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為全面搶救和保護優秀民間文化遺產,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學,全國性的民間文學集成編纂工作,數十年前己開始。民間文學集成的編纂工作重點在縣一級。我縣文化單位主持,與各鄉鎮文化站工作人員、熱心民間文學的志願人員共同努力,歷時兩年,編纂成隸屬“中國民間文學廣東卷”的“龍川縣資料本”(編碼:191304)簡稱《龍川縣民間文學三套集成》。我們編纂的這個文集,得到上級肯定,主持編輯的同志被省文化廳評為先進工作者,榮獲“廣東省優秀民間文學編纂獎”。龍川縣是廣東省河源市的人口大縣,歷史久遠,民間文化豐厚。《龍川縣民間文學三套集成》的內容,涵蓋了千百年來縣內廣泛流傳的民間傳說故事、龍川歌謠、民間諺語。由於受多種條件限制,當時這本文集是油印,沒有出版發行。儘管如此,龍川縣的民間文學三套集成的採錄本.仍然在全國性的中國民間文學故事集成、諺語集成、歌謠集成中被選用了近百篇,並為國內外多家媒體和報刊選用。在全國民間文學的傳承中,龍川縣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
精品導讀
“三公廟”的始建來由龍川縣四都鎮墟市以北的東江河畔,過去有一座古老的廟宇叫“三公廟”。這座廟宇建得宏大而壯觀,外牆全部用石灰混沙石壘而起,內室則雕樑畫棟,修飾精緻。廟堂內安設著三尊高大的全身神像,分稱為“楊、林、李”三公神位。此外,還有幾十位小羅漢分立在前後左右各方,氣氛極為肅穆莊嚴。關於這座廟宇的始建來由,當地流傳著一個故事:據說,從前,四都鎮的上正村,有位孤鰥的老者,無兒無女,無田無地,專靠捕魚賣錢為生。有一年,東江河發洪水,老者用罾網在河邊撈魚,未知何故,這天去捕撈了一天光景,仍沒有撈到一條魚。後來,他拉起網一看,卻只撈著一塊木匾神牌。他拿起來一看,只見牌上刻寫著“楊林李三公神位”字樣,背面又刻明:“江西定南城隍廟”的標記。他推想那是江西的廟宇被洪水沖毀後,漂流到本地來的,便將神牌重投河中。然而當他再次拉網時,那神牌竟又落入網中。他抬起來又丟進河裡,誰知第三次拉網時依然撈了上來。他深覺神奇,心想莫非是這神明要扶助我?於是他捧起神牌,朝天叩拜一通,祈禱道:“神明呵,您若誠心扶持我,就保佑我一網捕撈一百斤魚吧!”拜畢,他再下網捕撈。說也奇怪,當他拉網時,頓覺網底沉重,起網後果然撈上滴網大大小小的魚。他歡喜至極,急忙回家挑了擔籮筐,裝滿魚後,又將神牌放在上面,準備挑回家中安壇三敬。他挑著魚走了幾十步後,忽然籮繩“砰”地斷了,神牌掉下來。他接好籮繩挑起再走,神牌又再次掉下。如此反覆幾次,他猜測這神明必定是想在此處定居,便又對神牌說:“神明呵,您吾是想在此處定居,您就再掉一次吧!”果然神牌又再一次掉下來。他明白了,就將神牌暫時安置在那裡,然後挑著擔回家。
回家後,他拿了秤桿稱魚,不多不少,剛好一百斤。於是,他深信那神明的靈驗。從此,他每次捕魚都能滿載而歸。知道那是神明的扶助。他捕的魚多,經濟逐漸富裕了,就將魚賣得的錢給神明建了座小廟宇。隨後,他將此事告訴全村鄉親,並提議大冢捐獻糧款,擴建廟宇。村民為盼神明扶佑,紛紛捐獻回響,幾年後便建成了這座宏大而壯觀的廟宇,命名為“三公廟”。同時塑造了幾十位小羅漢和三尊高大的金身神像,分別封稱“楊公”、“林公”、“李公”。後來,據說為了方便“三公”往返故居和江廣兩省的名商來往,還從廟前鋪設了一條直通江西省定南縣的石級路。從此,廟內長年香火不斷,縣內外民眾經常到廟內朝聖祭祀,祈福求安。(當然,那是封建社會的產物,那些雕塑的神像早在解放後被搗毀了,這座宏大的廟宇也於1964年被東江上游的特大洪水沖毀而不復存在了。只有那條石級路.至今仍是一條聯通江廣兩省的山間小路。)
講述人:魏林興,男,45歲,高中文化,義都鄉義都村人。
採錄:黃大海
作者簡介
劉浩華,男,漢族,出生於廣東省龍川縣澗洞村。中共黨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廣東省作家協會理事、國家有關戰線專欄作家、廣東省文化系列副高級研究員、廣東省河源市文聯委員、市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主席、名譽主席,龍川縣文化館副館長。在廣東省委機關報《南方日報>連載長篇小說《午夜行動》、《信息時報》連載長篇小說《黃金通道》、廣東省公安廳《人間》雜誌連載長篇小說《東江剿匪記》;出版著作18部,獲省、市、縣獎項18項,榮獲文化戰線榮譽獎章。基本信息
主編:劉浩華出版: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編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責任編輯:雨涵
裝幀設計:鄭碧麗
印刷: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本:850×1168mm1/32
字數:90千字
印張:6.82
版次:2013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36.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