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解釋
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比喻經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典故出處
版本原文
異日(1)者,更羸(gēng léi)(2)與魏王處京台(3) 之下,仰見飛鳥。更羸謂(4)魏王曰:“臣為王引(5)弓虛發(6)而下鳥(7)。”魏王曰:“然則(8)射可至此乎(9)?”更羸曰:“可。”
有間(10),雁從東方來,更羸以(11)虛發而下之。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12)也。”王曰:“先生何以(13)知之!”對曰:“其飛徐(14)而鳴悲。飛徐者,故(15)瘡痛也;鳴悲者,久失群(16)也,故瘡未息(17),而驚心未去(18)也。聞弦音,引(19)而高飛,故(20)瘡(發而)(21)隕(22)也。”
原文注釋
(1)異日:往時,從前。
(2)更羸(gēng léi):戰國時的名射手。
(3)京台:高台。
(4)謂:對…說。
(5)引:拉。
(6)虛發:不射中目標。
(7)下鳥:使鳥落下。
(8)然則:既然如此。
(9)乎:嗎。
(10)有間:過了一會兒。
(11)以:憑藉。
(12)孽:通“櫱”,病,孤獨。
(13)何以:就是“以何”,憑什麼、怎么就。
(14)徐:慢慢地,緩慢。
(15)故:舊的 原來的。
(16)失:迷失。
(17)未息:沒長好。息,痊癒。
(18)去:消除。
(19)引:伸展(翅膀),這裡意味奮力向上飛。
(20)故:舊、原先。
(21)括弧中的“發而”兩字是根據文意補充的。
(22)隕:從高處墜落。
原文翻譯
從前,更羸與魏王在高大的台下,他們抬頭看見一隻飛鳥,更羸對魏王說:“我可以不射中鳥就能使鳥掉下來。”魏王說:“射箭技術可以達到這么高的水平嗎?”更羸說:“可以。” 過了一會兒,有一隻大雁從東方飛來。更羸隨便射了一箭,(箭沒有射中大雁,)大雁就從半空中掉了下來。魏王驚嘆道:“(箭術)難道真的可以達到這種地步!”更羸解釋說:“這是一隻有傷的鳥!”魏王更納悶了:“先生憑什麼知道它呢?”更羸回答說:“它飛得慢,鳴聲又悽厲。飛得慢,是因為舊傷疼痛,鳴聲悽厲,是因為長久失群,原來的傷口沒有癒合,驚恐的心理還沒有消除,一聽見弓弦響聲便奮力向上飛,引起舊傷迸裂,才跌落下來的。”
翻譯誤區
相當多人誤將“虛發”翻譯成“只拉弓不射箭”,其實正確的翻譯應該是“不射中目標”。
越優秀的弓就越不允許空放(空放就是只拉弓不射箭),因為箭可以把弓的能量帶走。如果空放的話,那么弓的能量就會作用於自身,輕者傷弓,重者傷人。更羸作為專業的弓箭手,自然不會空放。
漢語裡的“虛發”也沒有直接表達出“空放”的意思。參考成語“箭無虛發”,“箭無虛發”的意思就是“射出的箭沒有不射中目標的”,“虛發”就是“不射中目標”。
現代人容易誤將“虛發”翻譯成“拉弓不射箭”,原因有二:一、並非所有人都知道弓箭知識;二、“虛發”一詞在現代漢語裡不常用。
故事真偽辨析
《驚弓之鳥》是虛構的故事。
《驚弓之鳥》出自《戰國策》,而《戰國策》多次出現兩個人的對話,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講故事,《驚弓之鳥》是其中之一,這就使得《驚弓之鳥》的真實性遭到質疑。
自然科學以實驗結果為準,然而如果做“驚弓之鳥”實驗,有一個很大的難度——很難找到已經受傷並且還能夠緩慢飛行的鳥。
用法示例
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示例:紹聞是~,嚇了一跳。——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八十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