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報》,光緒二十三年(1897)創刊 ,為福州日僑中會根武、宋方小太郎在日本台灣總督府支持下創辦的中文報紙,也是日人在華辦的第一份報紙,館址在泛船浦廣東會館東邊,並在福州、廈門、省內部分府縣及北京、天津、上海、山東、南昌、台北、台南、澳門、新加坡、呂宋等地設售報處。
《閩報》創辦初期紙張大小、編排式樣與《福報》相同。該報初期僅每星期三、六印發兩次,內容有評論文章、新聞和廣告。民國4年(1915)10月起改為日刊,用對開紙印行。《閩報》報導內容上也反映了日方的利益,《閩報》每日專電均由日本領事館送登,訊息比較靈通。又因其憑藉日本帝國主義勢力,能經常披露被地方政府封閉的訊息,敢於揭發地方軍政人員之醜,地方官吏不敢幹涉,因此閩人和外省人士喜於購閱,每日發行達3000份,成為當時福建的第一大報。在“五·四”運動時期,福州掀起轟轟烈烈的抵制日貨運動,《閩報》對運動橫加污衊、誹謗,因而遭到人民拒閱,每日發行數急劇降至四五百份,並被罵為“蟲報”。《閩報》名為新聞機構,實為日本在福州的特務機關,是日本對中國進行侵略的一個工具。《閩報》創刊人宋方小太郎就是日本特務,曾任館長的松永榮也是特務。《閩報》除日本籍職員外,還有台灣人林寶樹主持編輯,也聘用一些中國人擔任編輯、記者,其中有的人被利用進行特務活動。
《閩報》經費大部分由台灣總督府撥給,少部分靠投資、廣告費收入。《閩報》因系日本人所辦,自居特殊,不向地方政府登記,不參加當地新聞團體組織。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領事館撤離,日僑回國,《閩報》停刊。《閩報》的最後一位館長為鏞田正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