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運輸管理學》具體分析、下兩篇共十三章。上篇為運輸經濟基本理論部分,共四章;下篇為運輸專業知識與實務部分,共九章。《運輸管理學》作為管理學的一個分支,既有相應的基礎理論,又用較大的篇幅詳盡地闡述相關學生在將來就業時很有用的專業知識與實務動作。《運輸管理學》主要對象是物流管理、國際貿易、交通運輸等專業的本科學生,同時也適用同類專業的專科學生。上海大學董白波老師長期以來一直擔任《運輸管理》的研究和教學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研究心得,這次,他將多年來對運輸管理的教學體會編寫成教材,用運輸經濟理論的視角,介紹了運輸管理所涉及的各功能要素和經營要點。教材既注重理論,也關注實用,書中所涉及的內容和相關名詞術語既符合國家物流標準,又儘量與國際接軌,使全書保持一定的技術領先。
圖書前言
物流業是融合運輸、倉儲、貨運代理和信息等行業的複合型服務產業。目前,我國物流業總體水平比較落後,嚴重製約了國民經濟效益的提高。最近在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審議並通過了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這個規劃要求我國必須加快發展現代物流,建立現代物流服務體系,以物流服務促進其他產業發展。運輸業作為物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上海已經被確立了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國家戰略後,研究“運輸管理”,培養物流人才,就顯得相當的重要。
上海大學董白波老師長期以來一直擔任《運輸管理》的研究和教學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研究心得,這次,他將多年來對運輸管理的教學體會編寫成教材,用運輸經濟理論的視角,介紹了運輸管理所涉及的各功能要素和經營要點。教材既注重理論,也關注實用,書中所涉及的內容和相關名詞術語既符合國家物流標準,又儘量與國際接軌。
精彩書摘
第一章運輸業
第一節運輸業的特徵
一、運輸業的產生和發展
運輸業是國民經濟中從事旅客和貨物運輸的獨立的物質生產部門。它作為一個系統,主要包括鐵路運輸、水路運輸、公路運輸、航空運輸、管道運輸等五種主要運輸方式。
運輸業的出現,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在商品經濟中,生產出來的產品,只有通過流通領域,依靠運輸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品交換的範圍和規模越來越大,商品流通的時間要求越來越短,在客觀上要求運輸勞動從生產過程中分離出來,實現專門化和社會化。運輸業成為一個獨立的生產部門,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馬克思將運輸業稱。之為繼農業、工業、建築業之後的“第四個物質生產部門”,是因為運輸是生產過程的繼續,一方面它離不開物質產品;另一方面,如果沒有這個繼續,生產過程則不能最後完成。直至近代新式的機械運輸工具的出現,並且以它們為主要運輸手段,才真正確立了運輸業作為一個獨立的物質生產部門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運輸業的發展經歷過三次重大的革命。第一次運輸革命是以蒸汽機的發明為標誌,伴隨著蒸汽輪船和火車的出現,極大地提高了運輸量和運輸規模;第二次運輸革命是以內燃機的發明為標誌,伴隨著汽車和飛機的出現,大大地提高了運輸的機動性和快捷性,拓展了運輸的空間跨度。如果說這兩次運輸革命是從運輸量和運輸距離上的重大突破,那么第三次運輸革命是在運輸效率上的重大突破。第三次運輸革命的標誌是貨櫃。貨櫃的出現,不但大大提高了貨物的裝卸效率,而且使國際多式聯運成為可能,極大地推進了國際外貿運輸,其意義不亞於前兩次運輸革命。
圖書目錄
第一章運輸業
第一節運輸業的特徵
第二節主要運輸方式
第三節貨流及其變動規律
第四節運輸業與國民經濟
第二章運輸市場
第一節運輸市場概述
第二節運輸供需分析
第三節國際航運市場
第四節運輸市場調查與預測
第三章綜合運輸與運輸合理化
第一節綜合運輸體系
第二節各種運輸方式的技術經濟特徵
第三節運輸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