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
【卷七】【日部】 五合切
眾微杪也。從日中視絲。古文以為顯字。或曰眾口皃。讀若唫唫。或以為繭;繭者,絮中往往有小繭也。
段玉裁註:眾微杪也。從日中視絲。此九字廣韻作眾明也、微妙也、從日中視絲十一字。疑當作眾明也、從日中見絲、絲眇也。者今之微字。眇者今之妙字。玉篇亦作妙。日中視絲。眾明察及微妙之意。古文㠯為顯字。顯為頭明飾。㬎為日中見微妙。則經傳顯字皆當作㬎。㬎者本義。顯者叚借。載籍旣皆作顯。乃謂古文作㬎為叚借矣。故曰古文以為顯字。頁部顯下曰。從頁、㬎聲。是則㬎之讀如顯可知。呼典切。或曰眾口皃。讀若唫唫。此別一義也。讀若唫唫當作讀若口唫之唫。轉寫譌奪耳。巨錦切。○集韻不得其句。乃於寢韻雲。㬎者、絮中小繭。渠飲切。或㠯為繭。句。謂或用為繭字也。其字從絲。故或用為繭字。繭者、絮中往往有小繭也。蒙繭而釋之。必釋之者、此繭不同系部訓蠶衣之繭也。亦蠶衣之義之引伸也。釋名雲。繭者、幕也。貧者著(音褚衣也)衣可以幕絡絮也。或謂之牽離。煑熟爛牽引使離散如綿然也。牽離卽系部之系。系一名惡絮。系、牽奚切。、郎兮切。與牽離為一語之轉。絓字下亦云繭滓也。一名絓頭。一名牽離。按此益繅絲之餘滓。亦可衣。而中有纇結。故云絮中歷歷有小繭。繭之言結也。釋名則謂可以煑爛牽引冪之絮外。說無不合。以㬎為此繭。則㬎古典切。七部。○已上三義。畫然三音。大徐總曰五合切。非也。惟第二義讀若唫也。故溼水字從之為聲。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字部】
【廣韻】【集韻】呼典切,音蜆。【說文】,眾微杪也。從日中視絲,古文以為顯字。或曰眾口貌。讀若唫。唫或以為繭。繭者,絮中往往有小繭也。【廣韻】今作㬎。眾明也,微妙也。【類篇】頭明飾也。一曰著也,光也。亦姓。
又【唐韻】五合切【集韻】鄂合切,音蛤。
又【集韻】渠飮切,音噤。義同。
考證:〔【說文】作㬎,微杪也。〕 謹照原文㬎上刪作字。㬎下增眾字。
宋本廣韻
1hent [ hen˧˥ ]
呼典切,上銑曉
眾明也。微妙也。從日中見絲。今作㬎。又五合切。
2ngop [ ŋʌp˧ ]
五合切,入合疑
日中見絲,凡作㬎同。五合切。十。
簡介
詞意解釋
㬎 xiǎn
<書>同“顯”。
部首筆畫
部首:曰 部外筆畫:10 總筆畫:14
宋恭帝的“㬎”
宋恭帝趙㬎的“㬎”在史書中,因編碼不支持的緣故,今人多以“顯”替代之。所以趙㬎又叫趙顯。因此,只需知道他是南宋實際上的末代皇帝就行了(宋恭帝之後還有兩個流亡皇帝宋端宗趙昰、宋末帝趙昺)。
1274年,南宋在蒙古大軍的步步緊逼中,已是風雨飄搖。宋度宗駕崩,趙顯登基,是為恭帝。一個年僅四歲的孩子當然無法執政,大權盡在丞相賈似道手中。宋史中記載趙顯當政的這兩年,幾乎都是宋元作戰的事。“戊午,郢州副都統趙文義追戰全子湖死,恤其家”;“大元兵徇沙洋城,京湖宣撫司遣總管王虎臣援之。丙寅,城破,虎臣與守隘官王大用皆被執”;“大元兵至新城。戊辰,總制黃順出降”;“己巳,副總制仁寧出降。都統制邊居誼力戰,城破,赴火死”;“壬戌,大元兵徇饒州,知州唐震死之。故相江萬里赴水死,通判萬道同以城降”……將帥非死即降,1276年,趙顯在母親、祖母及一眾官員的陪同下,正式向元軍投降。後來,陸秀夫、文天祥等又在南方堅持了兩年抗戰,終因寡不敵眾,全軍覆沒。文天祥被俘,決定以死殉國。據說蒙古人還派了趙顯去勸降,文天祥跪在趙顯面前,痛哭流涕,只說了一句話:“聖駕請回”。一個孩子,自然無法理解文天祥此時的心情,但長大後若回憶起這一幕,豈能不愴然淚下?
其實忽必烈對趙顯還不錯,先封他為瀛國公,後又把他送到上都供養。這本是一個老套的遺民故事,但在趙顯十九歲那年,突然峰迴路轉,人生發生重大變化。
這一年,他被送到吐蕃去當僧人。其後,漢文史籍中再也沒有關於他的記錄,而零星的藏文資料顯示,趙顯不但擔任了薩迦大寺的總持,還成為把漢文佛典譯成藏文的翻譯家,翻譯過《百法明門論》和《因明入正理論》等著作,被藏族史學家列入翻譯大師的名單。直到1323年死去,趙顯大半生都在西藏度過。
由皇帝到階下囚,再到西藏高僧,本已傳奇。更傳奇的是,有人說他是元朝末代皇帝的親生父親。據說當年有位皇室給趙顯送去一名女子,與趙顯生下一子。後來這個孩子被元明宗收養,並陰差陽錯地接班成功,是為元順帝。也是據說,朱元璋建立明朝,在供奉歷代皇帝時,偶然發現元順帝跟他的祖宗長得一點都不像,反倒像趙顯。於是決定不再追擊已逃亡大漠的元順帝,元順帝因此成了名副其實的“趙氏孤兒”。
就像以“顯”替代其本名一樣,兩個傳奇也把抑鬱一生的宋恭帝掩埋了。
附:趙顯死於1323年,元順帝生於13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