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簡介
本片改編自金庸原著的武俠小說,但劇情主線放在胡斐與袁紫衣及程靈素的三角關係上。三個角色由黎明、張敏和李嘉欣飾演,徐錦江則飾演大反派燕南天。故事描述胡斐得悉對他施一飯之恩的鐘四一家被燕南天之子燕子胥逼害,乃出頭教訓燕子胥,但遭燕南天擊退。胡斐尾隨至京城伺機報仇,途中遇上行蹤飄忽的袁紫衣,被其美態吸引。
後來袁遭人下毒弄瞎雙眼,胡斐求救藥王傳人程靈素,程將袁視為情敵不肯相救。此時程的兩位師姐突然殺上門來威逼程交出藥王神篇,胡助程逃脫。幾經轉折,眾人到了掌門大會,聯手破壞意圖掌控武林的陰謀。導演潘文杰用比較柔性的手法來拍一個武俠傳奇故事,寫情的份量比打鬥還多,在同類電影中風格突出。
目錄
第一章 大雨商家堡 | 第二章 寶刀和柔情 |
第三章 英雄年少 | 第四章 鐵廳烈火 |
第五章 血印石 | 第六章 紫衣女郎 |
第七章 風雨深宵古廟 | 第八章 江湖風波惡 |
第九章 毒手藥王 | 第十章 七心海棠 |
第十一章 恩仇之際 | 第十二章 古怪的盜黨 |
第十三章 北京眾武官 | 第十四章 紫羅衫動紅燭移 |
第十五章 華拳四十八 | 第十六章 龍潭虎穴 |
第十七章 天下掌門人大會 | 第十八章 寶刀銀針 |
第十九章 相見歡 | 第二十章 恨無常 |
後記 |
倪匡論金庸
談論金庸小說的人太多,提及他為人的甚少,發而為文的更絕無僅有。倪匡先生是他的摯友,由倪先生來寫金庸,堪稱最佳人選。
談《飛狐外傳》
金庸的創作生活中,很少有兩篇小說同時寫的情形。《飛狐外傳》是例外,是和《神鵰俠侶》同時創作的。也就是說,金庸在那時,同時寫兩篇小說:替《明報》寫《神鵰俠侶》,又替一本叫《武俠與歷史》的武俠小說雜誌,寫《飛狐外傳》。
金庸的創作能力,完全可以應付同時創作兩篇小說,《飛狐外傳》在金庸作品中的地位不高,顯然和“同時寫兩篇”無關。
《武俠與歷史》這本武俠小說雜誌,如今已經停辦。但它不但曾刊載過金庸的《飛狐外傳》,也曾首載過古龍的《絕代雙驕》。在近代武俠小說的歷程上,有重要地位。
《飛狐外傳》補《雪山飛狐》之不足,寫胡斐這個人的成長過程。在《外傳》中,胡斐才是真正的主角。但是金庸為了要建立《雪山飛狐》已經寫完的概念,在《外傳》中,就處處受到牽制,所以胡斐在《外傳》中,始終是烏雲密布,不能霹靂一聲,豪雨如注。除了胡斐遇到無塵道長,快刀斗快劍這一大段,可以令人眉飛色舞之外,像佛山鎮上的情節,鳳天南這個人,袁紫衣是鳳天南的女兒這種情節安排,是金庸作品之中最沉悶而不動人的情節。
《外傳》的主段,欲放不放,但旁枝卻精彩紛呈。“紅花會”中的人物,在《外傳》中出場不多,但是卻光芒萬丈,比在《書劍恩仇錄》中更好。常赫志、常伯志在天下掌門人大會中救人,倏來倏去,神出鬼沒,在《書劍》中就沒有這樣精彩片段。甚至陳家洛,憂鬱不言,墳前灑淚,也比《書劍》中可愛得多。
《外傳》中有雙生兄弟三對:倪不大、倪不小,常赫志、常伯志,馬春花和福康安所生的一對雙生子。金庸在寫到倪不
大、倪不小之際,十分傳神,他們講話,是一個講一句,結合成為一段話的。年前,在台北遇到一對在電影界工作的雙生子,發現他們講話,是一個人講半句,結合成一句話,比金庸的描述尤有過之,這是一種十分有趣的現象。再有機會改正時,倪不大、倪不小也可以每人說半句話?馬春花所生的那對雙生子,在《雪山飛狐》中已經成長,可惜金庸已經擱筆,不然,這一對玉雪可愛的人物,可以構成一部佳作。《外傳》中另一枝精彩紛呈的旁枝,是有關“毒手藥王”的一大段。“毒手藥王”用毒,和西毒歐陽鋒又全然不同,毒藥、用毒的花樣之多,看得人目眩心跳。在金庸作品中,寫用毒最好的,占第二位。第一位是《倚天屠龍記》中的王難姑。
《外傳》中有一件兵刃,鳳天南使的黃金棍:“這金棍長達七尺,徑一寸有半,通體黃金鑄成,可算得武林中第一豪闊富麗的沉重兵器。”這條黃金棍,“豪闊富麗”只怕不如《神鵰俠侶》中尹克西的那條鑲滿了寶石的鞭,但沉重則毫無疑問。有多重?很容易計算,算出體積後再乘比重,為88278kg。
鳳天南的這條黃金棍,重八十八公斤以上。《隋唐演義》中,山東第一條好漢秦瓊的黃金鐧,只及它的三分之一左右,真是非同小可。
胡斐這了無緣無故的一個鄉下人,而與鳳天南這樣武功高強的豪富同鏇到底,確實可觀。
《飛狐外傳》在金庸作品中排名第十一。
伴著金庸的回憶
這純粹是回憶式的文字,純粹到自己都不不知道自己是否是在說武俠,或是說自己的,其實武俠無非如此,本就是說自己的心情的文字,我伴這武俠說出來也是未嘗不可的事。
這也是發在北武的舊篇,並沒有什麼改動,只不過將篇幅壓縮了一下,不用那么短了!
忽然想起這個題目來,就情不自禁的寫了。
自己也是深知自己的毅力的,知道自己的熱血不過一兩分鐘而已,伴著金庸的日子雖然長,卻也是禁不住自己的懶惰的,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寫多少。
歲月是很特別的東西,當你回憶它是,其實是變了一個色彩的,我想這一點不用說明,我回憶過許多的事情,也記下過許多的事情,卻不知道自己是否為了忘記來做這些事,或是為了記住。
有時候知道忘記過去實在是一件很值得悲哀的事情,雖然我們是真的要一直去忘記的。
我的家鄉是在北方,遼東的雪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了,伴著雪花的日子在現在已經沒有了,卻是真正的眷戀著。
我沒有見過真正的雪山,不知道西藏那另人心震撼的壯觀到底是一幅什麼樣子?是否真的是可以讓人流淚的東西,但我見過家鄉的雪山,那雪花飛舞時朦朧的場面,是水一般的溫柔景象,那雪初化中露出的點點春意…………
總之雪山對目前的我來說是溫柔的東西。
我看的第一部金庸的東西便是《雪山飛狐》,我之所以說它是東西,因為我不敢說這是金庸的著作,因為那只是一部電視劇而已。
那裡面的演員我是一個都不認識的,甚至當初也沒有心思去考證一下,不過那裡面程靈素的演員是我最喜歡的,我當初不知道這是金庸兩部作品的合集,只知道是兩代人的故事而已,那裡的雪山我想就是我眼中的感覺,想是在遼東拍攝的吧。
那時最逗趣的倒是我的妹妹和我叔叔家的小弟,兩人都是學了一年級的,自以為博學了起來,便津津有味的叫起劇中的人名來了,結果呢?胡一刀叫成了“狐狸刀”,胡斐叫成了“土匪”。
後來這部片子在出現的時候,小妹和小弟都已大了,大家調笑他們這段往事,兩人竟然都記不起來了。
其實《雪山飛狐》真的是一部很好的片子,不論演員還是場景,甚至故事情節都是好的,我不懂電視的藝術,卻是憑著直覺固執的以為拍的很好,就算是後來看了金庸的原著,也是這樣認為的,我不知道為什麼有人總是批評將金庸或是其他作者的書拍成電視劇,其實這是應該把它當成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東西來看的。
這個電視劇有兩首很好聽的歌,也算是比較得人心的東西了。
《雪山飛狐》其實是分成兩個部分的,記著書中有說那一個先寫的,也看過許多批評《飛狐外傳》的文章,不過我想《雪山飛狐》的結構真的是非常的精彩,記得看這部書時是在高中的課堂上,老師在上面說什麼我是聽不清了,卻總能在老師提問的時候,從容的答出問題來,自己當時也是練出了耳聽八方的能耐。
在看到那個叫什麼官差的敘述胡一刀將他逼他躲在床下時,還自己摸了一下腦袋,自己笑了出聲了起來,班中人紛紛注視過來,我輕笑一下,心裡卻是滿足的很,金庸在細節上的處理是不做第二人想的,這一個細節,我倒現在雖然想的不那么清楚了,卻是還會笑的。
那時候過的滿足,真是最好的回憶了。
去惠州時,另我最為牽掛的便是西湖了,我想自古的佳人大多一樣吧,總得要名士呵護才得了聲名,王朝雲也是如此。
蘇軾被貶南下,妻妾大都離他而去,或是主動留在家鄉,不過這一個弱小女子卻還是留了下來,名字又偏偏是這樣的好聽,“朝雲暮雨‘自古便是情的歸處,而這一段又是真正的情的傳說了。
據說王朝雲可以和蘇軾這樣的佛學大師來談論佛經,想來學問畢竟是不淺的,死的時候便也是口中的這幾句話:”一切有如法,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當做如是觀。“
在西湖的邊上,蘇軾的像前,所獨立的有這樣一座”六如亭“。
這幾句佛經我想是深深在我腦中了,雖然是自己也不知道說的是什麼意思的,卻在每次讀來都有點觸動的感覺,這一點感覺同我看過的另一段話是如出一轍的,那便是《飛狐外傳》中的最後一段佛偈了。
“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
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我曾經在看佛經時注意過這幾句話,卻沒有見,不知道是出自那一篇的,但關於感情用佛偈來表現出來,是有點獨特的韻味的。
而我自己對於《雪山飛狐》、《飛狐外傳》中感情的描寫便是有如這幾句佛偈的。
我一直以為程靈素是死的較好的一段,連自己都不知道是為了什麼要這樣想,也許愛情觀的不同使得自己有點偏於極端吧,但若是不可以愛了,死了倒也真的是一種解脫的,雖然我一直說生命才是人最重要的東西。
胡斐和袁紫衣的交往便是大流了,俊男美女是前世的淵源,見一面,是必然有火花的,程靈素雖然出場出的漂亮,但終還是違了天分,這也是沒的說的事情。
袁紫衣走的時候頗另人悲哀的,而達到高潮的真是那幾句佛偈。
後來倒也有趣,胡斐和苗若蘭的事據說是武俠小說中很有名的結尾了,那一刀到底砍不砍的下,誰都不知道,金庸甚至出來說自己想了十幾種的結尾法,最後還是不要了結尾,我不知道這是否確實,但我知道這結尾一定是沒有砍下去的,寫成其他結尾倒顯得突兀了。
說這些回憶真是隨意的很,不知道自己說到哪裡去了。
在《人民日報》看過一篇評論,說的便是這篇《飛狐外傳》,文中說《飛狐外傳》少了很多的情趣,沒有了金庸大部頭中的那些靈氣云云,我不知道這是哪一年的報紙,是我從家中翻出來的,許是很久了吧,不知道那個時候金庸有沒有宣稱封筆,但我想短篇的制約是有的,注重一方面的特色之後定會失去了另一方面,所以很多人都願意看金庸的長篇,因為那是豐富的,就算一段不好,金庸也是有能耐在其他篇中補上來的。
我雖然不認為這兩部書非常的好,卻以為還是不錯的。
而且我還認為金庸實在是不甘於〈書劍〉的結束才寫下的這篇,金庸作品的接力性恐怕是武俠小說家中比較明顯的了,〈書劍〉與〈飛狐〉也是如此。
我想我寫這個的本意不是為了寫金庸吧,所謂的回憶也便是如此,純粹是為了自己的心情所寫,只是關於金庸罷了。
農家的孩子是沒有多少錢的,所以我雖然喜歡書,卻並沒有想過自己竟然會買到書,在家鄉和泥土為伴那段時間是對錢的印象最為淡薄的時候。
考上了高中之後,手中便有了錢,於是便想起去買書了。
這本《飛狐外傳》是買在一家陰暗的小店裡的,老闆娘是濃妝的典型,樣子倒還是不錯的,有點妖艷而懶散的感覺,決不會去打擾看書的人,所以我倒是喜歡這家小店,那本《飛狐外傳》就放在書店的一角,封皮是金色的,中間是金庸傳統的水墨畫,書的樣子是不錯的,只是舊了點,印刷的質量也好,破損的地方也並不多,比之我買的其他書是好了很多了。
我問老闆娘價錢,她笑了一笑,眼睛卻看著案上的一枝花,“五塊錢吧!”
我不知道她是如何定價的,卻是突然感動於她那流露出來的一點淡然了,付了帳,從此這部書便是我的了。
後來我還是在這家店買了許多書,大都是一口價的,她說我便付,對於價格我是知道的,所以也並不擔心吃虧。
這本《飛狐外傳》自己是已經看過了,所以也並沒有再看,只是隨手放在書箱裡了,後來夏天翻出來曬的時候,被嵐姐看到了,便借了出去,從此就沒有再見過。
嵐姐是我姑姑家的女兒,美麗而溫柔,當時正在瀋陽讀書,也喜歡看金庸的小說,在高中時便相處了一個男朋友,真是遭受了家庭的強烈反對,幾度起伏,兩人還是走到了一起。在家鄉也是一段佳話了。
過年時過去拜年時,看見嵐姐的小孩,知道幸福的很,以前調笑的小孩現在已經長大了,開始感動於愛情了,卻也是一樣的艱辛,不知道結果是怎么樣的?
那本《飛狐外傳》就放在嵐姐的書架上,吝書如我,竟然安心的讓它長躺在那裡了,那雖然是屬於我的書,卻是我對嵐姐及那段過去回憶的源泉,我是不願意收回來它了。
所謂回憶也便是如此,那是屬於我的故事,淡淡的,卻只有自己知道記憶的有多深。
《飛狐》是不想在看了,但金庸卻是看了下去,我知道我這個開頭並不準確,但直到自己將金庸的小說看完之後才開始回憶看金庸的過程,其實從《書劍》開始看,也不一定是伴著金庸走的,看完了《鹿鼎記》,也不說明金庸寫完了。
人物(共有25人)
周雲陽 鄭三娘 寶樹 苗若蘭 苗人鳳 范幫主 殷吉 胡一刀
胡夫人 胡斐 陶子安陶百歲曹雲奇 琴兒 熊元獻 靜智大師
賽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