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民居》

《貴州民居》

《貴州民居》由羅德啟編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叢書。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貴州民居
作者:羅德啟 著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11-1
字數:592000
貴州民居貴州民居

開本:大16開
ISBN:9787112102754
定價:¥96.00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貴州苗族、布依族、侗族等少數民族、民族村寨及山地民居的歷史淵源:論述了貴州民族村寨和山地石構建築、乾闌民居的生成背景和影響因素;總結了貴州民族村寨和山地民居類型、建築空間形態和民居風貌特色的構成要素。全書還大量展示了貴州山區至今還保留著的具有獨特傳統技藝和鮮明山地特徵的村寨和民居實例。對於民族村寨文化何以延續、如何留住村寨的集體記憶,本書從可持續發展角度提出了一些保護措施和再生策略,以尋找民族村寨多元文化發展和保護的途徑。
讀者通過本書可以了解貴州少數民族的居住生活方式、風俗習慣、行為規範、宗教信仰等及其精神價值,領略貴州傳統山寨民居蘊藏著的歷史文脈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原生態。
本套叢書由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建築學會民居建築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陸元鼎總主編,各分卷主編為長期從事民居研究的國內專家。全套叢書精心編撰,集數十年民居研究成果,具有較高的學術性和知識性,可供建築工作者、建築院校師生、民族學工作者、歷史學者、美術工作者和廣大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羅德啟,江蘇人,1941年生,1965年畢業於東南大學建築系建築學專業。現任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貴州省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國家特許一級註冊建築師、教授級高級建築師。長期從事建築規劃、設計及管理工作,歷任院技術室副主任、副主任建築師、副總建築師、副院長、院長、總建築師等職,主持參加過規劃、工程設計、科研項目計70餘項,並有21項工程32次獲獎。其中《花溪迎賓館》、《貴陽龍洞堡機場候機樓》、《貴州省圖書館》、《北京人民大會堂貴州廳室內設計》、《織金洞接待廳》、《青岩古鎮保護規劃》、等工程項目曾先後獲國家優秀工程設計銅獎、省優秀工程設計一、二等獎、省科技進步獎及省科學大會獎等獎項。
他主張建築創作應立意於建築環境,認為山地建築的重要屬性在於圍繞起伏的地貌環境做文章;主張吸收借鑑民居的思維方式和構思技巧,運用其建築文化特有的標誌性和識別性,作為當代建築創作多元化的補充與借鑑;他認為建築師不僅要能追蹤、感應時代氣息,還應該不斷注意自我修養。出版的著作存《21世紀貴州城市與建築》、《石頭與人——貴州岩石建築文化》、《新型住宅設計》、《貴州侗族乾闌建築》、《老房子——貴州民居》、《中國民族建築——貴州篇》以及作為《中國傳統民居建築》、《20世紀中國建築》、《中國民族建築藝術全集(第四卷)》、《中國建築評析與展望》、《建築的盛宴——建築師眼中的歐洲建築之美》、《建築百家談古論今》等書的撰稿人。在《建築學報》、《時代建築》、《新建築》以及柏林“國際城市文化協會”論文集、日本《住宅建築》、《建築雜誌》、《日本住宅財團研究年報》等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75篇。
他被人事部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榮膺“全國優秀勘察設計院院長”、“建設部勞動模範”、“貴州省建設系統優秀建設者”等榮譽。為“貴州省四化建設標兵”、省“五一”獎章獲得者。被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的首批省管專家,被建設部授予《全國建設創新工作先進個人》及首批“貴州設計大師”榮譽稱號。
《中國百名一級註冊建築師作品選》、《建築巨匠集——當代中國著名特許一級註冊建築師作品選》、《中國建築師》、《中國當代著名建築師作品選》等書籍專門介紹有他的情況和作品;有關報刊媒體也專門報導有他的特寫和專稿。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概論
第一節古代貴州及貴州民居的歷史淵源
一、古代貴州和民族
二、貴州民居的歷史淵源
第二節自然條件概況
一、地貌特徵
二、氣候特徵
三、植被特徵
第三節民族概況
一、綜述
二、貴州少數民族概況
三、貴州少數民族分布情況
第二章貴州民居的生成條件和影響背景
第一節地理環境的影響
第二節材料的影響
第三節民族文化的影響
一、節日文化的傳承
二、對”薩神”、圖騰及火塘的崇拜
第四節稻作文化的影響
第五節技術背景
第三章村寨——貴州民居生成的聚落
第一節村寨選址原則
第二節寨門——村寨的限定要素
第三節寨心——村寨的靈魂崇拜
第四章貴州村寨類型與形態
第一節建造在山坡上的村寨
一、山腰順勢分層築台型村寨
二、順勢架空生態型村寨
三、河谷坡地型村寨
四、橫跨山脊順山就勢而為的村寨
第二節受山地河流影響形成的村寨
一、河灘階地型村寨
二、彎曲河谷型村寨
三、迂迴扇形村寨
四、半島台地型村寨
第三節村寨建築特色的構成
一、村寨建築特色構成因素
二、村寨建築與自然環境融合的表達手法
三、山地民居的生態原理及啟示
第五章貴州民居的類型與特徵
第一節綜述
第二節黔中地區
第三節黔東南地區
一、苗族吊腳樓
二、侗族乾闌建築
第四節貴州其他地區民居
第六章黔東南乾闌建築
第一節貴州最早的乾闌建築原型
第二節貴州乾闌建築的分布概況
第三節黔東南侗族乾闌民居群體聚落特徵
一、特徵鮮明的鼓樓標誌
二、自然衍生的山寨形態
三、內向封閉的寨落空間
四、生機盎然的環境風貌
第四節侗寨的公共交往場所——鼓樓
一、鼓樓淵源
二、鼓樓的社會功能
三、鼓樓的發展與演變
四、鼓樓的建築類型
五、鼓樓的形式與特點
六、鼓樓的建築藝術特色
七、豐富多彩的貴州鼓樓群
第五節侗寨其他公共交往空間
一、風雨橋
二、涼亭
三、戲台
第六節傳統侗居空間形態特徵
一、貴州侗族乾闌建築特徵
二、乾闌侗居內部空間要素
三、乾闌侗居平面布局與空間序列
四、乾闌侗居的外部空間形態
五、乾闌侗居空間領域擴展
第七節形態獨特的苗族半邊吊腳樓
一、貴州的苗族分布及其特點
二、苗族的居住方式
三、苗寨選址原則
四、苗居居住平面功能布局
五、適應山區地形的靈活性
第八節乾闌式糧倉和糧倉群
一、糧倉的平面類型
二、糧倉結構與構造
三、糧倉群
四、水上糧倉
五、圓形糧倉
六、洞穴糧倉
七、禾晾
八、水井
第九節苗族、侗族民居的異同性比較
一、平面空間序列的比較
二、居住方式的比較
三、寬廊與退堂
四、入口的設定
五、苗族、侗族民居的異同性比較
第十節乾闌建築構架體系
一、乾闌木構建築體系的整體房架
二、乾闌房架的構造
三、屋架
四、構造細部
第十一節乾闌民居的外部空間形態
一、豐富的建築形象
二、質樸的建築裝飾
第十二節乾闌民居的建造程式
一、建房特點——“三長一短”
二、建房基本程式
三、建築材料
四、匠師的作用
第七章古城鎮遠民居
第一節以險奪人的洞天福地—一鎮遠古城
第二節古樸典雅、依山就勢的民居
第三節景觀奇絕、幽深曲折的古巷道
第四節鱗次櫛比、錨落有致的臨河民居
第五節豐富多樣的古巷宅門
第八章黔中石頭建築
第一節獨特的環境、複雜的地貌
第二節石材的分類
第三節黔中山寨群體風貌特徵
第四節石建築的平面形式與豎向空間利用
第五節石建築構造體系
一、構架
二、屋面
三、牆體
四、窗洞
五、地面
六、門檻及踏步
七、裝飾
第六節采築同步、統籌施工
第七節施工工具與石材運輸
第八節屯堡文化
一、600年前的漢人村——尋覓大明遺風
二、屯堡文化起源
三、“屯”與“堡”的說解
四、雲峰八寨的屯堡文化和內涵
五、戲劇活化石——地戲
六、天台山五龍寺
第九節石板之鄉——花溪鎮山村民居
第十節鎮寧布依族山寨——石頭寨
第九章幾類其他典型民居
第一節樟江河畔的瑤族民居
第二節烏蒙山區彝族民居與土司莊園
一、彝族民居文化
二、大屯土司莊園
第三節造型迥異的土家族民居
第四節名仕宅第
一、王伯群故居
二、王家烈公館(虎峰別墅)
三、柏輝章官邸(遵義會議會址)
四、華家閣摟
五、周逸群故居
第十章民族交融與民居文化的相互影響
第一節漢文化對傳統侗居的影響
第二節苗、侗文化的相互滲透
第三節相鄰地區與民族之間的文化交融
第四節北侗村寨多元文化的結晶——三門塘
第十一章貴州山寨的圖騰崇拜與居住文化
第一節銅鼓文化與居住習俗
一、各民族的銅鼓崇拜
二、銅鼓與太陽
三、銅鼓坪與踩銅鼓
第二節魚、龍、烏與裝飾物
第三節酒文化與居住禮俗
一、酒不離俗
二、侗鄉酒禮待客
三、苗寨攔路歌與攔路酒-
第十二章貴州民族村鎮的保護與再生
第一節貴州民族村鎮的基本情況
第二節貴州民族村鎮的歷史背景
一、戰爭原因
二、商業原因
三、民族歧視等原因
第三節民族村鎮保護的緣由
第四節貴州民族村鎮保護措施
一、開展普查摸清家底
二、明確重點突出典型
三、做好民族村鎮保護規劃
四、搶救瀕危文化遺存
五、注意整體風貌保護,加強基礎設施改造
六、民族民間工藝進課堂
七、建立生態博物館
八、簽訂契約、實行掛牌保護
九、制定保護管理辦法
第五節民族村鎮再生策略
一、保護傳承與消除貧困相結合
二、保護傳承與發展旅遊相結合
三、保護傳承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
第六節創建生態博物館
一、保護多元民族文化的新模式
二、“六枝原則”的確定
三、讓村民自己保護原生態文化
四、理想與現實對接,在發展和保護間尋找平衡點
五、貴州生態博物館群
第七節民族村鎮保護與再生的啟示
第十三章貴州新農村民居建築方案實例
第一節方案平面空間構成分析
第二節建築面積標準
第三節建築材料
第四節木構架構造
一、構架要點
二、屋面要點
三、樓楞與樓板要點
第五節室外重點裝修部位的裝飾
第六節方案圖摘選
第十四章山地民居文化對建築創作的影響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圖書信息
書名:貴州民居
作 者:羅德啟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6-1
ISBN:9787112107735
開本:16開
定價:48.00元
內容簡介
貴州不僅有優越的自然條件,而且還有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史跡。遠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這裡已經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貴州至今還保留著不少極具強烈個性的地方民居。貴州山寨民居,它是貴州各族人民,用取之於自然的鄉土材料,通過木匠、石匠、泥瓦匠和普通的莊稼漢,通過日積月累、代代相傳逐漸創造出來的,它具有濃郁的山地特色和民族特色,樸實而又獨特的中國西部山地民居文化。貴外民居不僅表現貴州邊遠民族的精神和性格,而且從貴州民居本身,還能看出一個時期的文化背景與社會精神。因此貴州民居也是從另一個側面體現中國建築文化古老悠遠和絢麗多姿的風貌,體現中華民族偉大的創造力和淳樸簡潔、華美精巧兼而有之的審美內涵。
貴州民居具有依山就勢、高低參差,表現獨特與環境結合的山地建築形態。無論是黔中地區的岩石建築,還是黔東南以及鎮遠苗鄉古鎮民居和靠山臨水倚崖連洞的懸空建築群落,這些建築的個性與特質,都體現了對地域環境和文化特殊性的重視。因此,貴州民居的生成與發展,也與其他地方民居一樣,都是地域環境、歷史、社會、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圖書目錄
前言
山寨紀行示意圖
一、撩開貴州神秘的面紗
(一)史話貴州
(二)多山的貴州
(三)多彩的貴州
(四)涼爽的貴州
二、山寨形成與聚居環境的影響
(一)黔中地區岩石建築
(二)黔東南地區乾闌建築與吊腳樓
1.苗族吊腳樓
2.侗族乾闌建築
(三)貴州其他地區民居
三、山寨——民居生存的聚落
(一)聚落的形成
(二)聚落與場所
1.“離散型”聚落
2.“群居型”聚落
3.動態衍生的聚落
(三)聚落形成的多樣領域與路徑
1.聚落與自然的關係
2.聚落與“光”
3.聚落與“聲音”
4.聚落與“空氣”
5.建築是新的地形
6.聚落與屋頂的關聯性
(四)聚落的類型
1.溪畔侗寨
2.苗族溪邊村、平地村、山村和洞村
3.壩子上的布依寨
四、山寨建築文化及外部空間特徵
(一)山寨建築文化特徵
1.“天人合一”的建築與自然和諧特色
2.尊重自然的建築環境特色
3.結合山形地勢的建築空間特色
4.利用自然條件,就地取材的營造特色
(二)山寨外部空間元素
(三)寨門——山寨的限定空間
1.苗寨寨門
2.寨門的形式
3.侗寨寨門
4.寨門的形式
(四)銅鼓坪——苗寨中心空間
1.銅鼓坪的由來
2.銅鼓坪上承載的苗族歌舞
(五)鼓樓——侗寨標誌
1.鼓樓的概念
2.鼓樓的形式與組成
(六)風雨橋——侗民休閒、交流的紐帶
1.侗寨風雨橋
2.侗寨風雨橋的建築形式
3.侗寨風雨橋的寓意
(七)祖母堂——薩神崇拜的精神寄所
1.歷史淵源
2.薩神崇拜的價值
3.祖母堂的概念
4.祖母堂的建築形式
……
五、山寨紀行
六、民居尋蹤
七、山寨住文化風景線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