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原文
月夜,正玩著踩影子,
就聽大人叫著:“快回家睡覺!”
唉,我好想再多玩一會兒啊。
不過,回家睡著了,
倒可以做各種各樣的夢呢!
正做著好夢,
又聽見大人在叫:“該起床上學啦!”
唉,要是不上學就好了。
不過,去了學校,
就能見到小夥伴,多么開心哪!
正和小夥伴們玩著跳房子,
操場上卻響起了上課鈴聲。
唉,要是沒有上課鈴就好了。
不過,聽老師講故事,
也是很快樂很有趣的呀!
別的孩子也是這樣嗎?
也像我一樣,這么想嗎?
關於作者

金子美鈴,活躍於20世紀20年代的日本童謠詩人。她的多首代表作被收錄於日本的國小國語課本,其作品已被翻譯成包括中文在內的英、法、韓等七國語言。2007年在中國集結成《向著明亮那方》出版。
吳菲,中國內地作家、翻譯家。
課文學習
1. 朗讀指導。
讀好長句子。這篇課文雖然是一首兒童詩,但個別詩句較長,學生讀起來比較困難。教師可利用范讀,或藉助停頓符號,指導學生恰當地把握停頓,幫助把長句子讀通順。如,“不過,回家睡著了,倒可以/ 做各種各樣的夢呢!”“正和小夥伴們/ 玩著跳房子,操場上/ 卻響起了上課鈴聲。”讀好大人的話。大人的話在文中出現了兩次。朗讀時,可聯繫生活,引導學生回憶爸爸媽媽催促時的模樣,然後模仿著讀一讀句子。也可以讓學生噹噹“大人”,催促文中的小朋友。
讀好每一節中前後三句話的情感變化。第1、2、3 小節詩,語言的情感變化大致相同,由“開心”變成“沮喪”又轉向“ 開心”。朗讀指導和內容理解可以結合起來,通過講、扶、放的方法,讀出句子前後的情感變化。朗讀時,要重視教師的示範。
2. 理解運用。
這首詩的內容描繪的就是孩子的生活,孩子的心聲。學生一讀,就會產生共鳴,教師不需要作過多講解。詩歌的學習可採用以讀促講,讀中感悟的方式。
學習第1、2、3 小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讀讀句子,畫畫表情,引導學生髮現每一小節中,“我”的心情變化,都是由“快樂”變為“沮喪”,又由“沮喪”變成“期待”。教學時可以抓住一些關鍵字,幫助學生體會心情,如,“唉,我好想再多玩一會啊。”可以啟發學生聯繫生活思考,假如是你會怎么想怎么做。“不過,回家睡著了,倒可以做各種各樣的夢呢!”引導學生想像“我”會做哪些有趣的夢呢?以此來告訴學生有時候看似煩惱和無聊的事物,也蘊含著樂趣。在此基礎上,讀出詩句的趣味。
第4 小節的學習可結合課後的第一題展開教學。可以先讓學生在同桌之間問一問,感受一下“我”的好奇。然後,引導學生嘗試著來說說自己的經歷。說話時,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說,把話說清楚,把意思說明白即可,不強求學生按照課文的表達方式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