它。夏天,隨著氣溫升高和食物增多,七星瓢蟲大量繁殖,凡是有蚜蟲和蚧蟲寄生的植物,如棉花、柳樹、槐樹、榆樹、豆類等植株上,都能找到七星瓢蟲,有時甚至出現大批七星瓢蟲聚集的景象。秋天,田間七星瓢蟲的數量減少,它常在玉米、蘿蔔和白菜等處產卵,這時候,早晚的氣溫較低,七星瓢蟲往往隱蔽起來,不易發現,需在上午7點鐘以後至太陽下山之前採集。
捕捉方法
越冬的七星瓢蟲不食不動,只要找到,捕捉很方便,用手就能捉住。其他季節的七星瓢蟲善爬能飛,可以利用它假死習性,用塑膠袋迅速套住棲息著七星瓢蟲的枝條,抖動一下,七星瓢蟲立即掉落在袋裡,接著,把枝條抽出,紮緊口袋,就可以帶回實驗室。
生長繁殖
人工飼養七星瓢蟲,首先要解決飼料問題。可以到野外採集天然飼料——蚜蟲,但這種方法費工多,有時還不易採到。所以用人工培養大量蚜蟲,滿足七星瓢蟲食用。可用蠶豆苗人工培養蚜蟲。當分栽的蠶豆苗長出3-4厘米高時,把野外採集的少量蚜蟲放在豆苗上,在室溫20-30℃、相對濕度60%-70%的條件下培養10-15天,蚜蟲就能大量繁殖,這時就可用蚜蟲作七星瓢蟲的飼料。
把七星瓢蟲放在玻璃瓶里,瓶底墊一張草紙,紙上放一個盛濕藥棉球的小瓶蓋,以保持瓶內的濕度,瓶口蓋上紗布,並用橡皮筋繫緊。每瓶放進七星瓢蟲1-2對,每天投一次飼料,它們就能正常生活,並能繁殖後代。
七星瓢蟲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不同發育階段。人工飼養七星瓢蟲的成蟲,室內的溫度要控制在20-25℃之間,相對濕度在70%-80%,成蟲產卵時要求溫度較高,可在25℃飼養。但飼養幼蟲以平均溫度20℃左右為好。
中國一年發生4~7代,以成蟲在土塊下,小麥分櫱及根莖間的土縫中越冬。成蟲有遷飛性、假死性和避光性,卵產於小麥葉片背面和麥穗上,有的產於土塊表面或縫隙內。成、幼蟲在食料缺乏、密度過大和齡期不一的情況下均有自殘習性。七星瓢蟲抗寒力強,越冬數量大,是棉田前期的優勢天敵種群。宜採取人工飼養釋放及助遷的方法,提高田間種群密度,充分發揮其優勢天敵的作用。
田間釋放
七星瓢蟲大量繁殖後,可以放到田間,幫助人類消滅蚜蟲和蚧蟲。如棉田出現大量蚜蟲危害,這時可以把七星瓢蟲散放到棉田裡,它就能將蚜蟲吃掉。散發時,在棉田邊走邊放七星瓢蟲,走幾步放幾隻,為求散放均勻。1掌握好散放時間,以傍晚時散放為宜。因為傍晚氣溫較低,光線較暗,七星瓢蟲活動性較弱,不易遷飛。2採用成蟲和幼蟲混放。因為幼蟲沒有遷飛能力,不會逃逸,而它也有吃蚜蟲的本領。3散發前一天停止餵食,再進行散放,可以降低七星瓢蟲遷飛活動能力。4散放後兩天內,不進行中耕和其他田間管理,以免使七星瓢蟲受驚遷逃。七星瓢蟲在大田和保護地均可使用。釋放蟲期一般為成蟲和蛹期,在適宜氣候條件下,也可釋放大齡幼蟲。在溫室、大棚等保護地,也可釋放卵液。(1)釋放成蟲。成蟲的釋放一般應選在傍晚進行,利用當時氣溫較低,光線較暗的條件,釋放出去的成蟲不易遷飛。在成蟲釋放前應對其進行24-48h的飢餓處理或冷水浸漬處理,降低其遷飛能力,提高捕食率。釋放成蟲2天內,不宜灌水、中耕等,以防遷飛。釋放成蟲後及時進行田間調查,以瓢蚜比為1:200時為宜,高於200倍時,則應補放一定數量成蟲,降低瓢蚜比,以保證防效。釋放成蟲的數量,一般是每667平方米放200-250頭。靠近村屯的大田,七星瓢蟲釋放後,易受麻雀、小雞等捕食,可適當增加釋放蟲量。在溫室、大棚等保護地,可通過采點調查,計算出當時溫室、大棚內的蚜蟲總量,按1頭瓢蟲控制200頭蚜蟲釋放成蟲。(2)釋放蛹。一般在蚜蟲高峰期前3-5天釋放。將七星瓢蟲化蛹的紙筒或刨花掛在田間植物中、上部位,10天內不宜耕作活動,以保證若蟲生長和捕食,提高防效。(3)釋放幼蟲。在氣溫高的條件下,例如氣溫在20-27℃,夜間大於10℃時,釋放幼蟲效果也好。方法是將帶有幼蟲的紙筒或刨花,采點懸掛在植株中、上部即可。可在田間適量噴灑1%-5%蔗糖水,或將蘸有蔗糖水的棉球,同幼蟲一起放于田間,供給營養,提高成活和捕食力。(4)釋放卵。在環境比較穩定的田塊或保護地,氣溫又較高,不低於20℃條件下,可以釋放卵。釋放時將卵塊用溫開水浸漬,使卵散於水中,然後補充適量不低於20℃的溫水,再用噴壺或摘下噴頭的噴霧器,將卵液噴到植株中、上部葉片上。噴灑卵液後10天內不宜壟間進行農事活動,以保證卵孵出幼蟲,並提高成活率。釋放的瓢蚜比應適當降低,一般為1:10-20為宜。
實驗
1.捉一隻七星瓢蟲,用手指頭輕輕捏一下,手指頭馬上就會沾一些黃水,這是它的保護液,氣味很難聞。不過對人體無害。七星瓢蟲遇到敵人侵襲的時候,就立即分泌這種難聞的黃水,使敵人聞而生畏,倉皇逃走。
2.七星瓢蟲還有偽裝本領,當它遇強敵感到危險時,立即從樹上掉落地面,把它那三對細足收縮起來,像“失去知覺”一動不動,裝死躺下,瞞過敵人。根據七星瓢蟲的假死習性,你突然搖動植物枝條,地面往往有裝死的七星瓢蟲。你可以用這種方法在野外尋找七星瓢蟲。
3.剛從蛹殼鑽出的七星瓢蟲,呆在蛹殼一動不動。這時候,你可以做一個有趣的實驗:用手指頭突然推它掉下來,嚇唬一下,過了一天多,七星瓢蟲鞘翅逐漸變硬,但是七個斑點始終不能出現,成為一隻“無斑點”的七星瓢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