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基層學者的精彩人生

一位基層學者的精彩人生

《一位基層學者的精彩人生(套裝共2冊)》旨在回顧總結張明龍先生60年的人生軌跡、40年的教學生涯、30年的學術活動,為基層學者樹立一個榜樣,促使大城市的知識分子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生存機會,激勵千千萬萬生存在基層的知識分子更加不懈追求人生的目標。上冊採用彙編形式,把不同風格的單篇獨立文章集中在一起,它們以敘事式、散文式、訪談式或評論式等多種文體,通過多層面剖析和立體型考察,總結張明龍的學術思想和為人處事之道。

基本介紹

一位基層學者的精彩人生 一位基層學者的精彩人生

內容簡介

《一位基層學者的精彩人生(套裝共2冊)》由個企業管理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曹榮慶,1963年8月生,浙江金華人。1984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經濟學專業,2004年晉升為教授。現為浙江師範大學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浙江省首屆高等學校經濟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金華市政協委員。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區域經濟發展和政府職能轉型等方面,出版和發表各種學術研究成果百餘項。
林才溪,1965年2月生,浙江臨海人。1986年畢業於台州師專漢語言文學專業,1990年參加浙江師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函授學習。1991年至2002年擔任台州師專學生處處長兼保衛處處長,現任台州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長期從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特別是多年來在招生就業工作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發表《網路文化與高校德育》、《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探討》等論文20餘篇,主筆編著了《地方性高校招生就業問題研究》等書。
郭金喜,1974年10月生,浙江蘭溪人。浙江師範大學法政學院副教授、經濟學博士、碩士生導師,美國東華盛頓大學訪問學者,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員。主要從事與區域經濟和非營利組織發展相關的教學研究及社會服務工作,已在《中國軟科學》和《經濟學家》等期刊上發表論文20餘篇。出版《中國經濟前沿再研究》等多本合著。其中合著《中國區域經濟前沿研究》獲浙江省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學術進步獎。

圖書目錄

《一位基層學者的精彩人生·上冊》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精彩人生
偉大的時代精彩的人生
與時代同行的三十年情誼
學術形象與輝煌成就
情真現本然
我心目中的爸爸
我的老師我的偶像
從來不需要想起——我的英語啟蒙老師
我人生的第一位大學老師
恩師印象的蒙太奇
三張“照片”:我印象里的導師
詩人、學者與恩師
師者、學者與長者
“宣統”年間的那些事
永遠的部長
領導、學者與長輩
影視片解說詞:人生小聚——相會在蛇蟠
三十年後的一次會晤
良好校風是培育人才的沃土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揮不去的故鄉情結——記台州學院副院長、三門籍經濟學家張明龍
第二章 學者風範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榜樣與激勵
為人善良為師善誘
師者楷模學者風範
儒雅中演繹的均衡與和諧
深入淺出言傳身教
別有風懷忘不得
為學、為師、為人的典範
薪盡火傳夫子范潤物無聲長者風
溫文爾雅入聖超凡
厚厚的文學功底細細的潤物之道
雲水襟懷儒士風範
慈愛長者大師風範
學者的楷模長者的楷模
讀書無用的年代教書用心的老師
恰似鄰家兄長原是著名學者
第三章 師生情誼
難得的導師慈祥的長者
學術之樹生命之綠
與我大哥同名的恩師
憶江南念恩師
懷念那段清純的歲月
祝福你,我的老師
天涯海角有盡處只有師恩無窮期
教誨如春風師恩似海深
甘露滋桃李恩澤潤心田
春風化絲雨潤物細無聲
永不消逝的記憶
恩師引領的足跡
人生的指引者
做人和做學問的引路人
影響我一生的三年研究生學習
與恩師的“三識三知”
諄諄不倦殷殷關切
來自春天的祝福
來自珠穆朗瑪峰景區的最高祝福
第四章 論著評述
市場經濟條件下計畫與市場結合模式的新探索
市場經濟理論研究的新成果——簡評《經濟運行與調控》
研究經濟體制改革核心問題的力作——《經濟運行與調控》評介
評《經濟運行與調控》
評《經濟運行與調控》
經濟體制改革核心問題研究的重要創新——《經濟運行與調控》評介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研究的新成果——評《經濟運行與調控》
運用融合機制加快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我所理解的“水乳交融結合說”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研究的新成果——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導論》
史論結合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力作——評張明龍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導論》
健全社會信用的政府職能——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導論》
評《經濟理論與實踐研究》
《經濟理論與實踐研究》的特色與影響
完善國有企業員工持股制度——張明龍教授三本專著讀後感
探索我國區域經濟前沿理論的新力作——評張明龍等著《中國區域經濟前沿研究》
健全產業集群,推進區域經濟發展——評《產業集群與區域發展研究》
自主創新研究的突破與創新——評張明龍教授的《區域政策與自主創新》
政府引導、市場調節與法律規制——讀《區域政策與自主創新》有感
研究運用區域政策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評張明龍教授《區域政策與自主創新》
經濟學家的人文關懷和文學素養
第五章 專題訪談
大力培育地級市主導產業——訪省重點學科“區域經濟學”主持人張明龍教授
形成共識,明確方向,構建高校培養黨外代表人士的有效機制——訪浙江師範大學黨委統戰部部長張明龍教授
建議我省“十五”期間實行“網狀交織發展模式”——訪浙江省政協委員張明龍教授
運用城市化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省政協委員張明龍教授談城市化問題
推進改革,完善制度,加快金華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訪金華市政協委員張明龍教授
加強園林生態城市建設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訪浙江師範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張明龍教授
推進台州產業成長促進台州區域繁榮——訪台州學院副院長張明龍教授
增強發展內力,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2007中國紹興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現場採訪
第六章 家人支持
父親的激勵
母親的祝福
岳父母的詩詞
夫人的修養
女兒的琴聲
……
《一位基層學者的精彩人生·下冊》

序言

人們普遍認為,知識分子在大城市比小城市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在大機關比基層單位能夠更快成長、成才,在著名大學比一般地方院校更容易出成果。於是,日積月累,逐步形成一股湧向大城市、大機關、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巨大洪流。在這股洪流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國家公務員報考人數年年劇增。到2011年度,140餘萬人報考1.6萬個崗位,考錄比為87.5:1;競爭比例最高的前6個職位,考錄比均達到3000:1以上,其中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一職,以4961:1的競爭比例,高居熱門職位榜首。
那么,在小城市、在基層單位能否成長、成才呢?回答是肯定的,本書中的對象就是最好的印證。這裡記述的學者,他多次有可以進入大城市、大機關或著名大學的機會,但他都選擇了放棄,毅然堅守在基層崗位譜寫自己精彩的人生。這也許對那些寧可在大城市淪落為蟻族,也不願到中小城市基層創業的年輕知識分子,及時調整人生奮鬥目標有著啟迪之效。
本書將要告訴讀者:一位普通的基層學者,在遠離京城、省會的丘陵海隅鑽研學術前沿問題,在師範教育濃烈的氛圍中開闢套用經濟學,在默默無聞的新辦的地方本科學院創建省級重點學科。雖然他沒有信息、人才和資源優勢,但他依靠的是堅忍不拔的毅力和鍥而不捨的精神。經過不懈努力,硬是把論文發表到國內文科最權威的刊物《中國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s in china》,為浙江師範大學贏得第一個由省政府頒發的哲學社會科學(論文類)優秀成果一等獎,進而該校產生了第一個浙江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土生土長出第一個文科類省跨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才,同時,又多了一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這位學者就是張明龍教授。
在張明龍先生60華誕到來之際,我們編輯出版這本《一位基層學者的精彩人生》,旨在回顧總結其60年的人生軌跡、40年的教學生涯、30年的學術活動,為基層學者樹立一個榜樣,促使大城市的知識分子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生存機會,激勵千千萬萬生存在基層的知識分子更加不懈追求人生的目標。
許多人說張明龍有眼力,挑了經濟這個熱門學科。實際上,他成為經濟學教授,不是自己而是社會選擇的結果。
小時候,張明龍是三門縣教育局數學教研員跟蹤觀察的數學尖子,理科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高中畢業的成績單上(採用百分制記分)填著:數學100分、機電(即物理)100分、化學97分。據說,這個高分紀錄長久沒人打破。由於“文革”的原因,當時不能直接考大學,他讀完高中便回鄉參加農業生產。3個月後,海游(城關)中學一位校領導找到他家,要他去代課教英語,他在家人的勸說下同意了。這一去就是4年多。此間,他參加過莢語師資培訓班的專門培訓,平時堅持自學,差不多每晚都聽英語廣播講座或靈格風唱片,並由廈門大學外語系畢業的施世樵老師每周指導一次。
1977年春天,張明龍參加升學競選,被錄取到浙江師範學院中文系學習,只得暫時擱下英語,轉攻漢語。不久,他對格律詩詞產生了濃厚興趣,將它選為重點方向,擠時間自學了王力的《漢語詩律學》和龍榆生的《唐宋詞格律》等,接著試寫格律詩詞,至今,已陸續在《詩詞集刊》等處發表40多首。由李希凡寫前言、任名譽主編的《中國當代藝術名人大辭典》,將其名字收錄其中,介紹了他的詩詞作品。特別是,霍松林主編的《新中國詩詞大觀》,選入他的《灕江》、《賀喜》、《水調歌頭·秋收》、《桂枝香·送友留學》、《水調歌頭·嘉興南湖煙雨樓憑眺》、《漢宮春·校園掠影》等6首詩詞。《新中國詩詞大觀》,是對已發表的詩詞進行篩選形成的全國性詩詞選集,時間區限為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1999年12月,選稿要求較嚴,作品每人少的選錄二首,最多八首。霍松林在序言中指出,這部書,可以說既想“求全”,又想“求精”。作者逾千,作品逾萬,雖然還談不上“全”,但基本上可以展示新中國的吟壇盛況和創作陣容.,足以展示新中國詩詞創作的整體水平。目前,張明龍是中華詩詞協會名譽副主席。
可是,誰也沒有料到,正當張明龍在漢語言文學領域忙得不亦樂乎時,系領導把他叫到辦公室,對他說,咱們學校正在籌建政史系,由於沒有經濟學教師,經組織研究決定提前派你去杭州大學(現為浙江大學西溪校區)政治系學習,畢業後到本校政史系工作,他二話不說,輕輕鬆鬆地改變了專業方向。自此,他一路往北求學,從金華到杭州,再到上海,最後到北京,一步步走進莊嚴而絢麗的經濟學殿堂。
張明龍剛跨進杭州大學校門時,經濟學知識幾乎是一片空白,甚至連商品的定義都不知道。在蔣自強、王榮、吳夢蛟等教授的悉心指教下,他很快轉換了思維方式,從以形象思維為主,轉向以抽象思維為主,開始了經濟學的最初專業訓練.。
杭州大學回來不久,張明龍又進入復旦大學經濟系就讀碩士生課程,有幸聆聽蔣學模、張薰華、伍柏麟、蔣家俊、宋承先、洪遠朋、尹伯成等一大批經濟學界知名學者的精彩講授。經過這次較高層次的系統深造,他不僅具備了紮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嚴謹認真的學術作風,而且懂得了經濟研究方法。他的第一篇經濟學論文,就是在此時做的一項練習作業上擴充而成的。
1990年9月至1992年7月,張明龍以國內訪問學者身份,到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學習博士生課程。他每周按課時規定到導師宋濤教授處聽課,並努力完成各項作業,以平均每周精讀一本新書的速度,讀完經濟學博士生重點閱讀書籍。他還聽過衛興華、胡鈞、孟氧、何偉等教授開設的課程和講座。這兩年,他迎來了學術生涯的起飛階段:寫成31萬餘字的個人專著;出版三人合寫的編著一部;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其中兩篇曾呈中央政治局領導決策參考;修完經濟學專業博士生課程,為日後的學術研究夯實了基礎。
張明龍從一條特有的求學之路走到現在,日益深刻地體會到,治學先得讀好書,而讀書要講求方法。20多年前,他在一首詞中寫過:“史頌囊螢宵讀,贊騎鞍默誦,學業艱難。微流匯成巨海,粒土堆山。”他現在認為,搞學問不僅要苦讀、勤讀,而且要巧讀——巧妙地把泛覽和專精結合在一起。
泛覽的目的是博採眾長,吸收精華,形成寬廣宏富的學識基礎。泛覽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所讀內容儘可能廣博。不同書籍可以賦予人不同的才智和能力,要提高自己的整體文化素質和綜合學術水平,就應涉獵群書,廣閱博覽。二是指儘可能加快讀書速度。對於常人來說,雖難做到一目十行,但每小時讀二三萬字還是可能的。如果每天安排一些泛覽時間和規定一個讀書定額,並能堅持完成任務,日積月累,就可博覽群書,學識豐富。
治學不能光靠泛覽,否則,就會華而不實,成為“雜耍”,無法獲取學術成果。應在泛覽的同時,選擇自己感興趣又有必備基礎知識的某個領域著作,加以專門精讀,認真嚴肅地鑽研下去。精讀的目的是搞清弄懂、挖深掘透,形成高深精湛的專業功底。專門精讀的方法很多,如:①限量復讀、錄音憶讀、電腦儲讀、以抄促讀;②結合心得體會做讀書筆記,製作提綱挈領的資料卡片:隔一段時間重讀一次筆記和卡片,以鞏固記憶,加深理解;③對書中科學定理、基本概念、精彩推論和帶關鍵性的詞語,畫橫線加圈點,或做上自己熟悉的助憶符號,再次閱讀時可唯讀圈畫過的地方,並以自己的思維語言回憶其他部分的內容;④在書眉及其他空白處寫出閱讀提綱、篇章主題、段落大意,或提出問題,扼要記下自己的獨到見解;⑤把需要背誦的內容複印剪錄下來。採用循環記憶法精熟至一字不遺時,再將剪錄的複印紙收藏當資料卡片用。
張明龍認為,讀書做學問要“天圓地方”。“天圓”就是腦子靈活勤于思考,“地方”即能靜下心來坐冷板凳。反之,一個人如果“天方地圓”,腦子不開竅又不肯下苦功,則斷然是出不了成績的。另外,有了心得體會才可動手做論文。不管撰寫何種論文,都應量力而行,從自己的實際水平出發,確定恰當的具體題目和論證角度。論點要以事實為依據,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行之有成。文章貴於新,必須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見解、新概念、新判斷、新推理、新框架和新結論。論文新意來自創造性的思維,要熟練掌握並靈活運用正向、反向、縱向、橫向、多向、側向等不同思維方法,要善於聯想、暢想、推想、遐想、浮想。
張明龍認為,一個學者,如果學識廣博而專精,思想宏富而高深,思維必然敏捷活躍、富有創造力,一定會取得豐碩的學術成果。當然,要把讀書的心得體會轉化為學術論文,還需掌握必要的寫作技巧。論文寫作一般應把握以下幾個環節:
1.確定題目。選擇恰當的具體題目和論證角度,是撰寫高質量論文的第一步。選題應從自己的實際學術水平出發,量力而行,恰如其分。題目有大小和難易之分,初學者宜選擇論證範圍小一些,難度不太大的問題展開研究。題目的大與小,沒有絕對的界限,有的初學者很難把握這一尺度。實際上,一個大的題目,只要添加適當的限定詞,就能使其壓縮外延變為小的題目。現舉例說明題目從大到小的演變:論區域經濟→論中國區域經濟→論中國區域經濟的發展→論中國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一論中國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對策→論中國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對策。
2.蒐集材料。確定了題目和論證角度之後,就要圍繞這一問題展開周密細緻的調查研究,儘可能理清它的來龍去脈。為此,必須做好材料的蒐集工作。①充分了解前人已經取得的成果和發表的見解,以及他們使用的研究方法與邏輯框架;②時刻關注學術界的動態和進展狀況,及時獲取最新的理論研究信息,了解當前爭論的焦點和尚待解決的難題;③從現實經濟生活入手,蒐集有關經濟現象、案例、各種統計報表及數據,在充分占有原始資料的基礎上,絀繹出典型材料。
3.提煉材料。採用由表及里、去偽存真、取精用宏的方法。對蒐集到的材料細加考辨,實現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精心提煉出新見解。由整理、提煉材料形成的新看法,大體有以下幾種:①贊同別人的觀點,但自己用新的方法找到新的論據和例證,豐富和發展了原有的理論;②別人的結論是正確的,但發現邏輯推理存在缺陷,自己運用嚴密的邏輯關係加以重新論證;③別人的體系框架是合理的,但論點存在某些不足或錯誤之處,自己按同一框架結構,對存在的問題逐個加以糾正;④不贊同別人的論點。展開爭論或商榷,通過擺事實,講道理,闡明自己的看法;⑤受別人的影響和啟迪,提出新概念、新觀點,形成新結論;⑥通過各種材料的反覆比較,發現別人未曾涉及的新天地,努力進行學術創新,形成具有獨到見解的一家之言。
4.擬訂提綱。初步提煉出來的論點和例證材料,可能如同一盤散沙,相互之間沒有層次差別,也沒有邏輯關係。因此,需要列出論文提綱,把這些論點和材料,進一步按寫作要求進行歸類整理,以便形成一個結構合理的理論系統。提綱宜粗不宜細,主要目的是勾勒全篇論文的輪廓,搭成基本骨架,確定層次和重點。提綱中安排的段落層次,既不能前後重複,也不能斷然分離,毫無聯繫,必須有機地貫串起來。對初學者來說,設計提綱段落較簡單的方法是“三段論”,即分成這樣三個層次:①發現問題,寫出研究對象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②尋找原因,寫出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③提出對策,針對原因寫出解決的辦法。
5.動手寫作。論文寫作要努力做到:①立論正確,觀點鮮明,主題突出。②構思獨到,刻意創新,儘可能新、深、精;奇、獨、特。③方法科學,評析公允,結構嚴謹,系統縝密,論述合乎邏輯,言之成理,自圓其說。④正確處理材料與觀點的關係,不能光有觀點而沒有材料,也不能只是事實和數字的堆砌,而沒有明確的觀點。要以觀點統帥材料,用材料說明觀點。⑤引文要完整準確,不可斷斷續續,更不能斬頭取尾,失了本意。⑥語言暢達明快、簡練生動。
張明龍創建了浙江省第一個“區域經濟學”省級重點學科,又是全省第一個“區域經濟學”碩士點的創始人,對本省區域經濟學學科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至今,已主持或參與國家及省部重要課題研究20多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省重點學科基金、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招標課題、省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省科技計畫項目、省“五個一工程”重點項目、省社聯重點項目等基金資助,還獲得一些市縣政府提供的項目基金資助。
已出版《經濟運行與調控》、《經濟學新問題求解》、《區域政策與自主創新》、《區域發展與創新》、《中國區域經濟前沿研究》、《產業集群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小企業創新與區域政策》等個人專著和主筆專著20多部。在《中國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s in China》等發表論文、譯文300多篇。數十篇論著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等轉載或摘要介紹。特別是《中央政策研究室簡報》、《參閱資料》和《中國社會科學》上發表的3篇論文,曾呈中央政治局領導決策參考。
創建的“計畫與市場水乳交融結合模式”,《經濟學動態》1994年第11期載文稱讚為:“填補了我國經濟學界,對市場經濟條件下計畫機制與市場機制的最佳化組合及運用缺乏系統研究的空白。”確立的無形資產整體量化標準,成為制定有關政策的重要依據。提出浙江“十五”期間宜實行“網狀交織發展模式”的新理念。後改寫成提案在省政協八屆四次會議期間提出,受到省政府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採納了提案的建議,並被省政協評為優秀提案。2002年1月24日,陳昭典副主席作的《關於八屆四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指出:“省政協委員張明龍從系統、綜合的角度,提出了《建議我省‘十五’期間實行‘網狀交織發展模式’》的提案。有關部門認為這一新理念符合浙江工業化中後期的特點和要求,為決策提供了新的啟示。我省將在‘十五’期間推進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高教園區、特色產業園區的四大園區建設,逐步形成縱橫交錯的經濟網路體系。”
獲得國家教委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高師教師獎,還獲得全國高校經濟理論教學改革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浙江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省社聯優秀成果一等獎、省高等學校科研成果獎一等獎、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華東地區優秀圖書二等獎等20多項學術成果獎。1997一1998年度、1999一-2000年度,連續兩次獲得浙江師範大學科研量化考核文科第一名。
本書分上下兩冊。
上冊採用彙編形式,把不同風格的單篇獨立文章集中在一起。它們以敘事式、散文式、訪談式或評論式等多種文體,通過多層面剖析和立體型考察,總結張明龍的學術思想和為人處事之道。上冊共分六章,前四章為《精彩人生》、《學者風範》、《師生情誼》和《論著評述》,作者主要是張明龍的學生、同事、老師、親人和朋友,文章內容自由靈活,有聯繫張明龍的成長經歷談如何規劃人生和制定奮鬥目標;有聯繫張明龍及家人情況談生活、人生和為人做事的體會;有聯繫張明龍的工作態度談做工作、搞教育的想法;也有聯繫張明龍的理論觀點和詩詞進行學術評論。第五章《專題訪談》,根據報社、雜誌社、廣播電台和電視台等記者,採訪張明龍時留下的文字稿,進行整理彙編而成。第六章《家人支持》,主要從張明龍出版的專著後記等處,蒐集有關內容輯錄在一起,反映家人對張明龍成長、成才的鼓勵、幫助和支持。
下冊按照年譜通常體例,以時間為標尺,記錄張明龍教授的生命軌跡。這裡,依據事情發生的時間先後,逐年逐月以至逐日進行記錄,以便清楚顯現張明龍思想和活動一步一步向前發展的具體過程,也有利於通過時間標尺,對應不同歷史時期的客觀環境,了解其思想和活動形成的條件及原因。張明龍在大學最初讀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對格律詩詞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長期以來,他既研究經濟問題,又利用閒暇時間吟詩填詞,所以,下冊兼收他的經濟觀點和詩詞。張明龍不僅承擔經濟學的教學和科研,還擔任過浙江師範大學宣傳部副部長、統戰部部長、聯絡處主任、宣傳與統戰兩部部長、台州學院副校長等職務,因此,本冊在記錄其做學問的同時,也把他從事黨務和行政工作的重要事項記錄下來,便於更加完整地了解其思想和活動。
曹滎慶、林才溪、郭金喜
2012年2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