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懂的經濟常識全圖解

一看就懂的經濟常識全圖解

經濟學並非只是出現在經濟學家頭腦里的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它就發生在每個人的日常行為中。生活中,每個人都在有意無意地運用經濟學原理進行選擇和取捨,企圖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收益。所以有人將經濟學戲稱為平民的學問。經濟學只是一種方法,一種思維的技巧。這本《一看就懂的經濟常識全圖解》,把用數學公式、專業術語表達的經濟學解讀成人們熟悉的語言、通俗的文字,並用生動的圖例代替抽象的思維——圖文並茂、簡單直觀,讓經濟學成為一本看得明白、讀得有趣、理解透徹、印象深刻的書。

圖書目錄

第1章 樹立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微觀與總量經濟學
起源發展:個體經濟學的追蹤
個體經濟學基礎:假設和主體
創新與發展:不斷開拓創新的個體經濟學
總量經濟學:研究經濟大趨勢的學問
總量經濟學的核心: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總量經濟學關鍵字:總需求、就業、貨幣
總量經濟學的理論基石:凱恩斯主義
衡量一國的經濟發展指標:GDP和GNP
GDP失靈:無效的GDP與消失的GDP
名義GNP和實際GNP:錢不一定值錢
GDP和社會福利:GDP增加,福利不一定提高
第2章 經濟學的新方法——博弈論
博弈論簡介:帶你走進博弈論
信息不對稱:隔行如隔山
智豬博弈:做大豬還是做小豬
槍手博弈:先發優勢與後發制人
鬥雞博弈:前進還是撤退
酒吧博弈:混沌系統中的策略
重複博弈:杜絕一次性交易
第3章 市場運行的左右手——供給和需求
供給:麵包的供給是工廠的決定
需求:洛陽紙貴的原因何在
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商品市場的“線性”變動
均衡價格:供需之間妥協的結果
供給和需求的變動:為什麼鑽石貴過水
價格彈性:價格對市場的敏感度有多大
蛛網理論:豐產並不代表著豐收
價值規律:價格圍繞價值的上下波動
第4章 花錢是一門藝術——消費者理論
消費者偏好:為什麼奧迪到中國需要加長
消費者效用:花錢就是為了買個高興
消費需求:漁翁為什麼只要小魚
消費者決策:是買“春蘭”空調還是買“美的”空調
預算約束:高收入才能高消費
衝動消費:女性消費跟財富無關
炫耀性消費:是買“江詩丹頓”手錶還是買“上海”手錶
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閒暇時間如何打發
示範效應:朋友對購物的影響
第5章 國民經濟活動的體檢表——經濟指標
恩格爾係數:“吃”出來的溫飽、小康、富裕
消費者物價指數:通貨膨脹的預警器
消費者信心指數:敢不敢消費很重要
負擔係數:億老年人如何養老
基尼係數:反映貧富差異的曲線
零售指數:家電下鄉為什麼可以拉動經濟
道瓊斯指數:美國股票市場的晴雨表
第6章 經濟與政治能否獨立——市場與政府
市場基礎:專業化和勞動分工
市場機制:亞當·斯密那隻“看不見的手”
市場經濟:衝破小農經濟的藩籬
市場功能:市場貿易促進了社會發展
政府的經濟職能:自由市場下,政府需要做什麼
公平和效率:政府調控市場的真實目的
第7章 微觀經濟的核心——市場與商品
產權:市場交易的第一前提
市場:買與賣的交易場所
市場原則: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
道德風險:腳踏車被盜的危險
互補品與獨立品:物品之間的替代與並存
吉芬商品:不遵守供求規律的例外商品
第8章 絕不做虧錢的買賣——生產與成本
利潤最大化:逐利,生產者並非天生勤奮
邊際分析法:經營之神的經營之道
規模經濟:企業的規模並不是越大越好
範圍經濟:巧妙搭配,不讓資源閒置
沉沒成本:不可挽回的損失不計較
邊際產量遞減:為什麼員工增加了,產量卻在減少
生產成本及分類:生產者要考慮哪些成本“代價”
成本最小化:控制成本才最具競爭力
第9章 經營壓力下的商業交鋒——市場競爭
完全競爭:沒有干擾的小麥市場
壟斷競爭:壟斷企業之間的差異生存
壟斷:誰是油價上漲的推手
托拉斯:從生產商到銷售商的高端壟斷聯合
卡特爾:同類企業瓜分市場的陰謀
差別定價:同機不同價的歧視
價格戰爭:廠商“廝殺”,消費者吃虧
兼併:企業擴張的捷徑
第10章 社會財富的再分配——稅收
社會再分配:最正當的“劫富濟貧”計畫
稅收:個人收入與社會公平的調節器
累進稅:越富的人交稅越多
增值稅:我國第一大稅種
所得稅:財富分割的利器
庇古稅:誰污染,誰治理
拉弗曲線:里根減稅的經濟學道理
第11章 巨觀經濟調控的左手——財政政策
政府預算:政府的預算報告
財政赤字:資不抵債的政府
財政政策:巨觀經濟刺激與調控的政策
減稅:刺激經濟成長的特殊方法
財政補貼:財政安排的專項援助
轉移支付:財政資金的無償轉移
第12章 經濟運行的潤滑劑——貨幣和商業銀行
貨幣:不僅僅是錢那么簡單
貨幣流通:央行究竟要發行多少錢
貨幣制度: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銀行:金融家族的“老大哥”
商業銀行:銀行體系的主體
金融體系:組織、監管、市場
金融市場:資本和貨幣交易的地方
金融中介機構:投資銀行、保險、財務公司
電子金融:未來的金融主宰者
貨幣危機:金融體系中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第13章 最後的貸款人——中央銀行和貨幣政策
中央銀行:國家經濟的大動脈
貨幣政策:錢的增多與減少
貨幣傳導機制:貨幣政策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利率政策:經濟調控的又一槓桿
存款準備金率:銀行放出多少貸款對經濟的影響
再貼現政策:根據需要調整再貼現率
金融管制:預防金融風險的管制
第14章 手中的錢是如何變沒了——貨幣與通貨
貨幣和通貨膨脹:錢多了注定了不值錢
惡性通貨膨脹:誰來為消失的財富埋單
通貨緊縮:物價過低並非是好事
貨幣升值:人民幣升值是好事,還是壞事
貨幣貶值:調節進出口的經濟手段
第15章 工作是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勞動就業
充分就業:實現所有人的工作理想
失業:還有多少人為飯碗發愁
菲利普斯曲線:通貨膨脹同失業的“親密關係”
大學生就業問題:學歷越來越不值錢
人口紅利:可預知的人口紅利及其影響

序言

學習經濟學指導生活
一、學習經濟學的好處
1.經濟學是“經濟實惠之學”
人人都能從個體經濟學中淘到自己需要的寶貝。比如,房價這么貴,是租房子還是買房子好呢;為什麼豬肉又貴了,雞蛋又漲價了;愛情該如何選擇……經濟學其實存在於每個人的日常行為中,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在有意無意地運用經濟學原理進行選擇和取捨,試圖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收益。
2.經濟學是“成功幸福之學”
使人生幸福,正是經濟學的宗旨所在。英國著名的戲劇家、192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蕭伯納曾經說過:“經濟學是一門使人生幸福的藝術。”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那么研究人類的幸福也應該是經濟學的必由之路和歸宿點。從經濟學如何教人致富,如何合理利用人類稀缺的資源等問題來看,它的確如此。
3.經濟學是“理性智慧之學”
斯蒂格利茨在其所著的《經濟學》一書中,曾提出這樣一個觀點:像經濟學家那樣思考。言外之意,經濟學家在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方面,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智慧。學了經濟學,我們就會少一些盲目,多一些智慧和理性。
二、經濟學的指導作用
學習個體經濟學的好處就是,能夠用經濟學的理論去為我們的消費、經濟實踐和理解生活提供指導和幫助。具體來說,有以下一些作用:
(1)學習個體經濟學,有助於我們在購買消費品時,能夠用最低的價格買到更超值的商品。我們可以根據經濟的基本走向和商品銷售的淡旺季來決定何時買、何處買更優惠。
(2)學習個體經濟學,有助於我們用個體經濟學來指導自己的經濟實踐,精明地參與經濟生活。是升學還是就業,多少收入用於支出,多少用於儲蓄,作為一個公司老闆你要決定對你的產品收取多高的費用,從而在通往財富和智慧的道路上作出利於自己的選擇判斷。
(3)學習個體經濟學,有助於我們了解生活的世界,並對一些經濟問題產生興趣。可以啟發自己對一些社會現象和熱門話題進行分析和判斷,例如對高房價的思索、對公務員熱的分析……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認為,經濟學“不是一種教條,只是一種方法、一種心靈的器官、一種思維的技巧,幫助擁有它的人得出正確結論”。
一個優秀的教練員未必比運動員實戰水平更高,但他能夠教給運動員理論、經驗和方法,使運動員的技能水平發揮得更高。一個優秀的經濟學家未必是一個理財能手、成功的企業家或政府官員,但他能給一個理財能手、成功的企業家或政府官員非常重要的指導。 做一個理性的經濟人
一、理性思考
為什麼要學經濟學?其實在學習一些經濟學理論的背後,我們更要學會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這才是學習經濟學的主要目的,而經濟學家的思考方式主要表現為經濟人的理性。
在經濟學中,理性就是指個人的主觀意願能夠最大限度地為自己謀取福利,也就是說,理性人應該懂得如何為自己謀福利,做一個精於算計的人。理性人精於算計的基本含義:其一是成本小於收益;其二是帕累托改進,也就是在不使得一方利益變壞的情況下,使得另一方的利益有所增加;其三是像經濟人一樣地思考,使自己獲取最大的利益。
一般來說,人們往往在做事前考慮清楚事情的結果,然後才去做。但面對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為了獲取自身最大的收益,會採取不同的方式,我們來看看經濟學家是如何理性思考的。
有一次,一個經濟學家、一個醫生和一個牧師約好某天去打高爾夫球。這天,玩興正濃時,他們發現有一個人老是在球場上漫無目的地亂跑,這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興致,於是他們找球場交涉。球場的管理人員向他們解釋:“球場為了向全社會的殘疾人獻愛心,星期一下午是向盲人免費開放。今天是星期一,那個到處亂跑的人是一個盲人。如果他的行為影響了你們,我向你們道歉。”三人聽後,有三種不同的反應。牧師聽後大為感動,遂決定抽出一定時間,免費為盲人祈禱,祈求上蒼保佑,為盲人帶來福音。醫生聽後,馬上決定,向球場學習,並準備在他的診所里,留_出一定的時間免費為盲人提供醫療服務。經濟學家卻不以為然地說:“我有些不明白,你們球場為什麼不把向盲人開放的時間從白天改到晚上?”
從理性視角來看,白天與晚上對於盲人沒有區別,把對盲人開放的時間從白天改到晚上,一點都不損害盲人的利益。如果盲人在白天和正常的遊客一起共享高爾夫球場,盲人的利益雖然能得到保證,但是正常遊客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害。這就是說,盲人的利益是建立在犧牲一般遊客利益的基礎上,女盱果這樣,球場資源的配置是缺乏效率的。經濟學家從資源配置的效率角度看問題、看世界,不能不說他是最理性的人!
實際上,在經濟活動中,人人都是理性經濟人。比如說,買一件商品時,我們都希望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絕不會希望買“物次價高”的商品,因為在經濟活動中每個人都會保持自利性和理性。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理性是永恆的價值導向。
二、成本與收益
鑄造1美分硬幣需要黃銅、青銅和鋅,甚至不鏽鋼等原料,從1982年起,開始採用以鋅為主的原料。1美分硬幣的正面是林肯總統的頭像,背面是林肯紀念堂。 早年,1美分在美國可以買到1磅麵包,但隨著長年的通貨膨脹,1美分變得越來越不值錢了。美國財政部下屬的造幣局宣布,由於金屬價格猛漲,生產1美分硬幣的成本已高達1.2美分,超過了1美分本身的價值。因此,有輿論呼籲,除非商品經濟學有某種改變,否則應當讓1美分硬幣退出市場。
其實,“廢除1美分硬幣”運動早在1989年就出現了,該運動發起人高爾說,如今再花1.2美分去製造1美分硬幣,顯然是荒謬之舉。2002年,蓋洛普公司的調查也發現,58%的美國民眾因為1美分面值太低,收到1美分硬幣後從來不使用,而是存放在儲錢罐或抽屜里,還有2%的人乾脆扔掉。結果,在街道、汽車、沙發、海灘,甚至垃圾堆里,都很容易發現1美分硬幣。
1美分硬幣的鑄造成本高達1.2美分,對於美國造幣局來說無疑是成本太高而收益過小。就美國造幣局而言,並不總是以成本和效益作為考量標準。但是作為市場中的經濟人,不能不考慮到成本效益問題。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範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人力、物力和財力),其所耗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稱之為成本。成本是為達到一定目的而付出或應付出資源的價值犧牲,它可用貨幣單位加以計量。在經濟學中,幾乎任何成本都是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
我們必須首先學會計算成本。比如說,你打算開一家服裝店,在計算成本時,你可能會考慮到店面的房租、進貨的費用、借款的利息、付給雇員的工資、水電費、稅金等。在扣除這些費用之後,你認為自己還會賺到錢。這樣的計算是不完全的,你漏掉了自己的工資,你墊付的資金的利息,還有開服裝店的機會成本等。只有把這些成本都考慮在內,才能決定開服裝店是否值得。
我們都是理性的經濟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看付出多少成本和獲得多少收益。而要獲得收益,就必須進行成本與收益的分析,如果成本大於收益,一般都不必考慮去做。
三、經濟學的基本思維
道光皇帝非常儉樸,一次他的褲子破了一塊,他讓內務府打上補丁接著穿。後來褲子補好了,道光皇帝便問花了多少錢,回答說:1000兩白銀。道光皇帝很吃驚,問為什麼這么貴,內務府官員回答:湖縐制的布料不太好找,並且很難找到花頭剛好能合在一起的,所以這么貴。道光皇帝聽了也無可奈何。
其實,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經濟層面的問題:補一條褲子要花1000兩銀子,還不如花幾十兩銀子買條新的;二是意識形態領域的問題:皇帝穿補過的褲子,這種節儉的精神是多少錢也買不來的。經濟學家的思考方式主要是從成本與收益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不是從意識形態方面去思考問題,做什麼事情都要區分為“划算”與“不划算”,這就是理性!
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為大家所熟悉,愚公移山的精神更是為毛主席所稱道,但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愚公移山絕對不是精明的經濟學選擇。從經濟學的成本與收益角度來說,挖山的成本過高,需要子子孫孫無數代的付出,收益僅僅是方便了愚公後代的出行。與搬家相比,挖山顯然是成本高、收益低。當然,作為一種精神,愚公移山代表著執著與堅持,受到人們的尊重,這和經濟學不能混為一談。
經濟學中,作出任何選擇都應該遵從經濟人的理性。經濟學家講實際,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不是為了表現什麼精神,而是要獲得某種利益,這種利益可以是個人的、群體的,也可以是整個社會的。要獲得利益就必須進行成本與收益計算。愚公移山只是為了出行方便,但為了出行方便而世世代代去挖太行和王屋這兩座大山,究竟值不值呢?挖山是有成本的,且不說挖山所需要的鎬、筐等需要花多少錢購買,僅就愚公一家人不從事任何有酬勞動,放棄的收入該有多少啊!如果天帝並沒有將山移走,那愚公的後代可能直到現在還在挖山!這就是愚公移山的預期成本。從成本與收益的角度來說,很明顯是不理性的,但是作為市場中的經濟人,我們不能不理性地考慮成本與收益問題。
人類進行理性分析不僅源於無意識,更是在達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每時每處都會考慮到成本與收益問題。任何一個人在進行經濟活動時,都要考慮具體經濟行為在經濟價值上的得失,以便對投人與產出的關係有一個儘可能的科學的估計。
具體來說,人們做任何事情都進行理性分析的主要原因在於,他們追求的效用是行為者自己的效用,不是他人的效用;由於行為者具有自利的動機,總是試圖在經濟活動中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總是蘊含著一種量人為出的計算理性,計算理性是達到經濟性的必要手段。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具備經濟人理性的一面,無論是經濟學博士還是沒有入學的孩童。我們不妨來看一個生活中的例子。
一位博士講了這樣一件事:國小讀書時,家裡很窮,兩元錢的學費都很難付得起。有一次母親為獎勵他考試得了第一名,給了他5毛零花錢,他非常高興,但很快有些犯愁:這5毛錢該如何花呢?應該買練習本嗎?能買一個,因為他的練習本已快用完了。但學校邊上賣的3毛錢一個的燒餅對他的誘惑力也不小。有一次,同桌小夥伴讓他咬了一小口,那味道之好以至於他當時想哪天有錢時一定吃個夠。但顯然,他無法同時實現兩個願望,兩者只能擇其一。在反覆權衡了兩天后,他最後的選擇是:花兩毛錢買了一張白紙,裁訂成一個小練習本;剩下的3毛錢則買了一個燒餅。 可以說,這“5毛錢”花得很值。其實,這位博士小時候面對的“5毛錢如何花”也是一種經濟人的理性思考。當然,他最後的選擇是:投入了5毛錢的成本,得到的收益是:既滿足了學習的需要,又滿足了解饞的需要。
經濟人的理性思維,就是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都會用最好的辦法去實現自己的利益。現實生活中,人們雖然都在有意無意地理性看問題,作出的最終決策卻有悖於經濟學中的理性。幾年前的央視《春晚》小品《裝修》中:鞏漢林怕裝修工人偷工減料,寧願花幾十塊錢打的去買一根1毛錢的釘子。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真正作出類似選擇的人並不在少數,付出成本太大而收益較小的非理j生人比比皆是,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了。
四、經濟學的有限理性
為什麼理性人的思考卻得到非理性的結果,其實,這裡的理性是有限理性。因為人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人的行為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如占有信息的多少、理智和聰明的程度以及外部條件的複雜多變使人難以駕馭等,人的理性行為往往並非完全理性。
西方有一個為了一碗紅豆湯而放棄繼承權的故事。紅豆湯代表眼前的小利益,而繼承權才是長遠的大利益。作為理性人,任何人都會選擇繼承權而不是紅豆湯,因為繼承權的重要性和價值遠遠高於紅豆湯。但是,當紅豆湯擺在人們面前的時候,人們往往被紅豆湯的美味所吸引,此時對於自己而言的大利益繼承權早已經被拋至九霄雲外了。
換一個角度說,也並不能認為選擇紅豆湯就不符合理性經濟人理論,其實這就是人的有限理性。但是從長遠看,這樣的理性選擇無疑是不理性的。在我們所遇到的選擇中,我們既要看到短期利益,更要看到長遠利益,必須經過理性思考,作出自己的選擇。
經濟學家從經濟人的理性角度來看待問題,不能不說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當然在現實生活中,人不可能處處都以經濟學理性的視角觀察世界。畢竟,世界上還有除了經濟之外的一些東西,比如親情、友情、同情心,如果一味把這種理性觀運用到一切生活準則中,生活也將會索然無味。
但不可否認的是,以經濟學理性的視角看待問題,是經濟學的基本思維方式。經濟人的理性思維,就是每個人都會用最好的辦法去實現自己的利益。
用經濟人的理性去分析和思考問題,能避免生活中許多無意義的衝動和瘋狂,讓我們有限的生命能夠發揮出最大的能量。在社會生活中,必須培養起自己的理性精神,以理性人的視角面對生活,這樣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