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2009中國文史精華年選作者:向繼東 編選引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1-1
字數:400000
開本:16開
ISBN:9787536058859
定價:¥36.00
內容簡介
我們無力改寫歷史,但我們總在儘可能恢復歷史記憶。很長一段時期,我們是以“解放全人類”為己任的,在自己溫飽都沒有解決的條件下,就極盡所能地支援“世界革命”。根據解密的外交部檔案,1976年以前我國曾向世界11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過經濟援助。這些被援助的國家主要是越南、朝鮮、蒙古、阿爾巴尼亞,其次是高棉、巴基斯坦、尼泊爾、埃及、敘利亞、索馬里等亞非拉國家。三年困難時期,我國連續兩年糧食減產,整個國家都在勒緊褲帶,很多人餓死,但中國還是答應一些國家的援助要求。如1960年,中國援助阿爾巴尼亞5萬噸糧食,援助幾內亞1萬噸大米,援助剛果5000噸至1萬噸小麥和大米。據統計,從1954年起,中國僅向阿爾巴尼亞援助折合人民幣就達100多億元。這個數字相當於全國每人掏3850元,而當時中國人的年收入才200多元……這些都寫在舒雲的《中國援外往事》里,讀者自可一閱。也許讀後會讓你反思:我們為什麼要那樣做啊?應該特別提到的是“其人其事”一輯,收錄了章詒和的《臥底馮亦代》和董少東的《潛伏者閻又文》。作者都是寫“臥底”,不同的是前者是革命隊伍內部的“臥底”,在個人道德上可能不是很高尚,你有權爭取減輕對自己的處罰,但不能給自己“要好”或朋友設陷阱;後者則是潛伏到敵對力量的內部,蒐集情報,以打倒敵手,這在道義上都是無懈可擊的。兩相對照,閻又文是功臣,而馮亦代是什麼?說得好聽一點,儘管不是馮先生個人的責任,但他能說自己乾淨嗎?章乃器那時面對高壓,他說了句讓人難忘的話:“部長、代表、委員可以不做,人總是要做的。”章、馮二人相比,真是雲泥之別。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張華的《二戰台籍日軍沉浮錄》是一篇難得的佳作。本文以歷史事實為依據,揭開了二戰期間台灣籍日軍的塵封往事。當年,有20萬台灣青年“志願”加入日軍,但由於軍人在日本是一個榮譽身份,因此日本初期並不讓台灣民眾當軍人,只是作為“軍屬、軍夫”對待。按照日軍中“軍人、軍犬、軍馬、軍屬、軍夫”的排序,“軍夫”最為劣等,真的比犬馬都不如。戰後統計,台籍日軍有三萬多人戰死,可沒有撫恤金。經過多年訴訟,直到1988年日本政府才決定給二戰期間戰死或重傷的台籍兵,每人支付200萬日元撫恤金,而日本人至少可領4000萬日元……
還有幾篇文章也是很值得一提的。韓三洲的《歷史學家的革命回憶錄》,其實就是讀李新的回憶錄《流逝的歲月》讀書札記。李新是中共中央黨研室原副主任,2004年去世,該書是2008年11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有興趣的讀者,自可找來李新的原著讀。胡平的《1946--1949年邊區土改往事》和李非的《台灣土改的啟示》,雖沒放在同一輯里,但連起來讀,確實能給我們不少有益的啟示。述搜的《蘇聯歷史上的“貝利亞現象”》,其實是給我們介紹了另一個貝利亞。在我們印象里,貝利亞曾是史達林的紅人,1938年至1953年他屠殺了無數蘇聯人民,製造了許多冤案。讀了述瞍的文章才知道,其實貝利亞也是要改革的,他有許多新政構想,只是歷史沒有給他機會……
目錄
向繼東前吾口述歷史
周艾若/口述李菁/整理我的父親周揚
房文齋我為林昭拍了張照片
王蒙/口述朱慧憬/採訪整理1949--1959:必須快樂的青春
張賢亮/口述朱慧憬/採訪整理1959--1969:沒有女人沒有愛情的青春期更加堅挺
周孜仁 我在大巴山區搞“四清”
朱正 龔育之和我的文字交
李冰封洞庭湖畔十年小記
其人其事
董少東“潛伏者”閻又文
童詒和 臥底馮亦代
林晰 直立行走的水——痛悼人民日報老記者劉衡大姐
苗振亞 看章乃器如何做人
蔡登山 儲安平的婚姻悲劇
郭芙秀 張國燾:從“學運領袖”到“反共強人”
鄧宏順向培良與魯迅的恩恩怨怨
何蜀吳宓日記中的李源澄之死
陳遠 吳晗:在學術與政治之間
劉若南 李作鵬:人已逝,謎未解
陳為人馬烽與陳永貴的三次喝酒經歷
陳章 話說“四人幫”餘黨馬天水
王萬然于會泳的悲劇人生
往事滄桑
李恩柱 南宋十五條的處境
郭老學徒 義和團殺害的是什麼人
黃波長沙搶米:一百年前的群體性事件
張華 二戰台籍日軍沉浮錄
朱鴻召想當年,邊區善待“外來工”
胡平 1946--1949年邊區土改往事
邵燕祥 一封1949年的舊信
韓三洲歷史學家的革命回憶錄——讀《流逝的歲月》札記
周筱贊 舒蕪:大時代的小人物
徐慶全 康濯何以揭發丁玲
王志龍北平戰與和:彭澤湘兩封密信影響了毛澤東
韓三洲 誰先唱響了《東方紅》
丁東法捷耶夫參加開國大典背後的故事
舒雲 中國外援往事
民國人物
胡文輝 不以勝敗論陳炯明
李楊 蔣介石與《中國之命運》
楊天石 國民黨人的“持久戰”思想
高華 孫中山在兩岸的“境遇”
王彬彬 沈定一的向右轉與瞿楊之結合
智效民“長袍先生”張瀾
張耀傑周作人的悖兄與叛國
魏得勝 原本的劉文典
文史雜俎
林毓生 認識“五四”、認同“五四”——遲到的紀念
傅國涌回眸“五四”90年
范泓清末:立憲還是革命?
洪振快晚清中國首富為什麼想移民美國
汪秀枝在鄰居勸說下留學美國的詹天佑
劉誠龍 容閎:思想的忠臣
曾彥修“鬥爭哲學”曾被認為是反共哲學
謝泳 今天我們如何處理史料(外二題)
歐陽哲生《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何以成為年譜中的經典
李非 台灣土改的啟示
域外瞭望
雷頤既得利益集團與路易十六的斷頭台
藍英年俄羅斯為末代沙皇恢復名譽
述弢 蘇聯歷史上的“貝利亞現象”
孔田 平通過談判的革命:波蘭的轉型之路
林達 另一個“聖雄”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