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引論
第一節 日本社會、文化與民族性
第二節 明治維新與大陸政策
第三節 日本之內在的矛盾
第四節 甲午以來日本侵略中國之行程
第五節 中日糾紛與國際
第二章 日本侵略戰序幕
第一節 日俄戰後日本侵略滿蒙之陰謀
第二節 “九·一八”事變
第三節 中國訴之於國聯
第四節 一·三從淞滬戰役(上)
第五節 一·二八淞滬戰役(下)
第六節 偽滿洲國登場
第七節 長城戰役——塘沽停戰協定
第八節 陰霾中之華北
第九節 國人之抗戰情緒
第十節 西安事變
第十一節 英、美、蘇聯及德國之遠東政策
第三章 抗戰第一期(上)(“七七”事變一二十六年十二月)
第一節 暴風雨之前夕
第二節 “七七”盧溝橋事變
第三節 平津失陷
第四節 向“戰爭”邁進
第五節 淞滬防禦戰(前期)——“八·一三”戰役
第六節 華北防禦戰(上)
第七節 淞滬防禦戰(後期)——“八·一三”戰役
第八節 華北防禦站(下)
第九節 太湖南北地區諸戰役
第十節 南京防禦戰及蕪湖、杭州戰鬥
第十一節 中日戰後之國際反應
第十二節 戰時朝野動態(一)
第四章 抗戰第一期(中)(二十七年一月一五月)
第一節 南京陷落後之新情勢
第二節 津浦沿線作戰
第三節 魯南防禦戰
第四節 隴海沿線作戰
第五節 北戰場之苦戰
第六節 江南戰場之演變
第七節 敵偽之政治經濟攻勢(上)
第五章 抗戰第一期(下)(二十七年六月一十一月)
第一節 泥淖中之日本
第二節 武漢會戰(上)
第三節 敵海軍之沿海活動
第四節 武漢會戰(下)
第五節 北戰場之游擊戰
第六節 第一期戰爭中敵我之戰略與戰術
第七節 國際暗雲之投影
第六章 抗戰第二期(一)(二十七年十一月一二十九年四月)
第一節 武漢撤退後之新情勢
第二節 南昌隨棗諸戰役
第三節 長沙第一次會戰
第四節 國際風雲與日軍南進
第五節 桂南粵北諸戰役
第六節 敵軍在華北之掃蕩攻擊
第七節 敵偽之政治經濟攻勢(下)
第七章 抗戰第二期(二)(二十九年五月-三十年十二月)
第八章 抗戰第二期(三)(三十一年一月-三十三年十月)
第九章 抗戰第二期(四)(三十三年十一月-三十四年九月)
第十章 勝利之頁
附錄 抗戰史料述評
編後記
附記
內容簡介
自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曹聚仁以戰地記者的身份親歷了八年抗戰,他從採訪淞滬戰役開始,隨軍走遍了大江南北,採訪了台兒莊大戰等大小戰役,寫下戰地通訊無數,並收集了大量的一手材料。在抗戰勝利結束後的1946年,即撰成本書。
《一個戰地記者的抗戰史》一書曹聚仁先生以戰地記者的親身經歷,用文字真實地記錄了這場中國人民偉大的抗戰,還原歷史真實的畫面。可以說這是第一部全面、真實、客觀反映抗日戰爭的史論。
作者簡介
曹聚仁(1900—1972)民國著名記者、作家。浙江蘭溪人。畢業於浙江第一師範。1922年到上海,任教於愛國女中、暨南大學、復旦大學等校。曾主編《濤聲》《芒種》等雜誌。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戰地記者,曾報導淞滬戰役、台兒莊之捷。1950年赴香港,任新加坡《南洋商報》駐港特派記者。50年代後期,主辦《循環日報》《正午報》等報紙。後多次回內地,促進祖國統一事業。著有《中國學術思想史隨筆》《萬里行記》《現代中國通鑑》等。
書籍特色
我將自己當作一個百年後的史人來審訂史料,力求公正、真實,要對得起戰場上的將士,更要對得起下一代讀者,絕不歪曲事實。
——曹聚仁
1、我國第一部客觀、公正、全面講述中國抗日戰爭的作品,後人評價該書“立論與視野至今仍然無法逾越”。
2、第一部超越黨派黨見、還原歷史真相的抗戰史。
3、著名學者曹聚仁先生八年戰地記者的親歷記錄。
4、2015年首部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的紀實之作。
相關媒體評論
1、再現淞滬戰役、武漢保衛戰、長沙會戰、滇緬之戰等硝煙戰場,一一陳述抗戰細節,還原被遺忘的歷史真相。
2、拋棄黨派之爭,擱置派系爭議,此書是一部客觀真實講訴中華民族抗戰的記錄史。
3、立場公正、內容翔實,後來史學家評價該書“立論與視野至今仍然無法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