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地老天荒之紫藤蘿

《一個人的地老天荒之紫藤蘿》是2010年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千尋千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一個人的地老天荒之紫藤蘿

一個人的地老天荒之紫藤蘿《一個人的地老天荒之紫藤蘿》:《如果可以這樣愛》《愛盛開》作者千尋千尋巔峰之作《血色浪漫》→《幸福像花兒一樣》=《紫藤蘿》本年度最震撼的有關青春、記憶、愛的紀念小說未到結局,萬千讀者就已淚雨滂沱!你有多久沒有為一部作品銘心刻骨了?在這個紛繁浮躁的年代,還有多少人相信至死不渝的愛情?

《紫藤蘿》:獻給所有心中還有愛的人們!

小說以一群部隊大院中長大的孩子不同人生軌跡為線索,從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再到現時代,將三個時代用悲愴純真的愛情故事串聯在一起,青春、親情和愛情在風雲起伏的年代激烈碰撞,震撼人心,催人淚下,是一部發人深省的青春志。

自從八歲那年隨母遠嫁到陌生的軍區大院,朝夕的命運就在繼父樊世榮的寵愛和繼兄樊疏桐的捉弄中矛盾地起伏。那時沒有人想到,寵愛可以變成傷害,捉弄也可能走向仇恨:此後十幾年的時間裡,命運像斯芬克斯之劍,高高懸在少女朝夕的頭頂,讓本來簡單的親情與愛情都變得支離破碎……然而沒想到的是,在她最絕望的時候,繼兄連波卻微笑著,想要把溫暖的愛情遞到朝夕的手心裡。

如果說樊疏桐像期待愛卻空心的梧桐,那么連波就該是映著暖陽的河流--在愛、責任、矛盾和仇恨面前,朝夕究竟何去何從?多年過去,紫藤蘿開了又謝,謝了再開,然而懷揣著愛與原諒的人們,可還在原地徘徊……

作者介紹

千尋千尋

70年代生,湖南嶽陽人,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現居武漢。

2006年11月出版長篇處女作即成名作《如果可以這樣愛》,以其顛覆傳統的理想化愛情模式在讀者中引起巨大反響,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新作佳作不斷,擅長以悲愴的筆調敘述離奇的故事,被讀者譽為新時代的“言情女王”、 “湖南的第二個瓊瑤”。

代表作品:

2006年《如果可以這樣愛》(2008年11月該書在中國移動舉辦的e拇指手機閱讀大賽摘得銀獎,2009年2月,該書又獲得中國期刊發行協會評選的暢銷小說獎。)

2007年 《愛盛開》(原名《停屍房的哭聲》)(根據該書改編的電視劇由台灣著名導演胡意涓導演,當紅小生黃覺領銜主演)

2009年《長夢留痕》(被譽為中國版的《華麗家族》)

作者自序

蠍子和青蛙的傳說

自 序

很早的時候,我就聽說過這么一個傳說:有一隻蠍子想要過河,但蠍子不會游泳,只好向路過的青蛙求助,希望青蛙能背它過河。青蛙當然知道蠍子是有毒的,青蛙就說:“我要是背你過河,你蟄我怎么辦?”蠍子說:“不會的,蜇了你,我也會落水淹死的。”青蛙想了想覺得也對,就答應背蠍子過河,可是就快到岸邊的時候,蠍子終於還是忍不住蟄了青蛙一口。於是,他們兩個一起落到水裡。青蛙問:“你明知道蜇了我你也會死掉的,為什麼還要蟄?”蠍子說:“沒辦法,這是我的天性。”青蛙嘆道:“其實我早預料到會這樣,這世上哪有不蟄人的蠍子呢?”蠍子很奇怪:“那你為什麼還要背我過河?”在水中下沉的青蛙悲哀地說:“因為這是你的願望,因為我愛你。”

……

這個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看過或者聽說過,在現實世界裡,很多人就曾經義無反顧地做過那隻青蛙,愛是沒有對錯的,哪怕愛的結果注定是傷害。

就像那隻青蛙,是他真的傻嗎?他不是不知道蠍子蜇人的天性,也知道如果不背蠍子過河,他就會避免後來的傷害,但他還是堅定地背蠍子過河,心甘情願地隨蠍子一起沉沒。只因為他愛她。其實無論是青蛙還是蠍子,愛上對方抑或傷害對方,也許並不是他們自己的錯,而是他們心不由己,無可奈何。

十七年前,當我動筆開始創作這個故事的時候,也許並沒有想過這么深的寓意,畢竟以我當時的年紀,對情感、人性的感知還很淺薄,似懂非懂。但那個年紀的可貴之處在於什麼都敢嘗試,什麼都敢希冀,總覺得只要敢想,就沒有什麼不可能。現在想來那個時候真是很勇敢,甚至說得上瘋狂:高三了,別人在拚命向高考衝刺時,我卻沉溺於文字的世界偷偷寫小說,完全管不住自己,就覺得不寫就活不下去。當然,最初並沒有想要寫成一本書,就是斷斷續續地寫些零碎的故事段落,剛開始是寫在練習簿上,後來越寫越長,就轉移到了日記本,日記本寫不下了,這才想到也許將來可以寫成書。於是用攢下的零用錢買了很多稿紙,就是那種方格的信紙,沒日沒夜地寫起來。青春期的叛逆和彷徨,在我羞澀的筆尖逐漸流淌、流淌,最後匯成了文字的河。

只是很可惜,故事斷斷續續寫到我二十三歲的時候,因忙於結婚中斷了寫作,最慘的是已經完成了十九萬字的手稿也在搬家中不幸遺失,這成了我心中不可磨滅的痛,這個由蠍子和青蛙衍生出來的青春故事也就在十年前戛然而止了。

如果不是去年清理舊物時偶然發現殘存的數萬字手稿,故事也許永無見天日的可能。十年一夢,手稿在我家的抽屜底下壓了十年,紙張都泛黃了,字跡也模糊不清。我當時拿著那稿子久久不能平靜,也許不是感動這么簡單,也許,還有一種傷痛在裡面。雖然創作的時候只有十七歲,文字生澀,但卻真實地表露出了那個年紀特有的玉石俱焚的決絕,而且受各類愛情小說的影響至深,我跟很多同齡的女孩子一樣,骨子裡激盪著強烈的愛與恨,這種愛與恨自然而然地被我賦予了小說人物。

就像書中的樊疏桐和朝夕,他們都不是本質上的壞孩子,他們只是因為個人經歷和所處的環境異於常人,於是不被理解,不被接受,慢慢地個性變得極端而激烈。這多像是我們曾經的自己啊,年少莽撞,做事不計後果,不經意犯下的錯最後要用一生來懺悔。那個時候的勇敢是現在三十多歲的人不敢想像的,人長大了,膽子反而會小,做什麼事都會首先考慮代價,劃不划算,應不應該,於是錯過了人生的很多風景。忽略故事中的愛恨糾葛不說,如果讀者把這部作品當作一次青春的緬懷,我想我也會很欣慰的。

當然,愛情仍然是這本書最悲愴的主題。

我不止一次在以往的作品中闡述過愛情力量的偉大,這次也不例外。愛情本就毫無道理章法可言的,愛能毀滅一切,也能造就一切。愛上一個人,很多時候就是一種宿命,如果做不到忘卻,就只能像那隻殉難的青蛙一樣,心甘情願地被愛人“蟄”。所以故事中翻雲覆雨的愛恨糾葛看似複雜、殘忍,其實都是一個極簡單的原因而造成的。那就是愛。

千尋千尋

2009年7月14日

編輯推薦

千尋是個會用開頭就把人抓住,並且讓人越陷越深的“陷阱”。從楔子開始,我就隨著她的文字回到了已經在記憶中淡去的八十年代初。我痴迷於書里莎翁戲劇式的對白以及悠遠唯美的意境。看千尋的書,就像是接受了一場精神的洗禮,跋涉了一段極致華麗的愛恨之旅。

——徘徊者

記得弗洛伊德說過一句話:“請毫無理性地愛我吧。”當時我無法體會到這句話里的絕望。直到我看到朝夕和疏桐慘烈的愛很糾結,看到朝夕那被深深鎮壓在理性下,已經扭曲的愛時,我忽然體會到了。或許,最深的絕望,莫過於愛上一個永遠不會愛自己的人。

——偏愛

有人說,愛情就是一個尋找同類者的過程。樊疏桐始終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愛上恨他入骨的朝夕,而旁觀者卻瞭然地在十六歲的朝夕身上看到了疏桐當年的影子,一樣的敏感,一樣的偏激,一樣的尖銳,一樣的疼痛。其實,每個人最終愛上的,都是自己。

——憶卿

一個可以指揮千軍萬馬的部隊首長,卻指揮不了一個叛逆的兒子;一顆負罪心靈的自我救贖,卻擺脫不了殘酷命運的捉弄;一個敢恨敢愛、一心想走出樊籬的女人,最終卻走向毀滅;一個美麗清純的少女,卻走向愛恨交織的深淵……這一切,誰之過?這是一部令人深惡、令人回味的作品。

——張雅文(著名作家,有《趟過男人河的女人》等)

千尋的作品總是給人以強烈的畫面感,我覺得她更適合當編劇,以電視語言來敘事,場景調度精準到位,看她的書等於是在看一部精彩的電視劇,扣人心弦。

——胡意涓(台灣著名導演,曾執導《天若有情》、《女人何苦為難女人》、《愛盛開》等)

認識千尋的作品源於拍電視劇《愛盛開》,當時導演就有要我看原著,結果一直到戲拍完,我都很久沒能從那種撕心肺裂的疼痛中緩過來。千尋的文字太讓人心疼了,看完這部《紫藤蘿》尤甚,樊疏桐對愛情的執著幾乎令人心生絕望,可是分明又感受到了希望,愛情在千尋的筆下太瑰麗震撼了。

——黎萱(青年演員,曾出演《男才女貌2》、《現代美女》、《愛盛開》等)

我一直覺得把千尋的作品列入言情小說有失公允,因為她的作品完全是以傳統文學的理念來創作的,比如這部《紫藤蘿》,沒有時髦的花腔花調,以樸實的文筆敘述了幾個孩子叛逆的青春期,我們都是從這個年紀走過來的,我太驚訝了,千尋何以寫得這么傳神,包括配角,一個個躍然紙上,活生生的感覺。

——王秀臣(著名文學評論家,《文學評論》雜誌編輯,博士後)

圖書節選

很早的時候,我就聽說過這么一個傳說:有一隻蠍子想要過河,但蠍子不會游泳,只好向路過的青蛙求助,希望青蛙能背它過河。青蛙當然知道蠍子是有毒的,青蛙就說:“我要是背你過河,你蟄我怎么辦?”蠍子說:“不會的,蜇了你,我也會落水淹死的。”

蠍子和青蛙的傳說

引 子(1)

引 子(2)

引 子(3)

第一章 你知道什麼是失去嗎(1)

第一章 你知道什麼是失去嗎(2)

第一章 你知道什麼是失去嗎(3)

第一章 你知道什麼是失去嗎(4)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