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文博叢書--對比藝術 內容簡介
劉旦宅既是一個出色的畫家,同時也是一位出色的詩人。《對比藝術》是他用詩一樣的心情寫就的第一部感覺藝術的書。在書中,他寫出了中西藝術詩一般的核心,寫出了前人所不曾寫過的藝術的原生態和今生態,更寫出了他獨特的藝術見解……文字雅致清絕,配以精美圖畫,使本書增色不少。解放日報文博叢書--對比藝術 本書目錄
序・陳鵬舉
詩畫一律
自然天真的人生境界
線條筆法
不入極端
文人面
雕塑和建築
一正一反
文字和書畫
立體和平面
線條的價值
單純――彩色的藝術優
雅和俗
大與小
理論居先
盛世和亂世
中國山水畫和西洋風景畫
墨竹種種
皴法筆趣回味
自信
此起彼伏
漢唐風景
三家妙荷
跋
解放日報文博叢書--對比藝術 文章節選
雅和俗
雅和俗是相對而言的,昨天被當作是俗的東西,今天可能就是雅的東西了。六朝的清瘦俊爽之美,是極雅致,充滿文人氣息的審美,一人後就逐步改變了。盛唐的宮廷審美,崇尚豐滿肥腴,色彩濃艷厚重,與六朝相比,其俗是顯而易見的。但久而久之,唐代的豐滿肥腴、濃裝麗色被視為雅--雍容華貴氣質的典雅。用今天的眼光來看,盛唐宮廷貴婦那種寓婀娜於肥腴的體態,確有妙不可言的雅狀;唐馬豐滿壯實的造型,唐三彩或紅白赭,或藍白赭,或紅藍白的色澤,毫無媚俗相。蘇東坡對吳道子的推崇,可當繪畫的極致,但獨不能容忍絲毫俗態,他把吳道子和王維作比較,在兩人的畫面前,他都愛不忍去,都有很高、很貼切的贊語,但最後還是認為王維要高出一籌。原因是王維的畫中有詩,畫如其詩一樣"清且敦"。蘇東坡已經點明了雅和俗的分野在於文化修養。
繪畫上的提倡文化修養,樹立雅的標準,在晚唐就有濫觴之兆,五代出現了明確的提法,黃休復《益州名畫錄》把畫分為四格,即逸格、神格、妙格、能格,認逸格為第一位,並聲言:"畫之逸格,最難其儔。"黃體復在一直被認為其繪畫最高標準的"神"上,另立更高於"神"的"逸",無疑是評論界對雅的人畫的認可和推崇。其實,"逸"和"神"一樣,是技巧和精神的混合,不同的是"神"包含了畫家的匠心以及畫家本人情感思緒的流露,但更多的是被描繪對象的精神表現;而"逸'則完全敞開了畫家本人的精神世界,是技巧和畫家(不是被描繪對象)的精神混合。
因此,繪畫上的雅、俗區別,是畫家情調的雅、俗,表現在繪畫情調中的雅、俗。北宋宮廷畫院,注意到畫家文化修養的問題,畫院試畫多是帶有詩意性的命題,著名的如"踏花歸來馬蹄香",畫蝴蝶追逐馬蹄者奪魁,又如"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畫艄工橫笛臥舟尾者出奇制勝,再如"亂山藏古寺",畫荒山亂嶺間飄然一幡以示藏寺之意者獲褒。其實,這些命題畫,只要在考題中略作婉轉,即可不俗。然而,如此的不俗,與雅還有距離。繪畫的雅逸,在於畫法,而不是題材,不是由意求題材之工。元代的雅逸.是兩宋無法望其項背的.這是繪畫發展的因果關係.電說明了繪畫的發展是一個逐步雅化的過程。元代趨雅.完善雅化繪畫的關鍵,是納人書法筆法的畫法上的根本性改革。據說,趙孟傾向錢選請教,錢日:"能作隸家。"這牽涉到筆墨的精神狀態,也即畫家精神狀態的表現問題。不管此說是後人杜撰還是真有其事,"隸""利"之分,或日"戾""利"之分的焦點,是文人畫和畫工畫,其實質還是畫的雅和俗。為什麼明代稱為第一院體畫家的戴進.後人讚揚他畫得出色的同時,還要添一條讀書少的尾巴,這種肯定中的否定,實際上是婉轉的否定.否定他畫的要點是不能雅。唐寅的老師周臣自嘆畫不如其弟子時,說出了一個致命的原因:自己少唐生胸中數千卷書耳!其中要點也是不能雅。周臣確有自知之明。俗話說:諸病可醫,唯俗不可醫。話有點絕對,但說出了俗病是頑症。然而用猛藥可能會有所收穫,但俗和雅之間實在是可以相互轉換的。俗本身也有通俗和庸俗之分,但不管怎么說,俗總是屬於初級階段的東西。但如能加上一個"大"字,而成大俗,就不再是初級階段的東西而成為高級的了.於是也就榮登了大雅之堂。齊白石本是木匠.其俗自不待言,他經努力,文化素養修煉得爐火純青,更因其大徹大悟,又加上老天爺幫忙得以登大壽,終於大氣晚成,其雅亦不待言矣。他的畫有一種不修邊幅的雅致,十分動人,這是悟性和勤奮的契合。假如周臣也奮起直追,也讀他個千卷書,或許其畫會有所改觀亦未可知。
俗未必是壞,民間藝術,如楊柳青、桃花塢的年畫,俗到底,土到家,民間風味十足,同樣可以達到生動的境界。只要有趣,但俗無妨,俗趣也是一種繪畫趣味。俗有其大眾化的優勢,它明朗、健康、土情俚風,不矯不飾,為大眾所喜見樂聞,是可以發揚和提高的。歷來的雅藝術,都是從俗藝術中來的。
雅是藝術的尖端,所謂的象牙塔尖是也。塔身、塔尖是共存的,因此,雅和俗的藝術,在社會中共存,是社會的共同藝術財富。"雅俗共賞",不是指雅俗混雜的中間狀的藝術,而是指雅和俗兩種審美層次同具審美價值,在審美的選擇上是同等的,欣賞者可各擇其愛,評論也不能執一詞而有所偏頗,創作者更應在各自的審美領域內盡情盡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