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桂花》

《遲桂花》

《遲桂花》創作於1932年,是郁達夫的晚期作品。與《沉淪》相比,它的思想和藝術特點有了明顯的改變。

《遲桂花》遲桂花

名家點評

在一定程度上看來,人物身上也有作家的個性特徵。且不說小說中的郁和翁這兩個同學,連翁的妹妹蓮姑,以遲桂花為象徵的這個二十八歲的山村婦女,她那“永久的小孩子的天性”,不妨說是作者自己樂於保持的一種“天性”。(王朝聞《但願我們都是遲桂花》)
《遲桂花》一文處處寫桂花的清香,這種花香飄散在靈秀的山水間,飄散在和諧的家庭氣氛里,飄散在天真無邪的女性的笑聲中,它象徵著和諧與清新,象徵著青春與祝福,其濃郁馨郁的氣味仿佛能把人們的宿夢搖醒,把人們的靈魂滌淨,具有一種沁人心脾的藝術魅力。(楊義《中國現代小說史》卷一)

賞析

郁達夫的早期代表作《沉淪》以強烈的感傷和抒情色彩著名,並因其帶有作者自我經歷的影子,被稱作是“自敘傳小說”。《遲桂花》創作於1932年,算是郁達夫的晚期作品,與《沉淪》相比,它的思想和藝術特點有了明顯的改變。
作品的最大藝術特點是散文化的敘事風格和內斂卻又強烈的感情色彩。郁達夫的作品一向不以情節複雜取勝,本篇也不例外。它的故事相當單純,表達也如同生活本身一樣的質樸自然,語言則體現出散文般的清新和流暢。最能吸引和感染讀者的,是作者無處不在卻又相當內斂的真摯感情。作品一開端,“郁先生”收到信,準備到翁家山去,就投射進很強的感情色彩,此後故事的發展,直到小說結束,都籠罩在主人公的情感氛圍里。比較《沉淪》,《遲桂花》的感情表達顯得相當舒緩柔和。它沒有了青年人的峻急,呈現的是中年人的沉靜和淡泊。正是這種情緒,使人不知不覺地被打動,被迷醉。
作品的另一藝術特點是情和景巧妙的融合。作品的感情色彩並不是突兀而至,而是融合在美麗的山水風景中,自然地流淌出來。作品在寫景方面用力甚勤,取得的效果也特別好。如作品寫翁家山的景致,就分別從暮時、月下和清晨三個時辰來寫,可以說是各具情趣,充分渲染出了山村的恬靜和安寧。而且,作者在描繪大自然的種種景致時,並不是純客觀地描寫,而是同時糅雜以人物真切的心理感受,將這種主觀情緒投射在客觀景物上,從而產生了特殊的藝術效果。如作品對最主要的象徵景物——遲桂花的描寫,就時時見出真情,使讀者在閱讀這些片段時,不知不覺地融入到了桂花香的世界中。
作品題名為《遲桂花》,文中又多次提到並直接描寫了遲桂花,“遲桂花”是小說的“文眼”,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遲桂花的特點是開得晚,卻經得久,具有清香、樸素、耐久的品性,在作品中,它既代表著一種沉靜自得的安然之美,也體現為一種頑強生命的意志力。作者對“遲桂花”的歌頌,著意於對人、對一種生活態度和精神品格的歌頌。因此,作品不是抽象和單純地歌贊“遲桂花”,而是在充分展示遲桂花自然美的同時,更將它化為人物的故事,把自然和人的生活糅為一體,具體形象地表現出遲桂花的精神特徵。作品重要形象之一——翁則生的婚姻曾被比喻為“遲桂花”,但更能體現“遲桂花”性格的,還是翁則生的妹妹蓮。
蓮是作品最著力塑造的人物形象,她是一個農村青年婦女,美麗善良,性格率真,儘管遭受了生活的挫折,卻依然保持著天真活潑的性格。正是她的美麗、沉靜和樂觀,給予了敘述者“郁先生”強烈的精神愉悅,使他被燃起的欲望得到淨化,心靈也融化為澄靜大自然中一部分。作品將蓮的形象和遲桂花時時相映襯,又把她的性格氣質放在翁家山的大自然世界中,仿佛她不只是一個具體的人,同時也成為了大自然美和寧靜的化身,是一枝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的“遲桂花”。
這一切,使《遲桂花》問世以來,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普遍喜愛,也得到了研究者們的高度評價,它被譽為是郁達夫在藝術上最精緻成熟的小說,也被認為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具有濃郁抒情味的小說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