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齋晝臥》

作品譯文剩下的半生已經無牽無掛,古寺中有一間幽靜的閒房。 首聯“餘生已無累,古寺寄閒房。 詩中寫景,以外物的“動”襯托詩人內心的“靜”。

作品原文

西齋晝臥
餘生已無累①,古寺寄閒房。
睡足無來客,窗空又夕陽。
叢蕉高出屋②,病葉偶飄廊。
起探風檐立,飛蚊鬧晚涼。

詞語注釋

①累:牽掛
②蕉:芭蕉,多年生草木,葉片長圓形。

作品譯文

剩下的半生已經無牽無掛,古寺中有一間幽靜的閒房。
沒有來客沉沉地睡上一覺,窗外空空只有西天的夕陽。
叢叢的芭蕉高出我的小屋.偶爾有片黃葉飄落於走廊。
到屋外探探風站在走廊上,蚊子亂飛頓覺傍晚的清涼。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寫修行生活的詩歌。首聯“餘生已無累,古寺寄閒房。”點明詩人自己已經悟道,沒有塵世的煩惱、牽掛,身心輕鬆,悠閒自在,達到了虛空靜寂的“空”的境界。詩人自述了此生將盡,已人風燭殘年,沒有值得牽掛的,甘願在一座古寺的一間閒房裡暫寄此身,姑且度過殘年。“累”指牽掛、憂慮,身為僧人,沒有妻兒,自然沒有家室之累;富貴功名對僧人來說如浮雲一般,因而就沒有名累、物累。這樣,詩人無憂無慮、無牽無掛、超然無我。此樣的“閒”人在此樣的“古”寺、“閒”房中活動,奠定了全篇“閒”的基調。正是處在這樣的環境裡,詩人才能安然晝寢。
頷聯“睡足無來客,窗空又夕陽。”交待西齋的位置及其環境,在古寺之中,裡面空空蕩蕩,十分幽靜。詩人因“無累”、“心閒”竟然在白晝酣然入睡,而且還睡得很香、很沉,至此,讀者仿佛聽到了輕微的酣睡聲。詩人睡足而醒,起身望著窗戶,窗戶空空,唯見一輪夕陽將要落山。又一天即將逝去,詩人好似感嘆時光逝去而心卻茫然無所適從,徒發一聲嘆息。
頸聯“叢蕉高出屋,病葉偶飄廊。”窗外芭蕉樹鬱鬱蔥蔥,正是茂盛之季,高出西齋。偶爾一片芭蕉葉墜下飄落在廊檐下,為何芭蕉葉凋零呢,原來那是一片枯黃的敗葉。
尾聯“起探風檐立,飛蚊鬧晚涼。”詩人起身站在風檐下,好像望著眼前景體味著什麼,又好像什麼也沒有,只感到身邊蚊子飛來飛去。“飛蚊鬧晚涼”,飛蚊自管鬧,詩人依舊平靜如水。
該詩的後三聯都是描寫黃昏之際的山寺之景,不過選取的角度有所不同。頷聯、頸聯是從屋內這一角度來展開,因為沒有來訪的客人,所以作者不必擔心繁瑣的應酬,睏倦了,便美美地睡上一覺。夕陽從窗戶中斜照過來,窗外的芭蕉長得很高,黃葉偶爾飄落。尾聯兩句是從屋外的角度來描述的,作者起身來到走廊上,探探風大風小,只見蚊蟲亂飛,感到一股黃昏時的涼意。這後六句描寫西齋晝臥的悠閒生活,與首句“餘生已無累”遙相呼應,反映了作者無牽無掛、散淡閒適的精神境界。作者寫黃昏之景是描寫僧人修行生活的鋪墊,寫景與抒情有機結合。“餘生”、“古寺”、“閒房”、“夕陽”、“病葉”、“晚涼”等詞語出現在詩中,勾畫出一種悲涼、肅殺的意境。
編輯本段作品感情
詩中寫景,以外物的“動”襯托詩人內心的“靜”。無論是“叢蕉”、“病葉”還是“飛蚊”都是在為詩人寫心。詩人何以如此清淨、悠閒呢?這是因為詩人心無掛礙。何謂“掛礙”,“掛”指四面的障礙,障於前後左右上下,而令人進退無途。忙忙碌碌的人們總是被各種各樣的事牽掛,難以做到無累、無礙,難以用一顆平靜的心來親近自然,無緣感受落葉的飄零,無緣體會沉寂帶來的快樂。

作者簡介

惠洪,俗姓彭(一作姓喻),一名德洪,字覺范。宜豐縣橋西鄉潛頭竹山里人。宋代著名詩僧。自幼家貧,14歲父母雙亡,入寺為沙彌,19歲入京師,於天王寺剃度為僧。當時領度牒較難,乃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為己名。後南歸廬山,依歸宗寺真靜禪師,又隨之遷靖安寶峰寺。惠洪一生多遭不幸,因冒用惠洪名和結交黨人,兩度入獄。曾被發配海南島,直到政和三年(1113)才獲釋回籍。惠洪精通佛學,長於詩文,著述頗豐,尤以《冷齋夜話》最著名。成語"滿城風雨"、"脫胎換骨"、"大笑噴飯"、"痴人說夢"等典故均出於此書中。宜春歷代詩人的詩作,僅惠洪的《鞦韆》詩被收入《千家詩》中。其題於宜春城北崇勝寺的一首詠竹詩,深得黃庭堅等歷代詩家讚賞,以宋詩精品被收入《宋詩鑑賞辭典》。建炎二年(1128)去世。遭遇雖然坎坷,惠洪卻處之泰然。身為和尚,時作綺語,因詠"十分春瘦緣何事,一掬歸心未到家"(《上元宿百丈》)句遂得"浪子和尚"之稱。黃庭堅對他甚為推重,贊其韻勝不減秦觀,氣爽絕類徐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