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收集、注釋有關歌詠習家池的詩詞以外,本書還在《代前言》《代後記》中詳細解說了習家池的歷史變遷、主要歷史人物、襄陽城的名勝及典故來源,史料充沛,詩歌豐富,生動展現了歷代詩人詞人歌詠習家池的風雅之事,是一本內容詳實而史料豐富的文學整理作品。該書集於2013年6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
作品簡介
獨有習家池上月不隨江水向東流(代前言)襄陽位於漢水之濱,因地處襄水(今南渠)之陽而得名。早在60萬年前,人類先祖就在這裡繁衍生息。襄陽築城始於西周,擁有2800多年的建城史。
襄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在建城28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養育了一代帝師習融,“允冠百王”的光武帝劉秀,一代名相諸葛亮(臥龍),三國名士龐統(鳳雛),魏晉隱士司馬徽(水鏡先生),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孟襄陽),張繼、杜審言、文學家皮日休,北宋著名書畫家米芾(米襄陽),東方聖人釋道安等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在《三國演義》120回故事中,有32回發生在襄陽。
襄陽地處秦嶺大巴山余脈,被漢水分為南北兩城,南為襄城,北為樊城。襄陽交通發達,自古即為交通要塞,素有“南襄隘道”、“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稱,歷代均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分南郡、南陽兩郡各一部分置襄陽郡,治所在襄陽,其時轄地在今湖北省襄陽市區、南漳縣、宜城市、宜昌市當陽縣、遠安縣等一帶,以後襄陽為歷朝郡、州、道、府之治所。
晉朝時期,入為荊州治所。南北朝時期,梁國置為南雍州,西魏改為襄州。
隋朝時期,改為襄陽郡。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高宗李淵平定王世充後,改為襄州,因原隋朝舊名而領襄陽、安養、漢南、義清、南漳、常平六縣,州置山南道行台,統交、廣、安、黃、壽等二百五十七州。
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撤酇州,以陰城、谷城二縣來入屬。唐朝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罷行台為都督府,督襄、鄧、唐、均、淅、重七州。
據《襄陽府志》記載:唐太宗時,全國按山川地形分為10個“道”,山南道治所在襄陽;唐玄宗時,全國分為15個道,山南東道治所也在襄陽,轄襄州、商州、唐州、鄧州、隨州、郢州、復州、荊州、峽州、歸州、夔州、萬州、忠州、金州、均州、房州等共16個州,所轄區域包括今武漢市漢陽以西的湖北省中部、西部9個地級市、州,河南省南陽地區,陝西省安康地區、商洛地區,四川省、重慶市的萬縣地區和涪陵地區的一部分,大約有78個縣、市的國土面積。
……
作品導讀
第一章不如飲酒高陽池日暮歸時倒接籬
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黃耀輝同志撰寫的《襄陽賦》最能反映襄陽市的精神風貌,現全文引用如此。黛色參天,十里青山負郭;波光入戶,一江碧水穿城。惟我襄陽,卓爾不群。斯乃荊州古治,風雲三國故地;華中大邑,歷史文化名城。源溯周藩,建城垂三千載;根追楚塞,築壘於漢江濱。地處南北交匯,位於華夏腹心。九州方圓,得“中”獨厚;四海風煙,別開妙境。但看沃野膏壤,蒸騰中原氣象;甘霖時雨,澤潤秦巴風情。嶺上風輕,飄來洞庭漁歌;天心雲淡,移去太湖帆影。誠所謂南北交融,東西貫通,天下樞機,水陸要衝。向以商貿大埠馳名,南船北馬而商賈雲集;代以軍事重鎮著稱,楚劍秦弓而兵家必爭。
鳥鳴在樹,魚躍於淵,天厚襄陽,美在山川。亦靈亦秀,可方玉簪羅帶;亦雄亦壯,無輸虎踞龍蟠。“楚山橫地出”,詩家驚嘆不已;“漢水接天河”,民眾想像非凡。一片好山好水,幾多美景美談。仙姝解佩,霧籠漢皋;卞和抱璞,鳳鳴荊山。龍飛白水,光武中興而漢簡生輝;馬躍檀溪,玄德脫險而水鏡薦賢。瑰麗矣,奇詭矣,山光水色,隨風雲變幻;美談佳話,共歲月流傳。漫漫長史,層層積澱,厚重底蘊,豐富內涵,遂看山之魂魄,恢弘歷史活劇;水之氣韻,貫穿人文畫卷。
天高地厚,水遠山遙。心馳燦燦星河,神追代代英豪。立國蠻荒,熊繹篳路藍縷;垂範子民,楚人堅韌勤勞。銜冤伏劍,伍員精忠剛烈;崩雲裂岸,吳江怒浪狂潮。孔明對策草堂,扇底風雲滾滾;羊公遺愛民間,碑前淚雨瀟瀟。築城拒虎狼,韓夫人大智大勇;破敵復襄陽,岳武穆奇陣奇招。除奸佞而還李唐社稷,張柬之雷霆手段;守孤城而抗蒙元鐵騎,二忠烈冰雪情操。李自成襄京稱王,鞭揮千條閃電;王聰兒鄂北舉事,旗卷萬壑狂飆。二師傳薪,蕭楚女功銘赤幟;長山殉國,張自忠血浸戰袍。首義烈士,楊洪勝英名標青史;航天勇士,聶海勝寰宇領風騷。
……
一、山公出何許往至高陽池
1.郭茂倩收入《樂府詩集•雜歌謠辭》的《山公歌》一首
山公出何許?往至高陽池。日夕倒載歸,酩酊無所知。時時能騎馬,倒著白接籬。舉鞭問葛強,何如并州兒?
2.郭茂倩簡介
郭茂倩(公元1041-1099年),字德粲,宋代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為萊州通判郭勸之孫,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祖籍太原。編撰有《樂府詩集》一百卷,不僅給後人提供了豐富的樂府詩,也是研究樂府詩的重要著作,“徵引浩博,援據精審,宋以來考樂府者無能出其範圍。”
《樂府詩集》把樂府詩分為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和新樂府辭等12大類;其中,又分若干小類,如《橫吹曲辭》又分漢橫吹曲、梁鼓角橫吹曲等類;相和歌辭又分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嘆曲、平調曲、清調曲、瑟調曲、楚調曲和大曲等類;清商曲辭中又分為吳聲歌與西曲歌等類。在這些不同的樂曲中,郊廟歌辭和燕射歌辭屬於朝廷所用的樂章,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都較少可取成分。鼓吹曲辭和舞曲歌辭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藝術價值較差。但總的來說,它所收詩歌,多數是優秀的民歌和文人用樂府舊題所作的詩歌。在現存的詩歌總集中,《樂府詩集》是成書較早,收集歷代各種樂府詩最為完備的一部重要總籍。
3.《山公歌》簡析
歌中所唱的事情,當發生在西晉永嘉三年(公元309年)、永嘉四年(公元310年)間,當時,四方寇亂,天下分崩,王威不振,朝野危懼。山簡以鎮南將軍,都督荊、湘、交、廣四州諸軍事,假節,鎮守襄陽。他在襄陽,優遊卒歲,唯酒是耽。每出遊嬉,多至習家池,置酒輒醉,因仿佛高陽酒徒故事,名習家池為高陽池。時人編了這首歌,歌中生動地描寫了山公的醉態,反映了那個時代封建士大夫放浪形骸,“優遊卒歲,唯酒是耽”的生活。歌詞詼諧有趣,流布眾口,非常有名,一直傳唱至今。
……
第二章當昔襄陽雄盛時山公常醉習家池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儘管離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許多詩篇還是被人們所廣為傳誦。唐代的詩人特別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聞名的偉大詩人,除他們之外,還有其他無數的詩人,像滿天的星斗一般。這些詩人,今天知名的就有二千三百多人。他們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詩》中的也還有42863首。
唐詩的題材非常廣泛。有的從側面反映當時社會的階級狀況和階級矛盾,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有的歌頌正義戰爭,抒發愛國思想;有的描繪祖國河山的秀麗多嬌;此外,還有抒寫個人抱負和遭遇的,有表達兒女愛慕之情的,有訴說朋友交情、人生悲歡的等等。總之,從自然現象、政治動態、勞動生活、社會風習,直到個人感受,都逃不過詩人敏銳的目光,成為他們寫作的題材。
在創作方法上,既有現實主義的流派,也有浪漫主義的流派,而許多偉大的作品,則又是這兩種創作方法相結合的典範,形成了我國古典詩歌優秀傳統。
……
一、山公不可遇誰與訪高陽
1.李百藥《王師渡漢水經襄陽》
導漾疏源遠①,歸海會流長。延波接荊夢②,通望彌沮漳③。高岸沉碑影④,曲漵麗珠光⑤。雲昏翠島沒,水廣素濤揚。閱川已多嘆,遐睇幾增傷⑥。臨溪猶駐馬⑦,望峴欲沾裳⑧。喬木下寒衣,亭林落曉霜。山公不可遇,誰與訪高陽⑨。
注釋
①漾:漢水源出陝西寧強縣東北嶓冢山,初出山時為漾水,通過疏導,東北流經陝西沔縣西南合沔水,又東經褒城,以下才叫漢水。《尚書•禹貢》有“嶓冢導漾,東流為漢”之語。
②荊夢:泛指荊州雲夢一帶。
③沮漳:即沮漳河,泛指荊襄一帶。荊楚:荊州、雲夢。沮漳:沮水出湖北保康縣西南、東南流與漳水合,又東南流經江陵縣西境入於長江。漳水源出湖北南漳縣西南之蓬萊洞,東南流經鍾祥、當陽合沮水為沮漳河,這裡泛指荊襄一帶。《左傳•哀公六年》:“江、漢、沮、漳,楚之望也。”
④高岸沉碑:即杜預沉碑事。杜預,西晉時著名的政治家、學者,滅吳統一戰爭的統帥之一。為鎮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長期駐襄陽。襄陽城西北十里有萬山,其下有沉碑潭。《晉書•杜預傳》:“預好為後世名,常言:‘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刻石為二碑,紀其勳績,一沉萬山之下,一立峴山之上,曰:‘焉知此後不為陵谷乎'”至今仍為人所傳聞。
⑤曲漵麗珠:曲,河灣。漵,水邊。此處有解佩渚,流經萬山腳下的漢水邊有解佩渚。據《襄陽府志》載:鄭交甫在這裡遇二女佩兩珠,大如荊雞之卵。交甫索佩,二女解佩以贈,轉身走了十來步,佩和二女皆不見了。另《列仙傳》載:“江濱二女者,不知何許人,步漢江濱,逢鄭交甫挑之。不知神人也。女遂解佩與之,交甫悅,受佩而去,數十步,空懷無佩,女亦不見。”這一故事成為典故在文學作品中運用,詳見《臨漢文史考析•穿天節與解佩渚》。
⑥遐睇:向遠處流盼探望。
⑦溪:檀溪,在襄陽西。古時為湖沼深溪。《三國志•先主傳》注引曰:“備屯樊城,劉表禮焉,憚其為人,不甚信用。曾請備宴會,蒯越、蔡瑁欲因會取備,備覺之,偽如廁,潛遁出。所乘馬名的盧,騎的盧走,墮襄陽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備急曰:‘的盧,今日厄矣,可努力!'的盧乃一躍三丈,遂得過”。“臨溪駐馬”,是化用這個典故,寫自己憑弔檀溪遺蹟。
⑧峴:指峴首山。《晉書•羊祜傳》載:“祜樂山水,每風景,必造峴山,置酒言詠。”嘗對從事鄒湛等說:“自有宇宙,便有此山。古來今往不知有好多人登臨此山,皆湮滅無聞,使人悲傷,如死後有知,我魂魄猶登此山。”湛說:“公德冠四海,威望學問,令人敬佩,必與此山俱傳。”羊祜死後,為紀念他的政績,“襄陽百姓於峴山祜平生遊憩之所建碑立廟,歲時饗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預因名之為墮淚碑。”
⑨山公、高陽:即山簡、高陽池。《史記•酈生陸賈傳》載,漢酈食其自稱“高陽酒徒”,謁劉邦受到禮遇,助漢軍占齊七十餘城。後遂以為詠豪放嗜酒之士的典故。
2.李百藥簡介
李百藥(公元565年---648年),隋末唐初詩人,字重規,定州安平(今河北安平)人。身為名門子弟,經歷非常坎坷。他幼年多病,但博學強記,七歲能文,號為“奇童”,其父李德林隋文帝時任內史令(宰相)。皇太子楊勇召他為東宮學士(太子通事舍人兼學士);隋煬帝即位,李百藥失寵,出為桂州司馬,旋即解職還鄉里。曾參加隋末農民起義。入唐,又遭李淵猜忌,流放涇州。李世民即皇帝位,重其才名,召拜中書舍人,授太子右庶子,此時他已年過花甲。以後多次拔擢,成為李世民身旁的文學重臣。死後諡號“康”。他性情疏悅,酒量很大,才華橫溢,酷愛文學,猶長五律。其詩通俗順口,即使是樵童牧子,也會吟誦,他還是二十四史《北齊史》的編撰者。《全唐詩》收其詩二十餘首。
3.《王師渡漢水經襄陽》簡析
此詩主要是寫景抒懷,語言剛健洗鍊,多用襄陽掌故。有人認為這首詩並非李百藥所寫,而是王師所寫,即此詩的標題應為王師《渡漢水經襄陽》,這種說法並非沒有道理,因為《全唐詩》中此類的張冠李戴的失誤很多。但是,從語言風格上看,這首詩其實應為李百藥所作。他非常熟諳襄陽的掌故,此詩使用襄陽掌故頗多,也可以作為此詩為李百藥所作的佐證。
李百藥《渡漢水》云:“東流既渳渳(拼音:mǐ),南紀信滔滔;水激沉碑岸,波駭弄珠皋。含星映淺石,浮蓋下奔濤;溜闊霞光近,川長曉氣高;檣烏轉輕翼,戲鳥落風毛。客心既多緒,長歌且代。
……
……
作者簡介
邱學永,男,1987年擔任高中教師;1990年9月至1993年7月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專業讀碩士研究生;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專業在職學習;2005年9月至2008年7月在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在職碩士研究生班經濟學專業學習。已出版有《房地產市場操作技巧》、《房產市場縱橫談》、《論國有土地使用權抵押法律制度》、《天下第一內蒙奇蹟》、《綠色青海迷人風采》、《多彩貴州投資熱土》、《魅力山西中部崛起》、《京畿重地無限商機》、《大美吉林永續環境》、《活力江蘇勇立潮頭》、《花園福建香飄兩岸》等專著。
基本信息
作者:邱學永出版: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編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責任編輯:徐榮
裝幀設計:王成軍吳曉莉
印刷: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本:710×1000mm1/16
字數:300千字
印張:19.00
版次:2013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3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