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讀本》第一版出版三年來,國際國內金融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此次修訂以黨的“十五大”和199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在保持原書寫作風格和體例基本不變的前提下,根據金融形勢的變化情況,對內容進行了吐故納新,對結構作了適當調整,以期能夠比較全面、客觀地反映《讀本》首次出版以來,我國金融業改革與發展的實踐、經驗和未來走向,以及國際金融業發展的現狀和趨勢。《讀本》修訂本與修訂前相比,有幾個明顯特點:一是素材更新。修訂本收入了《讀本》首次出版以來,我國金融業改革開放、金融調控、金融監管、金融服務以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政策、措施和實踐成效,並相應更新了數據,選取了更具典型意義的案例。修訂本充分體現了一個“新”字。二是內容更全。《讀本》修訂本從“大金融”著眼,在較少增加篇幅的前提下,較大幅度擴充了內容的覆蓋面和信息量,如金融全球化、二板市場、證券投資基金、金融衍生工具,我國對證券化、保險業的監管,港澳台金融概況等,都是原書所沒有的。修訂本基本做到了國內與國際、歷史與現狀以及銀行、證券、保險等的兼收並蓄。三是理論更深。修訂本注重“讀本”與“教材”特點的結合,在保持通俗易懂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介紹金融發展的前言理論,並對我國金融調控、金融監管、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等方面新的探索和實踐進行了理論概括和經驗總結。內容簡介
《讀本》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以現代金融理論、金融知識、金融法規為基礎,緊密結合我國金融政策和業務實際,系統、全面、準確地闡述了金融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因此,這部知識讀本與現行的金融教科書和金融實務性圖書有較大的不同。《讀本》按照金融機構——金融業務——金融市場——金融調研——金融監管這樣的程式,逐步深入地進行了闡述。全書共分六章,分別介紹了我國各種類型金融機構產生的背景及基本業務;回顧了我國同業拆借市場、企業債券市場、國債市場和股票市場產生、發展的歷史過程,剖析了存在的問題,闡述了規範化管理的要求;論述了堅持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的必要性,介紹了存款準備金、利率、再貼現和公開市場操作等貨幣政策工具運用情況;闡述了信貸政策在克服“大而全、小而全”、減少重複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介紹了銀行在結算與信貸服務方面的知識,論述了國際金融方面的常識及風險防範措施以及金融風險與金融監管方面的問題。目錄
第一章金融機構第一節中國人民銀行
第二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第三節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第四節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
第五節政策性銀行
第六節商業銀行
第七節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第八節保險公司
第九節信託投資公司
第十節證券機構
第十一節企業集團財務公司
第十二節信用合作組織
第十三節其他金融機構
第十四節境內外資金融機構與境外中資金融機構
第二章金融市場
第一節同業拆借市場
第二節債券市場
第三節股票市場
第四節基金市場
第五節保險市場
第六節金融衍生工具市場
第三章金融調控
第一節貨幣政策
第二節金融巨觀調控的實踐與經驗
第三節利率政策
第四節存款準備金
第五節中央銀行貸款與基礎貨幣
第六節公開市場業務
第七節再貼現
第八節信貸政策
第九節現金管理
第四章金融服務
第一節銀行賬戶和資金結算
第二節依法發放貸款和依法收貸收息
第三節商業銀行中間業務
第四節網上銀行
第五節金融機構的成本管理
第五章外匯管理
第一節國際收支和外匯儲備
第二節匯率與外匯市場
第三節經常項目外匯管理
第四節資本項目外匯管理
第六章金融監管
第一節分業監管概述
第二節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第三節金融機構的市場退出
第四節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和供銷社股金服務部,取締“金融三亂”
第五節金融企業內部控制和行業自律
第六節金融詐欺及其防範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
第一節金融全球化
第二節加入WTO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及對策
第三節國際金融合作
附錄
香港金融概況
澳門金融概況
台灣金融概況
後記
修訂本後記
·查看全部>>
前言
前言1991年1月,鄧小平同志在視察上海時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這深刻地揭示了金融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事實也證明,金融在促進我國經濟改革、發展和社會穩定中的作用越來越大。
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金融工作,及時制定我國金融業改革和發展的方針和政策,明確維護金融秩序的各項任務,以保證我國金融業在改革中穩步、健康地發展。1996年8月、1997年2月,國家主席江澤民同志親自聽取了金融工作的匯報,深刻闡述了金融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號召廣大黨政幹部學習金融基礎知識,增強防範金融風險的意識。為此,我們認真組織編寫了這本書。
(一)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展水平決定金融的發展水平。經濟決定金融,經濟的發但是,金融在服務於經濟的過程中,又反作用於經濟,金融的發展和信貸結構影響著經濟發展的速度和結構。到1997年6月,我國各類金融機構總資產已達132800億元,比1990年增加約10萬億元,金融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金融是資金運動的“信用中介”。金融的最基本特徵和作用就是採用還本付息的方式聚集資金和分配資金,調節企事業單位、城鄉居民之間的資金餘缺。金融機構利用自己龐大的分支機構和良好信譽,把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居民個人手中零星、分散、閒置的資金集中起來,變成高效、穩定、長期的資金來源,通過借貸、投資等方式,按照信貸原則和產業、區域發展政策,又投入到急需資金的部門,支持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八五”期間,我國金融機構各項存款年均增長30.9%,各項貸款年均增長23.4%。到1997年6月,我國金融機構吸收各種存款75500億元,其中,儲蓄存款42800億元,發放各項貸款68200億元,充分發揮了金融在資金運動中的橋梁和中介作用。
金融是提高生產力的“粘合劑”和“催化劑”。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為社會商品運動提供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貯藏手段。金融機構經營貨幣資金,通過貨幣資金運動促進商品交易,按市場需要迅速粘合各生產要素,形成新的生產力。改革開放以來,金融的這一作用更加明顯。“八五”期間,國家銀行新增固定資產貸款6100億元,1995、1996兩年國家共批准電力、鐵路、化工等國家重點行業發行債券160多億元,到1996年末企業發行股票共籌集資金1380億元。金融業通過發放貸款,代理發行股票、債券,向國民經濟的基礎行業和支柱產業提供了大量的資金,促進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聯合,培育企業集團,為提高國民經濟的專業化、社會化水平作出了貢獻。
二是金融改革取得重要進展,金融組織體系進一步完善。首先,金融分業經營、分業監管體制進一步完善。1998年,國務院決定調整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職能、成立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並在全國設立若干派出機構,分別負責證券業和保險業的監管,中國人民銀行
主要監管各類銀行、城鄉信用社和信託投資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銀行與其所辦信託、證券業務脫鉤,人壽保
險業務與財產保險業務分開經營。國務院對國有重點金融機構實行了監事會制度。銀行、證券、保險業分業經
營、分業監管體制進一步完善。其次,中央銀行管理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1998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撤銷了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分行,建立了9個跨省區分行,在不設分行的省會城市設立了金融監管辦事處,撤銷了在同一城市重複設定的分支機構,增強了中央銀行依法履行職責的獨立性和公正性。第三,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和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的商業化改革邁出重要步伐。改變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按行政區劃設定分支機構的狀況,按照“經濟、合理、精簡、高效”的原則,合併省分行(分公司)與省會城市分行(分公司),精簡同一地點重複設立的機構,精簡人員,壓縮費用,建立以效益為核心的經營機制,強化統一法人制度。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國有金融機構的股份制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第四,開展中小金融機構改革整頓工作,促進其規範發展。按現代企業制度對股份制金融機構進行規
范,鼓勵金融創新,推進股份制商業銀行上市和重組;開展城市商業銀行、城鄉信用社、信託投資公司等的改革、整頓工作,促使其加強管理,完善服務,提高信譽;明確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的體制與發展方向。這些措施,進一步完善了我國金融組織體系,促進了金融機構的規範和健康發展。
……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三是無期限性。股票代表著股東的永久性投資,投資者購買了股票就不能退股,但可以在股票交易市場上出售。按股票所代表的股東權益劃分,股票可分為普通股和優先股。普通股股票是指代表著股東享有平等權利、不受特別限制、並隨著股份有限公司利潤的大小而分取相應股息的股票。普通股股東享有多種權利,如公司經營參與權、公司盈利分配權、剩餘資產分配權及認股優先權等。優先股是相對於普通股而言的,是指由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在分配公司收益和剩餘資產方面比普通股具有優先權的股票。普通股的股利是不固定的,股利的多少要根據公司的盈利而定;優先股的股息是固定的,類似於債券。股份有限公司收益分配的順序是,先對債權人分派利息,然後是優先股股利,最後是普通股股利。
股票市場由股票發行市場和股票交易市場兩個層次構成。股票發行市場又稱一級市場,是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發行股票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的市場。股票交易市場又稱二級市場,是已經發行的各種股票轉讓、流通、交易的場所。它又分為兩種:一種是集中的、有固定場所的市場,如證券交易所;另一種是沒有固定或集中場所的場外市場。證券交易所1531年首創於比利時的安特衛普。1773年,倫敦證券交易所成立,最初主要交易政府債券,直到19世紀末,資本主義國家的股份公司制度普及到了一般產業時,證券交易所交易的重點才轉向公司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