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
“天上七星,地上七天”,七天建築為隋唐洛陽城中軸建築群上最重要的七個建築。分別對應天上的七個星座,從南到北依次為:天闕(伊闕)、天街、天門(應天門)、天津(天津橋)、天樞、天宮、天堂。“七天”建築群南北縱貫隋唐東都洛陽城中,一幅以“紫微垣”為中心的天上三垣呈現在人間,洛陽隋唐都城的中軸建築群是中國古代最華麗的都城中軸。
天闕
天闕,即龍門“伊闕”,皇城、都城軸線上的南部景觀。對應天上的“天闕星座”。
據《史記·天官書》記載,天闕本為中國古代的星名 ,為天宮的天衢之大道,黃道所經之處 。天上的闕、丘二星正好也在銀河之南,為天子之雙闕 。隋煬帝遷都洛陽,“引洛水貫都,以相天漢”,即將洛水比喻天上的銀河(天漢),將皇宮中軸遙對伊闕,象徵皇城中軸大道對應天宮上的天闕,以達到真正的天人合一的目的。
龍門是洛陽南面的天然門戶,這裡兩岸香山、龍門山對立,伊水中流,遠望就象天然的門闕一樣。因此自春秋戰國以來,這裡就獲得了一個形象化的稱謂——伊闕。古代帝王又以真龍天子自居,因而伊闕又得名“龍門”並沿用至今。
天街
主詞條: 天街
天街,即“定鼎門大街”,道路十分寬闊,路邊楊柳扶疏,間植桃、李、石榴,中間為3條道——居中為“御道”,兩側有水渠和平民道。“天街”對應天上的“天街”星座。
天街本為天宮的星官名,據《史記·天官書》記載,昴、畢兩星宿(西方十二星座中金牛座67號、ω星)之間為天街, 為日、月、五星出入的要道 。隋煬帝將洛陽城的中軸大道命名為天街,中軸大道遙對天闕(伊闕),天街向北經過銀河天漢(洛河),直達太微城(洛陽皇城)、紫微宮,“天上七星,地上七天”,天人合一的隋唐洛陽城,真正體現了天子之威嚴。
天津
主詞條:天津橋
天津,即“天津橋”。洛河喻意“天河”,其橋喻意天上的“天津”星座。天津本為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箕宿“箕四星”,為天帝後宮妃後之府 。天津橋是洛南里坊區通往洛河北岸皇城的通道要津,故曰天津橋。
天津橋橫架於洛水之上,唐代曾將天津橋地段的洛河分作三股,分設三橋,天津橋居中,其北是黃道橋,其南為星津橋 。命名均是依據的天文學名詞命名。
天門
主詞條: 應天門
天門,即宮城的南正門“應天門”,對應天上的“天門”星座。天門,為天帝所居住紫微宮的正門 ,也曰閶闔,即二十八星宿之角宿,角宿為東方七宿之首,有兩顆星如蒼龍的兩角,為黃道經過的地方。正所謂“上合天門入明堂。” 《史記·天官》等記載:東方,角二星,為天闕,其間天門,其內天庭,黃道所經,七耀所行。
天宮
主詞條: 明堂
天宮,即“明堂”,亦名“含元殿”、“通天宮”。紫微宮本為天上星宿三垣的中垣,位於北天中央位置,故稱中宮。紫微垣之內是天帝居住的地方,是天帝內院。隋煬帝建設洛陽時,仿照天上宮闕命名,隋唐洛陽城的宮城也叫“紫微宮”。又因為天帝在紫微宮布政的宮殿叫明堂 ,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 所以到武周時期,武則天一改周禮明堂建在城南的傳統,將明堂建在了紫微宮內,並且作為洛陽城的外朝正衙,呼應天上心宿星座,即“法紫微以居中,擬明堂而布政”。
天堂
天堂,亦名通天浮屠,是隋唐洛陽城中軸建築群上著名的“七天建築”之一,為一代女皇武則天的禮佛堂,其遺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內,是武則天命薛懷義負責主持修建的皇宮內禮佛的重要場所。
武則天當政時期所建的明堂、天堂,是洛陽太初宮宮城內最高大的兩個建築,它們一改皇宮中軸線主殿為單層的傳統,使洛陽宮城殿宇的立體輪廓和風貌氣勢顯得更加輝煌壯麗。
天樞
天樞,即在皇城正門端門外、天津橋頭所立的都城“頌德”紀念碑 ,對應天上二十八星宿中“奎宿”中的“天樞星”,即北斗七星勺部第一顆星。
天樞位於皇城端門外,是皇城中軸線上南部第二個建築物即是天樞,全名叫“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天樞立於皇城之前,武則天大周建天樞,表示皇權至高無上,洛陽為權樞所在,寓意武則天以道德感化天下,民眾都像眾星始終朝著北極星一樣,對她感恩戴德。
武則天建造的“通天浮圖”天堂被大火焚毀後,武則天集天下之銅,決定在洛陽城建造永久性的不易被火燒毀的紀念物,這棵巨大的銅柱就是天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