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大魚》

《釣大魚》

《釣大魚》作者是美國最具個人色彩的導演大衛·林奇,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於2008年10月出版。

(圖)《釣大魚》《釣大魚》

作者: (美)林奇 著,盧慈穎 譯
出 版 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10-1
字數:
版次: 1
頁數: 192
印刷時間:
開本: 大32開
印次:
紙張:
I S B N : 9787563377640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藝術 >> 影視藝術 >> 影視理論

編輯推薦

釣大魚:大衛林奇的創意之道》是一本非常特別的書,作者是曾經執導過《藍絲絨》《穆赫蘭道》等影片的著名另類導演大衛林奇,本書是他關於藝術衝動與電影靈感的隨筆集,也可以當作他的一部“自傳性”作品,作為了解他獨特電影世界的絕佳視窗,彌足珍貴。本書也很容易想起我們的另外幾本同類書:《時光中的時光》《安迪沃霍爾的哲學》《隨風而行》等等,這些書雖然小眾,但仍都銷售上萬,《安迪沃霍爾的哲學》更是已經印到2萬冊,同時取得了非常好的口碑。相信《釣大魚》也會是08年末最有特色的小眾書之一。
本書賣點:
1. 大衛林奇是美國最具個人色彩的電影導演之一,其怪異的風格被無數影迷所追捧喜愛。
2. 本書是林奇內心深處藝術衝動及電影靈感的隨筆式精彩呈現,精緻而雋永。
3. 作為大衛·林奇迄今唯一一部自傳性作品,本書彌足珍貴。對於喜愛林奇電影的讀者來說,本書提供了一個頗為陌生的林奇形象。
4. 林奇的電影頗為難懂,本書的閱讀能帶來全新的體驗,是一個了解大衛林奇的絕佳視窗。
窺看大衛·林奇電影世界的最佳視窗!
創意就像魚。如果你想捉小魚,留在淺水即可。但若想捉大魚,就得潛入深淵。
——大衛·林奇

內容簡介

在本書中,這位享譽國際的電影導演難得地敞開心扉,親口講述他獨特的創作方法和個性化的工作風格,並與讀者分享他以靜坐孕育創意的珍貴體驗。
用林奇的話來說,這種經驗仿若“潛入內在”,而“捕捉”創意猶如捉魚,再以電視、電影、繪畫、音樂、設計等媒介予以呈現。在本書中,林奇第一次詳述他修煉超過三十年代超覺靜坐,以及超覺靜坐對其創作過程所產生的影響。
林奇以簡潔精煉的話語,描繪他創意發展的過程——創意從何而來,如何捕捉,以及哪些念頭對於他來說最具有吸引力。他尤其仔細地討論了他如何將思考轉化為行動,並如何與別人互動。最後,他思索自我與周遭世界的關係,以及這個深深地影響他自身創作的“潛入內在”過程,如何能夠直接嘉惠他人。
對於想要深入了解林奇心靈世界的廣大影迷而言,《釣大魚》可謂一個最佳的視窗。而對於那些思索著如何才能培養創造力的讀者來說,本書更是具有非凡的啟示作用。

作者簡介

大衛·林奇(David Lynch),美國最具個人色彩的導演之一。他的電影華麗而詭異,但主題隱晦壓抑,深具拉美魔幻小說的超現實主義氣質,代表作如《穆赫蘭道》與《藍絲絨》等,都著力於日常生活遮掩下的人性荒誕與失控的展示,它們都是林奇觀察力與想像力的產物。在鏡頭背後,林奇首先是一個富有創見的旁觀者與思想家

目錄

下水之前
初次下水
令人窒息的橡皮小丑裝
一開始
藝術的生活
暗夜花園
開幕
電影
詮釋

創意
欲望
意識
轉譯創意
洛杉磯
橡皮頭
生命的步調
瑜伽行者
老包的大兒子
世界上最憤怒的狗
音樂
直覺
統一場
第四種狀態
抵達彼岸
現代科學與古代科學
隨時、隨地
合一
定剪
心理治療

安傑洛?巴達拉門蒂
聲音
選角
排戲
恐懼
現在就攜手合作
雙峰鎮
連續的故事
紅房間
探詢念頭
測試觀眾
以偏概全
黑暗
苦難
自我的亮光
黃金塔
宗教
藥物
打開燈
第一號工業交響曲
迷失高速公路
限制
穆荷蘭道
盒子與鑰匙
地方感

質地
做木工
擁有配套設備

電影的燈光
斯特雷特的故事
電影中的英雄
費里尼
庫布里克
內陸帝國
名稱
創作的新方法
導演講評
膠捲之死
推薦數字錄像給年輕電影工作者
數字錄像的畫質
電影的未來
常識
建言
睡眠
努力不懈
成功與失敗
釣完一次,再來
同情心
以意識為基礎的教育
真正的和平
結語
尾聲:真正的快樂在於內心
影視作品精選
引述資料來源
譯註

書摘插圖

初次下水
  瑜伽行者的快樂若是來自內在,
  滿足來自內在,所有的光輝都來自內在,
那么從神聖意識來說,這位與大梵(Brahman)
同在的人便得著永恆的自由。
《薄伽梵歌》(Bhagavad-Gita)
我第一次聽說靜坐的時候,完全不感興趣,就連半點好奇也沒有。聽起來很浪費時間。
但是,“快樂的真諦在於內在”倒是引起我的興趣。一開始,我覺得這個說法頗為淺陋,因為它沒說“內在”在哪裡,也沒說該怎么去。不過它還是有道真理的光環,而我開始想,說不定靜坐可以通往內在。
我研究了一下靜坐,問了些問題,開始思索不同的形式。那時,我姐姐打電話給我,說她已經練了半年的超覺靜坐。她的聲音中有某種東西——有了改變,有了快樂的質地。我心想,那就是我要的。
於是,1973年7月,我到了洛杉飢的超覺靜坐中心,去找一位老師。我對她頗有好感,她長得像多麗絲·戴(Doris Day),教了我這項技巧。她教我一句特音(mantra)——那是以聲音共振來表達的思維。你不會去想它有何意義,但它確是一種以聲音共振來表達的特定思維。
她把我帶到一個小房間,我開始練習第一次靜坐。我坐下來,閉上雙眼,開始念特音,然後,我就像搭上纜線被剪斷的電梯一樣——“砰”的一聲!我跌落至福(bliss)。——純粹的至福。我置身其中。然後,老師說:“該出來了,已經過了二十分鐘。”我說:“已經過了二十分鐘?”她噓了一聲,因為還有別人在靜坐。那種感覺如此熟悉,卻又如此新鮮而有力。從此之後,我說“獨一無二”這個詞應該保留給這個經驗。
它引領你進入一片純淨意識、純粹感知的汪洋,但並不陌生,它就是你。一股快樂之感油然而生——不是傻裡傻氣的快樂,而是一種厚實的美。
這三十三年來,我沒錯過任何一次靜坐。我每天早晨靜坐,下午再靜坐一次,每次大約二十分鐘,然後去做我當天該做的事情。我發現做事的喜悅增加了,直覺滋長,生命的歡愉愈加茂盛,負面能量則退卻消散。
……

書摘與插圖

(圖)《釣大魚》《釣大魚》

相關詞條

文學 小說 書籍 青春文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