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巳復辟

丁巳復辟

丁巳復辟,又稱張勛復辟,是1917年6月,張勛利用黎元洪與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辮子兵”,借“調停”為名,於6月14日進北京。入京後,張勛急電各地清朝遺老進京,‘襄贊復辟大業’。 張勛,1895年投靠袁世凱,1911年升為江南提督,率巡防營駐南京。武昌起義後,在南京殘殺民眾數千人,頑抗革命軍,敗後退至徐州一帶。清帝退位以後,所部改稱武衛前軍,禁剪辮子,以示效忠清王朝,時稱“辮子兵”。1913年奉袁世凱命進攻革命軍,重占南京,後調徐州任長江巡閱使。袁死後,在徐州成立北洋7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軍,擴充至13省同盟,圖謀為清室復辟。 同月30日,他在清宮召開‘御前會議’,並於7月1日攆走黎元洪,把12歲的溥儀抬出來宣布復辟,改稱此年為‘宣統九年’,通電全國改掛龍旗,自任首席內閣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康有為被封為‘弼德院’副院長。 張勛復辟是指由張勛一手策劃,於1917年(民國六年)7月擁護清朝廢帝溥儀在北京復辟的政變,前後歷時共十二天。因發生在丁巳年,亦稱丁巳復辟。 1917年5月,黎元洪總統“府院之爭”。日本表示支持段祺瑞,英國、美國等支持黎元洪、馮國璋。黎元洪將段祺瑞免職,段祺瑞則令屬下各省督軍宣布獨立。黎元洪乃電召安徽督軍張勛入京調停。1917年6月,張勛率五千辮子軍北上。密謀復辟,段祺瑞則欲利用他對付黎元洪而支持其 入京。

背景

張勛復辟事件 張勛復辟事件

辛亥革命後,清將張勛盤踞徐州長達五年,道台衙門是其大搞復辟活動的“大帥府”。1911年底,南京光復,長江巡閱使張勛兵敗南京退守徐州。1912年初,革命軍北伐徐州,張勛北竄兗州,2月11日徐州光復,第二天清帝宣布退位,南北統一。

1913年春,二次革命失敗,張勛率領“辮子軍”再次盤踞徐州,開始大肆迫害、捕殺革命黨人,留日同盟會員韓志正北走北京,老同盟會員周仲穆被殺於王陵母墓,王少華被逼墜樓自殺,一時間,徐州腥風血雨,陰霾密布。張勛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為自己建生祠。

1914年12月5日是張勛的60歲生日,他在道台衙門大擺壽筵,並通報全國上至民國總統和遜位的宣統帝,下至各省督軍和各界知名人士都派代表或親自前來祝賀。孔子76代後裔衍聖公孔令貽主持了祝壽禮儀和筵席設定,連擺7天筵席,一時名流雲集,舉國矚目。

張勛醉心於復辟清室,從1916年至1917年間,先後4次在道衙門大堂內召開督軍會議,被推舉為13省區大盟主。1916年8月27日,保皇黨魁康有為應邀至徐州,住在道台衙門達半年。康有為在徐州黌廟(今二中文廟)大搞祭孔活動,起草請定孔教為國教的電稿,以張勛的名義發表,為復辟進行輿論宣傳。日本首相寺內正毅指派日本軍部參謀次長田中義一和黑龍會成員等到徐州,密談復辟帝制。

駐天津的日軍司令石光真臣也到徐州,幫助張勛策劃復辟活動。道台衙門作為張勛復辟的策源地,一時人物薈萃,冠蓋雲集。 1917年6月30日,張勛的軍隊開到北京城外,本人就進城到江西會館戲場聽戲。他裝出一副超然悠然的樣子,來調停黎段糾紛的一直聽到子夜 12點鐘。回到寓所後;參謀人員進進出出,頻繁部署;謀士和幕僚正在聆聽保皇黨的首腦——康有為講話。

過程

張勛北京街頭掛起清朝龍旗 張勛北京街頭掛起清朝龍旗

張勛當即命令他的“辮兵”把京津臨時警備總司令王士珍、副司令江朝宗和陳光遠、以及京師警察廳總監吳炳湖“請”來,突然宣布道:“本帥此次率兵入京,並非為某人調解而來,而是為了聖上復位,光復大清江山。”接著他告訴眾人,今日傍晚,他已進宮面聖,召開了“御前會議”,決定明晨請皇上復位。議罷厲聲問道:“諸位尊意如何?”王、江、陳、吳四人被這突如其來的事件弄得心驚肉跳。王士珍壯著膽子問道:“各省及外交部接洽過嗎?”張勛回答:“外交確有把握。馮國璋、陸榮廷均表贊意,並有電來催。各省督軍也一致擁護。”王士珍等默默無語。張勛又說:“我志在必行。你們同意,則立開城門,放我兵馬進來。否則請各歸布置,決一死戰!”王士珍等面面相覷,不敢再說什麼。張勛遂下令打開城門,5000“辮子兵”全部進城。接著,張勛穿上藍紗袍,黃馬褂,戴上紅頂花翎,帶領康有為以及王士珍、江朝宗、陳光遠、吳炳湘文武官員,乘車進宮。已是凌晨。

7月1日凌晨3時左右,於 1912年2月 12日宣布退位、才12歲的溥儀在瑾、瑜兩太妃和太保世續、師傅陳寶琛等人的護導下,來到養心殿召見張勛一干人等。張勛見小皇帝坐上了龍椅,便立即甩開馬蹄袖,領著眾人匍匐在地,向溥儀行三跪九叩首大禮。接著由張勛奏請復辟說:“(五年前)隆裕皇太后不忍為了一姓的尊榮,讓百姓遭殃,才下詔辦了共和,誰知辦得民不聊生……共和不合咱的國情,只有皇上復位,萬民才能得救……”溥儀按照陳寶琛的指點表示謙讓說:“我年齡太小,無才無德,當不了如此大任。”張勛立即讚頌:“皇上睿聖,天下皆知,過去聖祖皇帝(指康熙)也是沖齡踐祚嘛。”溥儀便連忙按照陳寶琛的囑咐說:“既然如此,我就勉為其難吧!”於是,張勛、康有為等人又跪拜在地上,高呼萬歲,王士珍等人也只得跪下隨口歡呼。

凌晨4時,張勛派清室舊臣梁鼎芬等人帶著小皇帝賜封黎元洪一等公的詔書和康有為預先代寫的“黎元洪奏請歸還國政”的奏摺,五更叩開總統府的門,要黎元洪在奏摺上籤字。

黎元洪聽明白了梁鼎芬的來意後,分外驚愕,知道自己上當了,前門才趕走段祺瑞那隻狼,後門卻引來張勛這隻虎,便嚴辭拒絕說:“總統的職位,乃出國民委託,不敢不勉任所難。若復辟一事,乃是張少軒(張勛字)一人主張,恐中外未必承認,我奈何敢私自允諾呢?”梁鼎芬恐嚇說:“先朝舊物,理當歸還。公若不肯贊成,恐致後悔。”黎元洪索性閉上眼睛,不予理睬。梁鼎芬無法,只得悻悻而去。第二天,黎元洪通電住在南京的副總統馮國璋代任總統職務,逃到東交民巷日本使館區避難。

黃龍旗。停業五年多的黃龍旗店又重操舊業,但一時供不應求,許多人家只好用紙糊一面龍旗應付。而那些早就盼望清室復辟的王公貴族、遺老遺少則彈冠相慶,興沖沖地聚集在皇宮門前等候覲見“皇上”;沒有朝服的人就急忙到舊衣鋪去搶購朝服,沒有髮辮的人就到戲裝店定做用馬尾製作的假髮辮,他們穿上長袍馬褂,晃著真真假假的大辮子招搖過市。

張勛復辟集團的倒行逆施立即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復辟當日,北京大學教授李大釗憤然離開北京南下上海。當時在教育部供職的魯迅冒雨到教育部提出辭職以示抗議。

時在上海的孫中山聞訊後極為憤慨,立即發表討逆宣言,6日偕同一批同志乘軍艦南下,計畫到廣州組織武力討伐張勛。全國各地尤其是南方各大省會召開萬人大會,各家報紙發表大量文章,一致聲討張勛。

張勛 張勛

張勛把黎元洪趕下台後,段祺瑞便在天津發表討張的通電和檄文,組織起討逆軍,自任討逆軍總司令,4日在馬廠誓師出發,5日正式開戰,12日拂曉攻進北京城內。“辮子兵”一觸即潰,在討逆軍的兩路夾攻下,有的舉起白旗投降,有的剪掉辮子扔掉槍枝逃命。此時北京的街道上丟棄的髮辮俯拾即是。“辮帥”張勛滿懷被段祺瑞利用、出賣的怨恨,倉皇逃到荷蘭使館躲藏起來。當日,只做了12天“北京皇帝”的溥儀再次宣布退位。14日,段祺瑞返回北京,重新擔任國務總理,掌握了政府實權。段政府禮儀性地去迎接黎元洪重新擔任總統,黎元洪回到家裡通電全國引咎辭職。住在南京的副總統馮國璋被請到北京代行大總統職務。段祺瑞政府雖然做了一下表面文章,對張勛發了通緝令,但因張勛手裡捏著他和督軍團同意復辟的把柄,所以一直沒有緝拿的行動。

結果

7月1日,正式讓溥儀登基後召致全國反對,1917年7月12日,段祺瑞於是組成討逆軍討伐,‘辮子兵’戰敗,張勛逃入東交民巷荷蘭使館。溥儀再次宣告退位,復辟僅12天破產。

後續

復辟後溥儀坐在正大光明下 復辟後溥儀坐在正大光明下

張勛一生效忠清室,常對人說:‘我在前清受恩深重’,但他的原配夫人曹琴卻屢次勸他擁護 共和。辛亥革命後,清廷被迫發布詔書,宣告宣統皇帝退位,而不少皇室成員並不甘心清朝的滅亡,無時不在夢想復辟。1917年(丁巳年)上半年,張勛集合楊度、康有為、萬繩軾等主張帝制的人,加緊復辟活動。曹琴覺察後,多次勸阻張勛:‘民國又沒有虧待你們,也沒有虧待清室人員,他們都已退位,你為何去死保,自討苦吃呢?’對於這些忠告,張勛一概置之不理。張勛復辟

據1918年上海文藝編唐朝社出版的《復辟始末記》記載,張勛帶領‘辮子軍’進入北京時,曹氏又隨行入京勸諫。張勛與康有為在公館常密謀到深夜,曹氏其時遣其子與婢僕,執役於康前,名雖敬之,實則監聽之,‘及議竟,張勛退入內室,曹氏率其子女及張寵妾,跪於張前痛哭,求其即返徐州’,但遭張勛斥責。至此,曹氏知張勛之意無法逆轉,於是私自派靠得住的堂侄張肇,持30萬兩銀票,往廣州拜孫中山先生,一方面以此舉支持國民革命,另一方面為張勛鋌而走險的行為及子孫後代留條後路。

實際上,張勛復辟的本質並非封建王朝保守勢力對中華民國的反撲——直至進入北京後張勛也沒有復辟的意圖,這一點後文詳及——而是民國各派政治力量以反擊復闢為幌子,進行的一場圍繞政治利益分配而展開的較量和博弈。儘管張勛迅速失敗,但主導復辟的相關利益集團並沒有隨著張勛的身敗名裂而消亡,而是在反對張勛的鬧劇中獲得了更大的利益,並最終為利益的再分配而大打出手,最終導致了軍閥混戰和中華大地的實質性分裂。

張勛復辟失敗後,復辟的重要參與者康有為曾有詩曰:“圍城慘澹睹龍爭,蟬嘇聲中聽炮聲。諸帥射王敢傳檄,群僚賣友竟稱兵,晉陽興甲何名義?張柬無謀召喪傾。信義雲亡人道絕,龍祣收影涕沾纓”。政治態度雖有問題,但詩卻不錯,將複雜曲折的復辟經歷簡練地交代了出來。

報刊報導

華文報刊《申報》 1917年7月2日2版《專電》:北京電 昨晚二時張勛、康有為、梁鼎芬等密謀復辟,自後梁鼎芬即謁黎總統迫請退位,聞清帝宣統即於今朝四時登位,北京市內軍警密布。

1917年7月8日申報2版外電:北京電 今日午前四時宣布宣統登極同時,以張勛之兵護衛宮城,以步軍統領之兵警戒市中……以來張勛康有為等有所圖謀,至午前遂決復辟總統退位……宣統擬發布於午後登極決定職司各大臣,如左政務總長兼議政大臣張勛。

華文庫《申報》查詢到的部分新聞報導標題:

討逆軍與北洋軍界1917.07.07申報6版

黎總統出府情形與通電1917.07.07申報6版

北京特別通信(九十)1917.07.07申報6版

外電1917.07.07申報3版

復辟聲中之嘉興1917.07.06申報7版

杭州快信1917.07.06申報7版

浙江反對復辟之內情1917.07.06申報7版

蕪湖快信1917.07.06申報7版

變亂中之京中滑稽政局1917.07.06申報6版

黎總統安全問題1917.07.06申報6版

京中對於張勛復辟之感想1917.07.06申報3版

外電1917.07.06申報3版

外電1917.07.06申報2版

專電1917.07.06申報2版

決戰1917.07.06申報2版

吿討逆者1917.07.05申報11版

復辟實現後之上海三1917.07.05申報10版

需者事之賊1917.07.05申報7版

鎮江1917.07.05申報7版

無錫1917.07.05申報7版

南京快信1917.07.05申報7版

影響

段祺瑞 段祺瑞

張勛復辟雖然歷時僅僅十二天,但卻是中華民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轉折點。這場復辟直接導致段祺瑞的復出和皖系、直系兩大軍閥的崛起,更將民國以來的兩大法統(孫中山和袁世凱)統統徹底打翻。此次復辟之後,北洋集團的利益分化更加明顯,復辟後段祺瑞與馮國璋之間的兵戎相見,使得自民國成立以來的“總統府”“國務院”之間的爭執最終付諸武力。以張勛復闢為界限,民國成立以來“內閣制”與“總統制”、北洋集團與民主黨派(革命黨人)的制度之爭、政見之爭,演化為赤裸裸地力量博弈和軍事較量。此外,張勛復辟還間接使得吳佩孚、馮玉祥兩個北洋後輩嶄露頭角。

趣事

一場鬧劇

張勛復辟是一場鬧劇,同時也是一場笑劇,時人天懺生便在《復辟之黑幕》中將其間的種種笑料醜聞錄下,姑擷取數則,以饗讀者。

在復辟的季節里,最寶貴的莫過於腦後的那條辮子。眾所皆知,張勛不但自己留辮子,他的軍隊也全留辮子,“辮子軍”實乃名至實歸。據說,張勛在去見清帝的時候,太保世續說辮子與時世不合,勸他將辮子剪去。張勛聽後大惱,便在清帝面前起而為辮子辯護:“我手下的兵,個個都有辮子。這些兵之所以要有辮子,這在軍事上關係重大。正因為我的兵都留辮子,所以奸宄之徒就難以混入。如今這些亂黨奸徒,豈不個個都是沒有辮子的?”

復辟的當天下午,當手下報告街上到處都是留辮子的人後,張勛樂不可支,拍腿掀須大笑道:“我說人心不忘舊主,今日果應其言。不然,哪裡來這許多有辮子的人呢?這就是民心所向啊!”

復辟大佬

眾人的辮子都保留得完好無損,唯獨康有為的辮子既短而禿,垂下來也不過六七寸,蓬蓬然如蒲草一般。當有人指斥他不像個復辟派時,康夫子辯解道:“我自從戊戌年後亡命海外,不得不剪髮易服。自從辛亥國變後,這才返回祖國,重新蓄髮,距今五年有餘,所以長不盈尺耳。”眾人問他,辛亥年後,別人都剪髮,為何你反而要蓄髮?康夫子得意地說:“我早料到必有今日也!”

康有為不但髮辮短,鬍子也因為化裝入京、掩人耳目的需要給剃掉了。當復辟大功告成之後,康夫子希望獲得首揆(首席內閣大學士)一席,張勛向宣統請示的時候,瑾太妃以為不可,說本朝從未有過沒鬍子的宰相。康有為得知後,極為懊喪,急忙從藥店買來生須水,一小時內抹上兩三次,且時時攬鏡自照,不啻於農夫之望禾苗也。

李經羲得知復辟訊息後,急忙來找張勛,質問他為何不通知自己,且未曾安排自己任何職位!張勛笑道:“老九莫怪,論你資格,當然有做宰相尚書的希望。不過呢,你的前程,生查查是被沒有一條辮子斷送掉了,我替你著想,委實有些不值得。”

李經羲憤憤地道:“真是這樣嗎?那李盛鐸(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的成員之一)有辮子嗎?他又為何做了農工商部的尚書?”張勛說:“他雖然剃了頭髮,但對復辟卻很有點功勞,你若想再為清室大臣,快回去蓄髮,那時我再給你設法。”李經羲冷笑道:“只怕我的頭髮蓄成,那宰相尚書仍然挨不到我呢!”說罷,李經羲便出京跑了。

說到李經羲,張勛在赴京途中還特意在天津把他拉上,兩人一起上北京。在火車上,李經羲見張勛攜一巨匣,呵護備至,似乎裡面裝有極其重要的物件。李經羲覺得奇怪,便問張勛裡面何物,張勛故作神秘,笑而不答。李經羲禁不止好奇,一再發問,張勛這才神秘地低聲說,裡面乃是“靴帽、袍褂、翎頂也”(即清朝官服)。李問他帶這個幹嗎,張勛說:“我久不見幼主,這次順便去宮中叩見請安,你也是先朝大臣,何不跟我一塊去覲見?”李經羲心想我是民國的內閣總理,怎能去參見前朝廢帝,於是便以未攜帶官服為由加以推脫。張勛卻認真地說:“這個無妨,我這裡備有好幾份,屆時借你一套即可。”李經羲認為他開玩笑,便隨便答應了。

等到了北京,張勛真的馬上要去宮中覲見宣統,臨行前硬要把李經羲拉上,李經羲覺得多有不便,便以無官服而婉言謝絕。張勛很不以為然,隨手將自己頭上的官帽摘下,硬戴到李經羲的頭上,還大笑道:“張冠李戴,有何不可耶?”最後走到半路上,李經羲才找了個藉口跑掉了,這大概是張勛沒有給他封官的原因之一吧。

張勛復辟後,給總統黎元洪擬了一個奏請歸政的奏摺,但在批詞上卻對黎元洪的稱謂頗為躊躇,開始想稱之為“總統”,覺得不甚妥當;後又擬稱之為“該大臣”,但民國元首,終究不該用“大臣”稱之。想了半天,很費腦筋。最後,康有為說,不如稱之為“該員”,最為妥善。眾問其故。康有為說,中國本歸陛下所有,前因辛亥革命,陛下為息事寧人起見,這才將天下大事委託給袁世凱管理,袁世凱死了,黎元洪繼任,這兩人不啻於陛下之“管理員”也,因而稱“該員”最好!

隨後,張勛派梁鼎芬為代表前往總統府,要求黎元洪奉還大政,然梁鼎芬從未行過鞠躬禮,勉強行之,樣子實在令人發噱。只見他彎腰曲背,兩手置地,首低胯際,臀尖高聳,禮畢後面紅頸赤,氣喘如牛,遠不如跪拜禮來得自在。等到復辟失敗後,梁鼎芬又去見黎元洪,口稱大總統,行跪拜禮。黎元洪冷笑道:“閣下如何前倨而後恭耶?”梁鼎芬腆然道:“此一時,彼一時也!”

張勛復辟後,給自己印了個名刺,這個名刺不一般,長約九寸,寬約四寸,上面印有“前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前江蘇都督、前長江巡閱使兼安徽督軍、現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欽命御前議政大臣、晉封忠勇親王張勛”等字樣,官銜五行並列,見到的人無不發笑。而張勛卻得意洋洋,自以為有清一朝,就沒有比他更風光的了。

張勛受封

張勛被封為“忠勇親王”後,其爪牙們興高采烈,樂不可支,唯獨部下某秘書卻忽然向張勛提出辭職。張勛愕然,問他這是何意。該秘書說,大帥既封親王,對於宣統就該自稱奴才,而我們這些人則要對大帥稱奴才了,我雖寒素,卻不願做奴才,更不願做奴才之奴才。張勛大怒,罵道:“你還沒有稱奴才的福命呢!要走就走!”說罷,立刻讓該君滾出。

張勛的老婆曹氏倒是反對復辟的,可惜她是婦道人家,張勛不肯聽她的勸。在復辟成功後,張勛得意洋洋地告訴曹氏自己已經被加封為“忠勇親王”,誰知道曹氏卻大罵他說:“民國待你不薄,你今天冒天下之大不韙,惹下滔天大罪,你就算不為自己考慮,難道不為子孫考慮一下嗎?你今天被封為忠勇親王,我就怕你明天要作平肩王了!”張勛不解,問:“平肩王是啥意思?”曹氏說:“你將來首領不保,一刀將你的頭砍去,你的頸不是與兩肩一字平了嗎?”張勛聽後大怒,摔門而去。

張勛有兩個侄子,一名弼廷,一名敏齋,他們也是反對復辟的,曾相與勸諫張勛說:“吾叔負天下之重,萬不可冒天下之大不韙。現如今在你身邊奔走獻策的人,都是為自己謀劃,豈可入其彀中?”張勛聽後,拍案怒罵道:“你們小孩子,懂得什麼!”其實張勛自己到底懂得什麼,恐怕他自己都不知道。

段祺瑞馬廠誓師後,東路討逆軍隨後進逼豐臺,與辮子軍發生激烈交火。在這次戰鬥中,倒有一事值得記錄一筆,那就是南苑航空學校的討逆航空隊首次出戰,並向辮子軍的陣地和皇宮投了炸彈。這應該算是中國的第一次空軍作戰,而且還是轟炸了紫禁城。

據記載,紫禁城總共挨了三枚炸彈,雖然都是尺把長的小炸彈,但這足以嚇得宮中的小皇帝溥儀、太妃和大臣、太監們魂飛魄散了。在炸彈扔下來之後,這些人慌作一團,紛紛扎進床下,仿佛睡覺的那個地方是最安全的。這具有歷史意義的三枚炸彈,一枚落在隆宗門外,炸傷轎夫一名;另一枚落在御花園的水池邊,炸壞了水池一角;還有一枚則落在西長街隆福門的瓦檐上,雖然沒有爆炸,但把聚在那裡賭錢的幾個太監給嚇個半死。

陸軍部尚書雷震春,是最早參與復辟的,聽說張勛之所以讓他做陸軍部尚書,就是因為他的名字起得好,“春雷滾滾、震耳欲聾”!這位出身小站的震威將軍,曾做過江北提督、第七鎮統制,在袁世凱時期便是復辟老同志了。這一次被封為陸軍部尚書,雷震春穿著嶄新的朝服,乘坐機車去宮中謝恩。到宮門後,車尚未停穩,雷震春便從車中躍出,結果摔出四五尺遠,額頭都碰出了血。護兵急忙上前扶他,問:“大人,痛否?”雷震春說:“心樂則不覺痛。”

謝恩後,雷震春被賞在紫禁城騎馬,沒想到上任沒幾天,討逆軍就攻進北京,雷震春只好化裝成苦漢,拉著人力車倉皇出正陽門,想從東車站逃走。沒想化裝技術不過關,很快便被人認出,結果仍舊被抓。後來有人在報上畫了一個滑稽畫,並配了一聯:“不在紫禁城騎馬,卻來正陽門拉車!”

直隸省長朱家寶是積極回響復辟的地方大員之一,他原本是光緒年間的進士,寫得一手好書法。在辛亥革命的時候,這位安徽巡撫迫於形勢而“反正”,誰知革命黨卻不許他革命,結果這位自封的安徽督軍只好趁夜縋城逃走。這一次,他聽說自己被封為民政部尚書後,心情十分激動,不但命全城掛上龍旗,自己還命人在大堂上擺起香案,望闕謝恩,行三拜九叩大禮。

朱家寶行完禮後,由於久疏跪拜,竟至於不起來,最後還是靠身邊的兵丁將之掖起。回家後,朱家寶為防止屆時覲見時失儀,特意每晚練習跪拜,直至膝腿酸軟為止。沒想還不到三天,他便被段祺瑞的討逆軍逼出了督軍衙門,天津也重新掛上了五色旗。這下好,朱家寶尚書沒有做成,直隸省長也丟了,恨得他直罵:“共和誤我,復辟亦誤我!”

辮子軍與討逆軍作戰失敗後,張勛只好向清室請求辭去直隸總督及議政大臣之職。清室問張勛意欲何往,張勛說要率隊回徐州,並請清室給予黃金萬兩,以酬其勞。宣統說:“黃金萬兩便是40餘萬元,我即位不過七天,給你40萬豈不是花5萬元一天買個皇帝做?”張勛聽後很不高興,便說:“陛下自從辛亥退政後,六年以來,老臣先後報效不下50萬元,我今天來要黃金萬兩,這也不算過分吧?”瑾太妃說:“如今復辟勢將消滅,民國每年優待的400萬歲費,都要斷送於你之手,我們又向誰去討呢?”張勛聽後,默然而退。

討逆軍即將攻入京城之時,張勛任命的那些偽官個個如驚弓之鳥,四處逃散,唯獨法部尚書勞乃宣誓死不去,別人勸他趕緊跑路,勞乃宣說:“我在前清時,不過是個提學使司,今蒙聖恩高厚,薦升執掌全國司法機關,雖到任數日,關於各省民刑訴訟案件,一件不曾辦過,已有尸位素餐之誚,如果要是再擅離職守,越發對不住皇上了。如今之計,唯有抱定一個主義,生是法部的官,死是法部的鬼。我現在就在大堂之上,懸掛一條巨大索,若是叛軍入城,我就在這裡懸樑自盡,效忠皇上。”但查了勞乃宣的生卒年份後,卻發現勞老死於1921年,想必是當時自盡時為人所救。

說起這個勞乃宣,乃是一極頑固的老翰林,民國成立後便匿居青島,發誓不做民國的官。這次蒙張勛賞識,當上了法部尚書的大官,但此人乃是傳統功名出身,對現代法律一無所知。為防止別人譏笑他不知法律為何物,勞乃宣從琉璃廠買了一部《大清律例》,從早到晚,每日捧讀。友人見他一把年紀了還這么用功,便勸他說:“公臨時抱佛腳,就算竭盡腦力,也記不得那么多。何況新政以後,舊律例已不適用,你應該多看新法律,這才是解決辦法。”勞乃宣聽後很不高興:“大清帝國當然該用大清律例,什麼新法律,我不要看!”此人之頑固,可以想像。

倒是同時被任命為法部左侍郎的江庸,反有自知之明,他在接到任命上諭後,驚詫莫名,隨後致函張勛調侃道:“我既無復辟之資本,也未與公等之密謀,陡然間獲得這個職位,實在是百思不得其解,想必是我之前曾任司法次長,對民國新法律稍有知識與經驗的緣故。但我對於帝國之法律,從未問津,如公等非要我做這個職位,我只好先入帝國法律大學校,等學有心得並獲得畢業證書後,再效驅馳也不遲。如能虛位以待,亦可也。”江庸並非復辟一派,任命他為法部左侍郎,豈不荒唐?

復辟失敗後,之前積極參與的遺老們大部分都提前逃走了,只有幾個倒霉蛋被討逆軍捉住。最先逃走的夫子康有為,他老人家從戊戌變法失敗後便東躲西藏,逃跑的經驗最足,因此,這次他仍舊化裝成老農,逃之夭夭。

據說,康有為開始並不想逃跑,而是想去法源寺剃度出家,結果被同鄉梁鼎芬識破並大罵道:“你早不剃髮,晚不剃髮,偏偏在這晨光出家,這不明擺著是想脫逃嗎?”康有為說:“胡說,你幾曾看見我逃跑?”梁鼎芬大笑道:“戊戌之役,你若不逃,豈能活到今天?你這次來,既然想做復辟功臣,就不要怕死,怕死就別來。成則居功,敗則惜命,有你這樣的聖人嗎?從今天起,我不承認你是廣東人了。”

在復辟期間,康有為和張勛這“文武兩聖人”還鬧了不少笑話。在討逆戰開始後,馮國璋和段祺瑞都出十萬塊買張勛的人頭,康有為聽後很高興,說戊戌年慈禧太后也懸賞十萬兩銀子買他的人頭,看來自己和張勛的價值差不多,只不過通緝名單中沒有自己,想必是自己的弟子從中轉圜所致。

張勛聽後大笑道:“你當年才十萬兩銀子,我這次是兩個十萬元,頂多也就值我的一半身價。再說了,這次通緝名單上沒有你,是因為人家覺得你的人頭不值錢罷了!”取笑完康夫子之後,張勛又得意地說:“姓馮的和姓段的都出十萬元買我的人頭,他娘的,一個個都想在我身上發財,我若是有變身的法子,倒是想變出兩個張勛來!”

有一次,張勛和康夫子又在一起吹牛,張勛說:“老夫名張勛,今日果然建立了不世之勛。”康夫子笑道:“我名有為,今日也是大有為了。且我的名字,不但切於己身,即於國家,也有特別關係,《中庸》里說 富有四海,貴為天子 ,我的名字便是嵌入了 有 和 為 這兩字。”張勛聽後,想了一會,拍腿罵道:“他娘的,你取有為 兩字命名,難道你還想做皇帝不成?”康夫子聽後,慌忙說:“不敢不敢,這我真不敢!”

還有一次,康夫子因為自己才得了個弼德院副院長,心裡很不高興,於是口出怨言,大罵張勛說:“既然以虛職安排我,那何必打電報招我入京呢?”張勛聽說後,怒道:“他啥事都不用乾,就得了個現成的弼德院位置,現在還貪心不足,真是腐儒不足與謀。”說罷,張勛還恨恨地說:“他若是再到背後毀謗我,我須用野蠻之手段對付他。”康夫子聽後,反莞爾一笑,道:“別人怕他,我偏不怕他。”旁人問為什麼,康夫子說:“他身邊有支小槍,我身邊還有支大手筆呢!比較起來,偏看是誰厲害些!”

張勛復辟失敗,輿論幾乎一邊倒地稱之為倒行逆施,唯獨一位復辟老同志卻站出來為張勛說了句公道話。此人是誰呢?原來是洪憲帝制的擁躉阮忠樞,這位袁世凱曾經的手下紅人卻力排眾議,稱張勛此番舉動,雖然近於粗率,卻不失為烈烈轟轟之好漢。張勛聽說後大喜,說:“我結交半生,尚得這個仗義朋友,便死也瞑目了!”

張勛的性格,最突出的特點是傳統、實心眼,有些憨厚,也很暴躁,這些特點結合在一個武人身上,那就幾乎是頑固不化。你想,在辛亥革命的時候,清王朝都已經明顯來日無多,多少當官帶兵的人在一夜之間便反了水,可唯獨張勛仍舊死不認輸,效忠到底,結果江浙聯軍攻打南京是整個辛亥革命中最慘烈的戰役,民軍血戰十天才將南京光復。

張勛的家鄉觀念極強,他對家鄉父老多有照顧,譬如老家江西奉新赤田村的人就沾了不少光,張勛給每家造了一座大瓦房,缺啥給啥。江西人在外地做生意需要建會館的時候,但凡找到張勛,他都會慷慨解囊。譬如民國時期在北京的江西會館,那都是張勛出的錢,宣武門外的江西會館算得上當時北京最豪華的西式建築,不僅有洋樓花園,還有最時興的戲台,而且還配有發電機提供燈火,可供晚上唱戲。在北京讀書的江西子弟,特別是奉新縣的學生,張勛更是有求必應,提供了價值不菲的獎學金。

張勛有一個沉醉多年的愛好,這便是京劇,而且他也算得上發燒級的票友。在討逆戰中,張勛聽說段祺瑞派段芝貴、曹錕為東、西路司令前來討伐,他便對雷震春等人說:“各位不要驚慌,在我看來,這兩路兵指日便可蕩平。”眾問其故,張勛掀須笑道:“東路司令段芝貴,段者斷也,我兵與他交戰時,包管一刀將他砍成兩段。至於西路司令曹錕,更不足慮。那《三國》上不是說得明明白白嗎,曹家軍最怕張翼德,長坂坡一聲大吼,嚇退曹兵百萬。我待曹錕兵到盧溝橋時,即單人獨騎,前去喝他一喝,他方知我老張的厲害。”

說到這裡,張勛得意得手舞足蹈 其實這些段子都來自京戲《長坂坡》,而張勛也一直自命是莽張飛第二。

1922年,復辟失敗已五年的張勛在家開堂會慶壽七十,一些戲苑名角如楊小樓、梅蘭芳、余叔岩等人在八十多歲的京劇界老前輩孫菊仙的帶領下,前來天津的張家花園給張勛祝壽,這也成為當時梨園一場空前的盛會。在張勛的面前,這些名角兒當然都很賣力,獲得的報酬也相當優厚。特別是孫菊仙,張勛是他的老戲迷,這次給出的報酬高達六百大洋,把孫菊仙感動得老淚長流,說:“懂戲者,張大帥也!知音者,張大帥也!”在張勛死後,孫菊仙甚至哭倒在地,說:“黃鐘大呂,恐自絕響!”

閣中帝子今何在,欄外長江空際流。袁世凱復辟失敗,張勛復辟也失敗,這說明在民國之後,假皇帝當不得,真皇帝也當不得了。正應了梁啓超的那句話,帝位如同牆上泥塑木偶的菩薩,一旦被人扔進了豬圈,就是洗乾淨再重新供奉,那也早已失去了其神聖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