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囑集》

《遺囑集》

《遺囑集》是2010年1月1日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法)維庸 。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第1版(2010年1月1日)
外文書名:LeTestament
平裝:310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561768426
條形碼:9787561768426
商品尺寸:21.2x13.8x2.4cm
商品重量:422g
ASIN:B00358IT0W

內容簡介

遺囑集》是迄今為止對維庸作品最全面的譯介和研究,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維庸傳世代表作《小遺囑集》和《大遺囑集》的首次漢語全譯本。第二部分選編了當代最具權威性維庸研究論文,包括吉爾松的《從聖經到維庸》、笛夫內的《維庸時代與他的詩歌》,以及愛倫堡、夏畢耶、熱蘭斯基等人的文章。讀者不僅可以從不同角度了解這位法蘭西第一詩人的思想和創作,加深對維庸詩作的理解和感受,也由此能對歐洲文化精神從中世紀過渡到文藝復興,直至開啟現代西方文明的歷程有更全面的認識。

編輯推薦

《遺囑集》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弗朗索瓦·維庸(FrancoisVillon)譯者:楊德友
弗朗索瓦·維庸,法國文藝復興時代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作品被稱為“打開法蘭西民族許多心靈奧秘的一把鑰匙”,獨領風騷四百餘年。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法國現代詩歌始於維庸一人。

目錄

譯者前言:英雄莫問出身
上篇
小遺囑集
大遺囑集
歌謠:往日的貴婦
又一首歌謠:往日的王爺
又一首歌謠:用古法文寫成
老女人追憶青春年華(美麗制盔女的感嘆)
歌謠:美麗制盔女致賣春之少女
另一首歌謠
歌謠:禱告聖母
歌謠:致女友
迴旋曲
歌謠和禱告
歌謠:致羅伯特·戴斯圖特維爾
歌謠
歌謠:反駁弗朗克·龔傑
歌謠:巴黎的女人
歌謠:致胖子瑪高
給誤入歧途青少年的懇切規勸
歌謠:忠告
小曲
墓志銘
詩篇(或迴旋曲)
歌謠:懇求原諒
另一首歌謠(最後一首歌謠)
雜詩
1.歌謠:忠告
2.歌謠:諺語
3.歌謠:閒話
4.歌謠:歪理
5.歌謠:打擊法蘭西的敵人
6.歌謠:給布洛亞賽詩會
7.迴旋曲
8.致奧爾良的瑪麗書
新繼承人已經從上天降臨
另一首歌謠
9.致友人書信
10.對布邦公爵的請求
11.維庸心靈與軀體的對話
12.問題:以命運的名義
13.四行詩
14.維庸墓志銘:絞刑犯的歌謠
15.致議會法庭的讚辭
16.向監獄門衛獻疑:呼籲的歌謠
下篇
夏畢耶法蘭西詩歌的奠基人:維庸
笛福內維庸時代與他的詩歌
吉爾松從聖經到維庸
威廉斯法蘭西精神的影子
愛倫堡陪伴我一生的維庸詩歌
柯勒泰維庸詩歌的歷史解讀
貝迪讓維庸詩歌的主題
馬羅法蘭西權杖與詩人
熱蘭斯基維庸詩歌翻譯點滴(節譯)
弗朗索瓦·維庸年譜
譯者後記

序言

打開這本詩集,閱讀幾首八行詩,或者歌謠,例如《往日的貴婦》、《往日的王爺》,你多半會喜歡這本詩集,甚至有相見恨晚之感。作者就是法蘭西史上第一位最重要的詩人,弗朗索瓦。維庸(FrancoisVillon,1431-1462)。談談維庸吧。維庸的境遇和作品,可以說是高度地不同於大部分外國詩人和作品,就法國來說,也不同於波德萊爾的《惡之花》和蘭波的作品,儘管波德萊爾和蘭波都是天才詩人,被認為是維庸的繼承者。
維庸的全部作品是《小遺囑集》和《大遺囑集》,外加若干雜詩,合起來也不過是一本薄薄的詩集,譯成漢語才四萬多字。他生前沒有看到自己作品出版。第一版1489年在巴黎出版,在15世紀還出過9版,在16世紀有25版,其中最重要的是1533年版本,這是詩人馬羅在當時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命令和安排下收集、整理出版的全集。

後記

翻譯和寫作有時候有一點是共同的:要實現一個譯事或寫作計畫,從開始到完成,因為種種意想不到的情況,很可能要等待或者拖延數年、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有結果;結果可能是失敗,但是也可能成功。所以常常聽說,為了看到自己的辛勞開花結果,也必須加強鍛鍊,保持健康,爭取長壽,期待看到譯作或作品出版。這名副其實是一種laboroflove(大意:心甘情願做的工作;因為喜愛該工作而做的工作;甘願為所愛者做的工作),不計辛勞,不言“成本和回報”;也不要把翻譯“嚴肅文學”當成飯碗,因為稿酬太低。這裡,乘本書出版之機,簡單說一說這個譯本產生的過程吧。我大學畢業當年,1961年的冬天,我閱讀俄文圖書,看到了多年旅居法國的蘇聯時期著名作家伊利亞·愛倫堡的俄文版文集《法國札記》,書中有一篇談維庸,甚覺有趣。又過了三年,看到楊周翰等人編寫、於1964年初版的十分簡明的《歐洲文學史》上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下卷1979年才出版。

文摘

這類的相似性促使我們進行比文學比較更為深刻的思考。事實上,阿波利奈爾在模仿維庸的同時,發現了新的詩歌步態:在詩行之間和相接詩行之間控制省略、進行連禱式、強化音節、運用頭韻等等手法……這是維庸能夠給予詩人們的最好的教導,雖然從本質上看是不能模仿的。這樣的詩作因其作者採取的態度本身而充滿兄弟情誼,仍然保存在其形式之中,在作者去世四百多年之後,依然孕育出現代詩歌的最具權威的聲音之一。
離棄維庸是難以做到的。如果拒絕在他身上看出一部細緻而內容豐富的傳記(徒勞地研究同一批檔案資料,似乎總是招來指責),如果不願意把它看作是充滿想像力的色彩鮮明的題材,如果不願意對他的詩歌作出細緻分析,如果只願意從有限的高度來談論他,進而迅速過渡到文學批評對於他的主題確立的證據,那么,我們想要離棄他的時刻就必定沾染上某種欺騙之嫌。
就我而言,我感到失望的是,我沒有能夠更好地顯示他的作品和他的人格之間的奇異接近,就其實質而言,這一接近的情況是簡潔卻又意味深長的。很少有詩人——包括最偉大的詩人——在接觸他們的時候給予了我這樣的兄弟情誼感,他們詩作的這樣的親密無間感,而且,這不是批評家的認知,而是體驗。維庸雖然是遙遠往昔的詩人,卻沒有令我感受到這一距離。我忘記了他的時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