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曾國藩品人生智慧》

《讀曾國藩品人生智慧》

是什麼讓蔣介石學習他,梁啓超推崇他,李鴻章追隨他?為什麼他被稱為千古完人?是什麼讓他如此幸運,如此完滿,如此輝煌?為什麼他在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卻要全身而退?我們需要去品味他的人生智慧。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智慧決定命運曾國藩的人生智慧有力地佐證了這一點。
“儲才養望”的智慧為他奠定了事業的基礎
“做大做強”的智慧使他的事業蓬勃發展
“剛柔並濟”的智慧令他在官場左右逢源
“韜晦隱忍”的智慧讓他贏得勝利,功成身退
智慧決定命運,曾國藩的人生智慧有力地佐證了這一點。

內容簡介

曾國藩,他手無縛雞之力,卻打造出了強悍的湘軍;他一介白面書生,卻成了萬人景仰的蓋世功臣;他功高震主,令慈禧太后寢食難安,卻能全身而退。在他身上有太多的不理解和高深的智慧。曾國藩靠自我奮鬥與忍辱負重一步步走向權力的巔峰。他真正達到了孟子所說的“內聖外王”境地。對於今天想要修身立業的人來說,曾國藩的成功智慧值得參考!

媒體評論

“曾文正者,豈唯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唯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梁啓超

目錄

前言
曾國藩人生智慧一:挺身特立,頑強不息
1.倔強之心,男兒本色
2.內聖外王,志在千里
3.躬身人世,勇擔道義
4.壯志凌雲,堅韌不墜
5.江河百折。不改東流
曾國藩人生智慧二:千錘百鍊,砥礪人生
1.少年狂者,志在進取
2.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3.敗而不餒,退中求進
4.用盡人力,成事在天
5.功歸於眾,自滿為戒
曾國藩人生智慧三:品格自勵,修身為本
1.慎獨自持,雕琢性情
2.血誠無私,胸懷坦蕩
3.敏於自省,蓄勢待發
4.善於改過,立志自新
5.崇儉可久,養心養性
曾國藩人生智慧四:包容寬厚,海納百川
1.心懷仁德,濟世於危
2.胸有雅量,以德報怨
3.當忍則忍,不亂大謀
4.大度能容,不拘小節
5.臥薪嘗膽,忍辱求全
曾國藩人生智慧五:韜光隱晦,藏巧於拙
1.一味渾含,不令猜透
2.藏身匿跡,伺機而動
3.以靜制動,達觀權變
4.謹慎行事,不留破綻
5.激流勇退,遠權避禍
曾國藩人生智慧六:齊家有道,後顧無憂
1.耕讀傳家,澤及後代
2.以孝治家,長幼有序
3.同胞和睦,立業興家
4.勤儉持家,不留余財
曾國藩人生智慧七:巧妙周旋,立於不敗
1.身在朝廷,坐看深遠
2.心有靈犀,不露痕跡
3.關鍵時刻,決不退讓
4.避開是非,善保其身
曾國藩人生智慧八:當機立斷,不受其亂
曾國藩人生智慧九:沉著應對,從容做事
曾國藩人生智慧十:廣納英才,知人善任
曾國藩人生智慧十一:以人為本,成功之道
曾國藩人生智慧十二:審時度勢,進退自如
曾國藩人生智慧十三:精誠團結,無堅不摧
曾國藩人生智慧十四:有的放矢,處事有度
曾國藩人生智慧十五:讀書不輟,精於養學

前言

曾國藩的一生為何如此成功圓滿,實現了只有極少數人才能實現的人生理想“立言、立功、立德”?到底是什麼力量讓曾國藩成為湘軍的領袖和洋務運動的先驅?這一切,都源於曾國藩做人做事的法則,源於曾國藩的人生智慧。智慧決定命運!曾國藩的人生智慧有力地佐證了這一點。“儲才養望”的智慧為他奠定了事業的基礎,“做大做強”的智慧使他的事業蓬勃發展,“剛柔並濟”的智慧令他在朝廷左右逢源,“韜晦隱忍”的智慧讓他贏得勝利,功鹹身退。
令人稱奇的是,曾國藩躋身仕途的數十年時間內,對自己上至呈送朝廷的奏稿,下至個人的書信、日記、詩文等皆留有底本、副本,並定期派人送至湘鄉家中。這數十年如一日的孜孜不倦,使我們得以有幸見到他留下的一千五百多萬字的文字材料,從中感受到時代的風雲變幻,感受到一代“中興名臣”不以善小而莫為的家長里短的言傳身教,也感受到功高震主的曾國藩內心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惶惑。
精彩書摘
然而,君子立志,志在何方?曾國藩以為:“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聖外王之業。”即有為大眾謀求幸福的胸襟,有在內精通學養,對外振興國家、開創偉業的壯志。他十分自信地表示:“莫言儒生終齷齪,萬一雉卵變蛟龍。”他決心按照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正統士大夫的基本人生信條,為維護封建的綱常倫理、維護清王朝的統治而大顯身手,實現其“匡時救世”的遠大抱負。
曾國藩還認為,要實現“匡時救世”的遠大抱負,要達到這樣一個人生的最終目的,就必須具有為之奮鬥獻身的精神世界;因為,人生的道路是極其艱難困苦、坎坷不平的,尤其是處於內憂外患一齊襲來的中國近代社會,要扭轉國家的命運,實現天下大治的目的,困難會更大,需要個人犧牲的東西會更多。他總結歷史經驗,得出認識,認為古往今來,大抵聖賢豪傑,之所以能完成救世的宏願,都是力排萬難才達到目的的。“聖賢之所以為聖,佛家之所以成佛,所爭皆在大難磨折之日”。他在日記中說得很明白,要成為一代聖賢,要達其“匡時救世”的目的,實現其治國平天下的遠大抱負,沒有奮鬥犧牲、百折不撓的精神是不行的。
鴉片戰爭初,曾國藩一方面盡力修養,一方面又急於問世,說“陳平宰國無訊息”,“蒼生竟奈此人何?可憐寂寞揚雄宅,獨抱繁憂臥薜蘿”。可謂情見乎詞了。這是曾國藩的“外王”之氣。
曾國藩在《感春詩}中也表達了自己的“外王”思想,這首詩蒼茫獨立,慷慨悲歌,有豪氣縱橫不可一世的氣概,確是曾國藩自己的寫照。“一旦鳳鳴雲中,震斷九州,松生太華,飛送清渭,丹心瑤池,螭柱金鐘”,這才是儒生非常的事業、雉卵變蛟龍的機會;他似乎很清楚地看出他的治國經綸在滿清政治的場合中絕不容易實現,只有像孤風虬松一樣的待時而動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