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秦中諸人引》

《送秦中諸人引》

《送秦中諸人引》的作者是金、元之際著名文學家好問,精彩詩句:游觀之富,天下莫與為比:故有四方之志者,多樂居焉。

原文

送秦中諸人引

元好問
關中風土完厚,人質直而尚義;風聲習氣,歌謠慷慨,且有秦漢之舊;至於山川之勝,游觀之富,天下莫與為比:故有四方之志者,多樂居焉。

予年二十許時,侍先人官略陽,以秋試,留長安中八九月。時紈綺氣未除,沈湎酒間,知有 游觀之美,而不暇也。長大來,與秦人游益多,知秦中事益熟,每聞談周漢都邑,及藍田 杜間風物,則喜色津津然動於顏間。二叄君多秦人,與予游,道相合而意相得也。常約近南 山,尋一牛田,營五畝之宅,如舉子結夏課時,聚書深讀,時時釀酒為具,從賓客游,伸眉 高談,脫屣世事,覽山川之勝概,考前世之遺蹟,庶幾乎不負古人者。然予以家在嵩前,暑 途千里,不若二叄君之便於歸也。 清秋揚鞭,先我就道,矯首西望,長吁青雲

今夫世俗愜意事,如美食、大官、高貲、華 屋,皆眾人所必爭,而造物者之所甚靳,有不可得者。若夫閒居之樂,澹乎其無味,漠乎其 無所得,蓋自放於方之外者之所貪,人何所爭,而造物者亦何靳耶?行矣諸君!明年春風, 待我於輞川之上矣。

譯文

關中地方風物土壤富庶肥沃,人民質樸直爽又崇尚道義,風氣習俗與喜歡激昂放歌的作風都還保留著秦漢時的舊貌。要說到山川之美,遊覽勝地之多,是天下沒有能夠與它相比的。所以志在四方的人都喜歡在關中居住。

我二十歲左右時,隨奉先父官居略陽,曾因秋試在長安住了八九個月。那時我還未脫盡紈絝習氣,整天沉溺在燈紅酒綠之中,雖然知道有許多名勝美景卻無暇顧及。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與關中人士相處得更多了,就對關中的事情更為熟悉了。每當聽到談起長安以及藍田、鄠杜一帶地方的風土物情,面上就顯出躍躍欲往的喜色來。你們諸位大都是關中人,與我一道遊覽,真是志同道合。我曾打算約你們一起在靠近終南山地方覓一塊地,經營五畝田大小的莊園,像舉子退居溫課一般,收集佳書精研細讀,常常釀造美酒供應,相隨著賓客遊覽,揚眉高談闊論,擺脫塵事困擾,賞覽山河美景,考察前代遺蹟,這樣大概可算不辜負古人了。但是,我因為家在嵩山之南,這么熱的天要長途跋涉千里,不像你們來去這么方便。

你們在清秋佳日揚起馬鞭,先我一步登上征途,舉頭西望,真是氣吐青雲。現在社會上稱心滿意的事情如吃山珍海味做高官,腰纏萬貫住華美的房子,都是大多數人所追求而老天爺卻非常吝惜的,因此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的。像那閒居的樂趣,或許是平淡得無味,空虛得一無所有,但這正是置身世外的人所追求的,一般的人怎么會去爭它,而老天爺又怎么會去吝惜它呢?各位走吧!待到來年春風蕩漾的時候,請在輞川岸邊等我到來。

作者簡介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縣)人,金代著名詩人、

《送秦中諸人引》《送秦中諸人引》
史學家。祖出北朝魏代鮮卑貴族拓跋氏,為唐詩人元結後裔。生父元德明累舉不第,放浪山水間,喜愛杜詩,推崇蘇、黃。繼父元格做官於掖縣、冀州、陵川、略陽等地,常攜好問赴任。其師郝天挺引導他潛心經傳、留心百家、刻苦學詩,對其成長影響很大。他七歲能詩,人稱“神童”。興定五年(1221)進士及第,不就選。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材郎,充國史院編修。後又歷官鎮平、內鄉、南陽縣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金亡後二十餘年間,潛心編纂著述,致力於保存金代文化。元憲宗七年(1257)九月卒。早年有志於經世治國,壯年時曾自負“動可以周萬物而濟天下, 靜可以崇高節而抗浮雲”。但長期的懷才不遇和面對黑暗的現實,使他逐漸清醒,出仕和歸隱的內心矛盾開始加劇。遺山涉足於詩、詞、文、散曲和筆記小說等文學的各領域,尤以詩的成就為最高。他的詩題材多樣,內容豐富,其中反映當時人民飽受天災人禍之苦的作品,真實具體,富有感染力。其詞則被譽為金朝一代之冠,以蘇、辛為典範,博採眾長,兼有婉約、豪放等諸種風格。後人評贊其詞“樂章雅麗,情致幽婉”,“深於用事,精於鍊句”,此處所選八首皆是佳作,其中又尤以兩首《摸魚兒》最富藝術魅力,“恨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和“海枯石爛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等皆是哀婉動人的佳句。其文藝評論的代表作《論詩絕句三十首》流傳很廣,強調詩歌的內容,同時重視藝術成就和詩人的品德,看是否能從大處著眼而不流於褊急,認為好詩應該真淳自然,推崇雄健豪邁的風格,反對綺靡纖麗的詩風,對後世影響頗大,尤其是“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之句十分膾炙人口。其散曲今存九首,其中《[雙調]小聖樂 驟雨打新荷》小令為一代名曲,號稱是“變宋詞為元曲”的開山之作。裕之著有《元遺山先生全集》,詞集為《遺山樂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