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一向不景氣的豫劇團,突然得到一個振奮人心的訊息:受某公司的邀請 ,董團長將帶領整個團去香港演出。正在大家歡呼雀躍的時候,一場偶然的車禍,奪去了團長的生命。希望灰飛煙滅,一個巨大的謎團四散開來。
劇團三兄弟:馬三、劉兵和四海,是三個以戲曲為生的中年男子,儘管不斷為生存奔波和掙扎、卻因為劇團最終的不景氣,先後失業。一輩子只會“唱戲”的他們,唱不了戲 ,生活中也失去了平衡。
馬三失業後,沒事做,只好把鬥雞作為生存手段。妻子大紅一人分做兩份工,卻一心想著出國。馬三擔心家庭無保,卻始終不能滿足妻子的需求。四海和妻子素梅本是團里的台柱子,演不了戲後,素梅去深圳發展,四海販起了狗,夫妻間漸漸有了無人打破的秘密。只有劉兵靠老丈人的錢開了照相館,擁有 完美的妻子秋菊。可他卻不滿足只是一個業餘攝影師,不知不覺的讓生活泛起了波瀾。
在開封這個古老的城市中,所有的人都不是陌生人,但每個人都有自己難以啟齒或不可告人的秘密。一切因為偶然的事件和外來人的闖入,攪亂了小城生活原有的秩序,而秘密和謊言又在一個個或喜或悲或荒唐的喜劇故事後,毫不猶豫地走向自己的終點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徐帆 | 素梅 | |
小香玉 | 大紅 | |
李易祥 | 馬三 | |
任斯璐 | 菊花 | |
姚櫓 | 劉兵 | |
金宏 | 四海 | |
王宏偉 | F4 | |
於更義 | 董團長 |
職員表
製作人 | 王中軍 、張震燕 |
導演 | 陳大明 |
副導演(助理) | 張光傑、楊小燦 |
攝影 | 李海東 |
道具 | 張啟義、趙小龍、王新心、孫書會、陳寶強 |
服裝設計 | 莫然 |
場記 | 侯帥 |
( 以上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
| |
| |
|
音樂原聲
曲目 | 作曲 | 作詞 | 演唱 |
雲之路 | 馬上又 | 陳大明 | 馬上又 |
二八戀曲 | 秋野 | 秋野 | 秋野 |
( 以上資料來源)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 | 劇團獎項 | 獲獎主體 | 備註 |
2007年 | 第26屆金雞獎 | 最佳女配角 | 小香玉 | 獲獎 |
最佳故事片 | 雞犬不寧 | 提名 | ||
最佳男主角 | 李易祥 | |||
最佳編劇 | 陳大明 |
幕後製作
《雞犬不寧》取材於陳大明在開封上戲校時的經歷 ,陳大明是戲校畢業,學豫劇的,這三個主要的人物也是根據他三個師兄改編的,雖然故事是編的,三個人物做的事情確實是現實當中他們所做的事情 。因此,影片絕大部分主演都選擇了河南籍演員,甚至所有的民眾演員都是戲校的同事或者校友。該片中飾演馬三、劉兵、四海三個角色的男演員:李易祥、姚魯、金宏是影片的源泉人物。徐帆是惟一一個非河南籍的主演,為了學習地道的開封口音,成為全組公認“最吃苦耐勞的開封女子”。
影片評價
《雞犬不寧》劇情是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所展現的生活很逼真,演員方面小香玉、李易祥很感人,能觸動人心。片中每個角色都演得很生動,每個角色都能讓人聯想到生活中的某個人,生活味十足,這也正是影片的成功之處( 深圳晚報評) 。
《雞犬不寧》在電影之中把對開封的想像變成了撲面而來的電影畫面。幽默的劇情具有人物的悲劇力量。陳大明在一個群戲裡讓每個人物鮮活起來,加上最後很溫暖的大團圓結局讓人們看到生活的希望。電影中略顯不足的是有些地方電影語言還不夠精煉,例如戲曲老師有些台詞過多,不夠洗鍊,假如用些電影語言會更好些,但是瑕不掩瑜。陳大明拍了一部溫暖的具有人文關注的電影,在這部電影裡充滿了導演的真誠和對物質社會的深刻思考( 韓凱臣評) 。
《雞犬不寧》是部劇作精緻,高度讓人喜愛的作品,片中大量啟用非職業演員,賦予作品一種真誠的情懷,而且拋棄了以往中國大陸電影節式的所謂的邊緣、藝術電影( 美國《每日綜藝》評) 。
《雞犬不寧》因為更加生活化的情節,而使得它的幽默顯得格外親切。電影中的人們面對生存壓力,事業瓶頸,情感危機,和不可告人的"秘密",所引發的一系列真實而略顯誇張的故事,讓人在開心之餘卻又感到一些辛酸。電影有著一個好故事,也需要一群好演員來演繹。其中徐帆的演繹風格恰如電影中的角色一般,和眾人頗有些格格不入,倒是如小香玉、姚魯、李易祥等一乾或著名或微名或無名的演員,把這一出純樸真誠的好戲唱到高潮。影片在演員陣容上還有個驚喜,就是一貫在賈樟柯電影中出鏡的王宏偉以一個騙子+小偷的角色又一次奉獻出頗為精彩的表演( 新浪娛樂評) 。
《雞犬不寧》是溫情脈脈的、善意寬厚的,沒有精心設計的巧合和抖得漂亮的包袱,它的詼諧與幽默只和生活、和現實、和人生際遇有關。有黑色喜劇的成分,但更多的還是自然的呈現和碰撞,它展示的是人們真實生存狀態的尷尬和無奈。這種笑是讓人感到苦惱的笑。影片的可貴之處還在於,它是一部充滿溫情和引人深思的電影。它是用一個鬧劇的外殼,包裝了一幅五顏六色五味雜陳的市民風俗畫;它不僅僅表現著一群小人物的悲歡,還關注著一門古老藝術的危機,還講述著一個有過輝煌歷史的城市的失落( 信息時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