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裸的公司》

《赤裸的公司》

《赤裸的公司》是所有領導者必備的法寶,因為它能夠幫助將透明化從威助轉變為機遇。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赤裸的公司: 透明化時代將如何推進企業變革》

【作者】(美)泰普斯科特,蒂科爾 著,蔣旭峰 譯 [同作者作品] [作譯者介紹]
【出 版 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書 號】 9787532745210
【出版日期】 2008 年6月 【開 本】 16開 【頁 碼】 363 【版 次】1

null《赤裸的公司》

【內容簡介】

我們正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透明化時代,所有的公司都必須使自己在股東、顧客、雇員,合作夥伴甚至全社會面前保持完全的透明,這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還是第一次。無論是財務數據、雇員抱怨,還是公司備忘錄、環保慘案、產品缺陷,抑或是發生在別國的示威遊行,醜聞以及新政策,只要你知道該去哪裡尋找這些訊息來源,你就可以洞曉天下事,所有的好訊息和壞訊息都逃不出你的法眼。

歡迎進入赤裸公司的時代。透明化正在帶來變革,這一變革大潮正在衝擊我們的經濟和各個行業,也迫使公司重新思考並定位其核心價值觀。

著名的暢銷書作家泰普斯科特和蒂科爾通過殼牌石油公司,奇基塔公司、強生公司等公司的實例,向我們揭示了如何在新的時代成為領跑者,而非只是疲於應戰的跟跑者。

【編輯推薦】

這部書堪稱當今難得一見的佳作,觀點新穎,分析鞭辟入裡。《赤裸的公司》向我們揭示了一股新興的力量是怎樣改變公司及其競爭力的。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有很多洞察讓人產生其鳴。這真不愧是一本好書。
 ——百事集團總裁兼財務長 英德拉·努伊
網際網路的誕生帶來了一個全新的開放與透明的時代,這也把公司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權力關係提上了議事日程。泰普斯科特和蒂科爾兩人睿智地向我們展示了該如何駕駛這種變革,以及在這個網路化愈加顯的世世界裡如何走向成功。
——惠普公司副總裁 德布拉·鄧恩
《赤裸的公司》令人信服地證明;打造一個成功的公司和信守誠信與透明化之間沒有任何矛盾。所有希望能在正確商業理念的經理人都應該細讀這本書。
 ——《引爆流行》的作者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
唐·泰普斯科特和戴維·蒂科爾的作品擊中了時代主題。社會對公開和真誠的呼喚聲從示知此之大。《赤裸的公司》是所有領導者必備的法寶,因為它能夠幫助將透明化從威助轉變為機遇。
——寶潔公司執行長兼董事長 A·G·雷富禮
兩位作者再次向我們展現了他們的思想魅力。他們將全新而又真實的觀點與現實世界的案例相結合,為我們展示了新興網路化經濟的藍圖。這不啻一本傑作。
 ——谷歌莉事長兼執行長 埃里克·施密特

作者簡介

唐·泰普斯科特,是當今公認最具權威的管理思想大師之一。在過去10年中,他出版了多本為人稱道的暢銷書,包括《範式的轉變》、《數位化經濟:全球網路生活新模式》和《數位化成長:網路時代的生活主張》等作品。

 戴維·蒂科爾過去20年間,在研究科學技術對商業和社會的影響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成就。他於1994年創立了國際知名的智囊機構4Sight諮詢公司,從該機構創立之初到2001年,他始終擔任執行長一職。他是暢銷書《數字資本:利用商業網路的力量》的合著者。

【目錄信息】

引言
第一部分 透明化勢在必行
 第一章 赤裸的公司
 第二章 透明與不透明之爭
 第三章 開放式企業
第二部分 利益相關者法眼無邊
 第四章 揭發者和其他雇員
 第五章 透明世界中的商業夥伴
 第六章 透明世界中的顧客
 第七章 社區
 第八章 公司所有者
第三部分 敞開公司大門
 第九章 掌控新權力
 第十章 化解領導危機
譯後記

【書摘】

第一部分 透明化勢在必行
第一章 赤裸的公司
  2002年席捲美國的信任危機,堪稱是美國自1929年的市場崩潰和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之後,華爾街所遭受到的最大重創。安然公司(Enron)、世通公司(WorldCom)、安達信公司(Arthur Andersen)、施樂公司(Xerox)、泰科公司(Tyco)、花旗銀行(Citibank)、J·P·摩根公司(J.P.Morgan)、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泰尼特保健公司(Tenet Healthcare),傑克·韋爾奇(Jack Welch)、瑪莎·斯圖爾特(Martha Stewart),這些耳熟能詳的公司或管理精英,我們還能列舉出一長串。在此背景之下,《薩班斯一奧克斯利法》(Sarbanes—Oxley)應運而生,它給公司提供了新的會計標準,也給公司治理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革,這也是自1932年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總統頒布《美國證券法》以後,公司在提高透明度上邁出的最大一步。
與此同時,民調顯示:商業領袖在民眾心中的受尊重程度接近谷底;消費者信心銳減;僱主和雇員之問的忠誠度幾乎蕩然無存;警察和示威者在國際會議上衝突不斷;官司滿天飛;恐怖攻擊和接踵而來的戰爭,使那些主張私下交易、侵犯隱私和採取秘密行動的人士找到了冠冕堂皇的託詞。
出現信任危機之日,也即呼喚透明化之時。我們的社會、公司和其他機構的開放程度雖然很脆弱,卻需要經受檢驗。關鍵在於,透明化並非離我們漸行漸遠,而是變得日益重要,它也是導致2002年危機的主要誘因之一。
不同的領導者對於透明化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有些領導竭盡全力地去阻礙透明化的進程;有些領導則認為倘若能夠開誠布公,將公司的業務和股東的權益結合起來,並在諸多頭緒中權衡作出正確的選擇,那么公司就能滿足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s)的需要。透明化的大潮滾滾而來,對公司合規化經營的呼聲愈發高漲,在這樣的時代,聰明的公司都會選擇走第二條道路。
“為善者諸事順”(Do well by doing good)這句話聽起來簡單,也許太簡單了!聖賢不是已經在我們耳邊叮嚀了千年了嗎?為何和從前相比,這句話如今聽來更顯得寶貴了呢?原因在於:今日的商業環境建構於信任之上,也迫切需要透明化,而且這種迫切性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富達基金(Fidelity)隱藏了什麼?”
如果你生活在美國,那么不管你知道與否,你其實都是富達基金的投資者。富達基金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共同基金公司,也是美國最大的401(k)退休儲蓄計畫的管理者。到2003年1月為止,它的客戶資產高達14000億美元,其中直接經營的資產達到7600億美元。
2002年9月,我們決定,要通過網際網路來查查在應對公司治理危機時,代表投資者利益的富達基金到底在做些什麼。我們期望能找到公司光明磊落的證據,要求代表數千萬散戶投資者利益的董事們能夠誠信守法。我們首先登入了富達基金的網站,發現公司新聞公告欄中沒有一條和這一主題有關,即便富達基金之前曾對這種亂局採取過什麼行動,他們也沒有公布於眾。
我們又登入了其他網站,很快在一大堆網頁中發現了線索,美國勞聯一產聯(AFL—CIO)控告富達基金背叛了股東利益,該聯合會還要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採取行動,迫使富達基金披露公司資金動向的投票決策機制。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富達基金表示,披露這方面的信息會降低公司的投資回報率,也有悖於公司管理層的一貫做法,不利於公司吸引更多的投資者。
美國勞聯一產聯指出,富達基金通過所管理的401(k)退休儲蓄計畫和其他養老金賬戶,成為安然公司、世通公司和其他醜聞公司的股東。富達基金在這些公司的股東年度大會上都有很大的投票權,因而要“對這些公司的管理失職承擔部分責任,其中包括管理層高薪酬問題,還有公司會計失察問題上的利益紛爭”。美國勞聯一產聯指責富達及其他基金公司“違背行業本身的利益,將利潤豐厚的401(k)退休儲蓄計畫及其他金融服務產品出售給一些公司的決策層,而富達及這些基金公司卻是這些公司的股東,對它們的公司治理方案擁有投票權”。美國勞聯一產聯懷疑富達在另外六七家問題公司中,和公司管理高層沆瀣一氣,投票反對推行公司改革,侵犯了股東利益。美國勞聯一產聯也懷疑,富達基金是否在埃森哲(Accenture)、英格索蘭(Ingersoll-Rand)、史丹利(Stanley Works,富達是最大的股東)及其他公司的決策中,支持這些公司把總部遷移到公司稅率比較低的百慕達群島。
“富達基金隱藏了什麼?”美國勞聯一產聯詰問道。他們掀起了一系列抗議活動,包括舉行新聞發布會、為會員舉辦情況溝通會,還在富達基金波士頓總部大樓外進行示威。聯合會的網站也在徵集訪客的簽名,要把下面這封信發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投資顧問肩負受託責任,在代理客戶進行股權投票時,必須使受託人的利益最大化。披露代理人的投票決定,是本人惟一可以確保共同基金公司履行了受託責任的方法。要求基金公司披露代理人的投票決定過程,也可以大幅提高運作的可靠度與透明度,這兩點對於重塑投資人對資本市場的信心,實屬萬分必要。
這一訴求果真靈驗了。2002年9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表示,它正在考慮讓所有的共同基金公布公司內表決大戰的內情,這讓美國勞聯一產聯喜出望外。基金公司則掀起了抵制這一決議的狂潮,富達基金更是頭號反對者。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它列舉了如下一大堆理由,想要將透明度妖魔化:
 ·信息披露會讓公司的股價遭受衝擊。(我們認為,倘若這樣的股市震盪遲早要來的話,宜早不宜晚。)
  ·“我們認為投票過程是私密信息。”(代表股東投票選舉董事或是發行新股的決策過程,怎么卻變成私密的了?)
·信息披露的成本太高昂。(諸君,可曾聽說過溝通成本極低的網際網路?)
·大多數股東並不在乎基金經理是怎樣投票的。(好一個“無知便是福”的藉口。)
2003年1月,富達基金董事長愛德華·詹森三世(Edward JohnsonⅢ)、執行長約翰·布倫南(John Brennan)以及富達基金最強勁的對手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共同署名,在《華爾街日報》上撰文表示:“這項建議也許在不經意間就讓美國9500萬共同基金投資人的利益受損。”他們的主要觀點是,信息披露“會給一些激進團體打開方便之門,借用各種名義恫嚇共同基金,因為這些團體根本不關心提高基金股東的投資回報率。基金經理要關注投資管理,而不是成為政治與社會紛爭的仲裁者”。
儘管反對者振振有詞,但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得到了眾議院裡兩個共和黨委員會主席的支持〔麥可·奧克斯利(Michael Oxley)和理察·貝克(Richard Baker)〕。2003年12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決定推行這項規定,計畫於2004年初生效。
但是,大型共同基金公司的執行長們拒絕繳械投降,依舊只是把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規定當成“建議”,而且共同採取了前所罕見的行動,以“不堪文檔材料重負”為名,向美國聯邦管理與預算辦公室提出申訴。
歡迎赤裸公司時代的到來。
這場爭論充分反映出了美國和世界正在經歷的變化。
首先,這說明了在網際網路時代,富達基金和其他任何公司在公眾的審視之下,都是透明的,這樣的透明度還在不斷提高,這就是所謂的“強制透明化”。你可以任選一個大品牌的名字,在谷歌搜尋中鍵入一兩個關鍵字,就可能找到一些網頁,告訴你實情和這家公司的一面之詞有何不符。
·如果你鍵人“埃克森”(Exxon),就會把你帶到埃克森“瓦爾迪茲號”油輪溢油事件受託委員會(Exxon Valdez Oil Spill trustee Council)的網站,網頁上有一個很醒目的蠟筆畫標題:“小朋友:你正在做老師布置的調查報告嗎?”這個經常更新的網站提醒我們,美國政府調查發現,埃克森石油公司要對1991年的溢油事件負責。這個網站也提醒我們,雖然埃克森公司已經支付了10億美元的罰款,然而溢油事件造成的經濟和環境損失卻要比這個數字高出好幾倍,而且由此引發的大部分民事訴訟即便在10年之後還依舊懸而未決。
·如果你鍵入“麥當勞”(McDonald’s),就會讓你連結上麥當勞曝光網站(http://www.mcspotlight.org),該網站的本部設在倫敦,是1997年麥當勞贏得一場聲名狼藉、控告綠色和平組織誹謗的官司後設立的。這場官司歷時兩年,而麥當勞最終艱難取勝。如今,當麥當勞宣布計畫關閉旗下175家餐廳時,就有人在這個網站上“拍手稱快”。當談到麥當勞在格勒諾布爾施工中遭遇火災的餐廳時,網站上又會有人幸災樂禍。在指出“警方懷疑有人縱火”的同時,網站也透露,鄰居剛剛從法院獲得暫停施工的命令,那種嘲笑揶揄之情一目了然。
這樣的例子就像信息海洋中的水珠,多到數不勝數,你很容易就找到或碰到。不管公司是否知情,透明化已經降臨。再也沒有哪家公司可以把自己的秘密鎖進保險柜了,尤其是對於那些會激怒利益相關者的秘密,更是無所遁形。公司越來越需要對社會裸呈相見了。
第二,其實富達基金完全沒必要和一個勞工聯盟鬧得天翻地覆之後才被動地接受透明化,富達基金完全可以另選途徑,積極地擁抱透明化。
一些共同基金經理和其他機構投資者,例如多米尼社會投資公司(Domini Social Investments)和資產額高達1350億美元的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CalPERS),從1999年開始,就在網路上披露代理人的投票情況。還有一些以工會會員為基礎的基金公司,例如教師保險與年金協會以及大學退休證券基金公司,對於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提議,開始也表示了異議,覺得為了更好地保護投資人的利益,投票情況最好保密,不過,在證券交易委員會宣布要推行這項規定之後,該公司又識趣地改變了反對立場。
第三,千百萬退休金受益人是基金公司的利益相關者,但不僅僅只是基金公司的股東。從更廣泛的範圍去考量,他們還是員工、消費者、明日的退休人士和社會公民。這些多重身份讓他們對整個經濟、對自己的社區、對自然環境與對基金公司的獲利能力都有相同的關注。公司治理改革家羅伯特·蒙克斯(Robert MONKS)認為,今日的公司股東是具有多重身份的利益相關者,因為股東與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差別已經變得無足輕重:
很多基金公司的股東是定額給付制退休金計畫的受益人,他們有可能再工作18年後就要退休。他們希望自己退休後,能夠生活在一個乾淨、安全、文明的社會當中。在這一背景下,整個社會的環保、就業與社區利益就跟企業能否正常運轉密切相關。一旦你認識到公司的投資者並非套利掮客,也非計算機交易程式,而是再工作18年後要退休的人,你就會意識到利益相關者和股東這兩個概念幾乎趨同。
當美國勞聯一產聯提出抗議,指責富達基金可能贊成埃森哲公司為了避稅把總部搬到百慕達,聯合會的出發點是他們代表著廣大退休金受益人兼納稅人社區的利益,也即代表廣大公民與社區成員的利益。對於富達基金和任何想在決策時代表股東利益的公司而言,聯合會的這種看法都會讓它們陷入左右為難的窘境,因為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是必須要考慮的因素。有什麼靈丹妙藥,既可以兼顧廣大利益相關者的關切,又能夠提高股東的投資回報率呢?當兩者發生衝突時,又該何去何從呢?
最後一點,富達基金、美國勞聯一產聯及其各自代表的存在明顯衝突的利益,彰顯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結構變化,這一變化也激起了透明化大潮。退休和養老基金大約擁有美國股票總市值的四分之一,是美國公司最大的機構投資者。換而言之,普通的公司雇員通過退休金計畫,成了美國股市的重要股東。此外,有9500萬美國人,即近一半的美國家庭,作為散戶投資於共同基金,他們是為了給自己營造一份退休後的高質量生活。
美國勞聯一產聯的建議直指當前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問題:新出現的退休基金股東階層要靠什麼方法,才能確保基金公司的執行長和高管的決策符合他們的利益?在退休基金股東和他們持股公司的眾多員工之間,有多達五個管理層:
·負責一家公司或公務員退休計畫的基金經理;
 ·受退休基金經理委託、請之代為買賣股票的專業投資公司(如富達基金公司);
  ·專業投資公司持股公司的董事會,這是投資公司的主要接洽平台;
  ·向董事會負責的執行長;
  ·向執行長負責的公司管理團隊。
  這些不同的個體,經常發現一些有利可圖的機會,他們可能會單獨行動,也可能採取集體行動,將個人或小團體的利益置於股東的利益之前。很多高管將公司的股東視為一個抽象的、可加蒙蔽的團體,而不是他們需要為之負責的、活生生的股民。
美國勞聯一產聯和富達基金之爭揭示出了本書的核心話題:
·透明化會帶來怎樣的挑戰?公司又會採取怎樣的應對之策?
·作為行業旗艦的大公司會積極地為利益相關者提供何種透明化?
  ·透明化會迫使公司改變其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嗎?
  ·公司能否通過為善而達到諸事順利的境界?
  ·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公司是否已經這樣做了?
赤裸的公司
曾經有一段時間,公司將大部分信息都對外封閉。很多公司甚至都不公布年度報告,直到20世紀30年代美國聯邦政府通過立法,它們才不得已為之。
一直以來,媒體和政府都代表著公司成員的利益,監督著公司的行為。然而,當前有一種趨勢愈發明顯,很多心存疑慮和掌握權力的利益相關者開始為自己的命運而奮爭。無論公司是否喜歡這一趨勢,抑或有無聯合起來應對這一趨勢,它們當下都要面對各種利益社區的直接審視,包括雇員、客戶、股東、商業夥伴、社區成員以及其他利益團體。
有些公司一直聲稱只對股東的利益負責;而另有一些公司,例如強生公司,在20世紀40年代就確立了公司的信條,雖然公司的掌門人幾經易主,但公司始終堅信如果能夠守法經營,滿足客戶、分銷商、供應商、雇員、本地社區和全球用戶的需求,那么股東也能因此獲益。對於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我們同意後者,因為這種觀點認為,公司除了從上述個體和團體身上獲取自身的權利、利益和庇護以外,也相應地對這些個體和團體富有責任。公司要想基業長青,就需要將這些多元化的利益和企業的使命巧妙融合起來。要想做到這一點,公司就有責任將自身“外部溢出負效應”最小化或是付出代價。所謂外部溢出負效應,指的是企業的經營活動給人們和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企業還要對上述個體和團體負責,需要徵詢他們的建議,以便更好地兼顧其利益,並盡力兌現自己的承諾。為了做到這些,企業必須對誰是利益相關者有清楚的定位,並努力和他們緊密合作,包括所有和企業經營有關或因為企業的經營活動受到影響的個人與組織。這樣做的理由不僅僅是出於責任和道義,更是因為企業只有這樣才能夠走上基業長青的康莊大道。
然而,放眼當下社會,信任缺失,公司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對話少之又少。因此,所有的利益相關者——不僅僅是雇員、商業夥伴、競爭對手、顧客、股東,還可以是整個社會(有時候通過政府發揮影響),掌握了前所未有的大功率探照燈,照得公司無處遁形。這是一波多重危機。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