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語言文學元典》

《莊子——語言文學元典》《莊子——語言文學元典》
《莊子——語言文學元典》是蔣鵬、徐靜、王書一先生編著的語言文學莊子研究文集。全書共包括“百花競妍百家爭鳴”、“以虛勝實以實喻道”、“通觀全局協調整體”、“出言野而脫俗吐語諧而不稽”、“點紅萬綠以少勝多”等三十多篇文章。該書的出版,對弘揚國學、傳承母語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該書於2014年9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蔣鵬、徐靜,均出生於1938年。一對從教高中語文30餘年的夫婦。合作撰寫了《孟子雄辯思維軌跡尋蹤》、《中學魯迅作品中婉曲修辭釃炎》、《必須重視形成自讀意識》近70篇文章。多篇文章在《語文學習》、《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語文月刊》等刊物上發表。《報劉一丈書問題質疑——兼談文體劃分的標準問題》榮獲1989年全國中學語文研究會優秀論文獎。《試論中學語文中<史記>傳記文學的典型環境》榮獲1991年蘇魯豫皖中學語文研究會論文金獎。1992年11月《鹽阜大眾報》曾以“教壇並蒂蓮”為題作專版介紹;2014年3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發行的24萬字的《豐碑屈原》面世。
王書一,出生於1963年,中學高級教師。著有《中國書法時尚》、《書法教程》、《書法風格與個性關係》、《毛筆楷書99法》、《隸書三字經》、《毛筆行書二十要訣》、《硬筆書法百字功》等。文章《興趣記憶在教學中的運用》、《把握主筆》獲省級論文二等獎。書法作品獲1995年“三國文化”書賽成人組銀獎,1997年“流行書風”書賽青年組金獎。書作及個人傳略入編《中國藝術名人大辭典》。

基本信息

編著:蔣鵬徐靜王書一
出版: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編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六里橋北里甲1號
責任編輯:紅玉
印刷: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本:710×1000mm1/16
字數:210千字
印張:14
版次:2014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48.00元

作品導讀

百花競妍百家爭鳴(代前言)
——試論中語諸子散文中的形象論證
(此文曾發表於安徽師範大學1992年第5期《學語文》雜誌上)
在人教社曾編印的初高中12本《語文》中,直接選自《論語》、《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諸子散文的,有近二十篇(段)課文。而產生於列國紛爭、社會動盪中的諸子散文,本來大多就屬記載各學派思想見解、要求主張的議論文體。我們從多年教學中發現,諸子散文之所以成為我國悠久文化中燦爛明珠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論理思維特徵並非當今通行的邏輯思維,而是較多地採用了形象論證的方法。
目前中學議論文教學(包括寫作)的勢態喜憂共存,為了更好地繼承古代文化遺產,更好地改革與完善當前的議論文教學,本文擬就中語中諸子散文形象論證的主要類型及其作用,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1、運用假言設例的典型性,使論證生動可感。
當今,似乎普遍定論的觀點認為:“論據真實可靠,論點就令人信服;論據靠不住,論點就成了‘空中樓閣’;論據不全面、不充分,論點就缺乏說服力。”然而,我們看到中語諸子散文中用以論證論點的論據,不少就是作者特意構想出來的,毫無真實性可言,但其論證竟達到了出奇制勝、妙筆生花的效果。
比如《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就是通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和“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委而去之”的兩重反常性設例,通過這假言的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的層遞比較,從而形象而可感地闡明了“得道多助”的抽象道理。又如《孟子•魚我所欲也》後半部分運用了“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與“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兩個貧富尖銳對立的設例,通過假言虛設的正反對比的兩個論據,從而,論證了“捨生取義”的重要性。此外《韓非子•五蠹》中,也用了“今人有五子不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的假言平均值設例,論證了他“人民眾而財貨寡,……故民爭”的未必本質的論點。還有其它如用得較多的比喻手法的論證,也自然包含有假言設例的典型性。
我們看到上述用以證明論點的論據,並不算是真實可靠的,而其論證結果卻都非常充分、服人,究其原因就在於:這些假言構想的論據,都具有論理的典型性,自然會比一般的真人實事更具有說服力量。
2、運用古老傳說的權威性,使論證充實信服
諸子百家中的各派為了宣揚自家的見解主張,並論證本派策略觀點具有認識的真理性和實踐的現實性。所以,還常用一些有相當影響的傳說,作為論理的有力依據,以使論證具有權威性。
比如《韓非子•五蠹》中,作者先列舉了上古有巢氏的“構木為巢”、燧人氏的“鑽木取火”等,後又用了舜“修教三年,執於戚舞,有苗乃服”與“共工之戰,鐵鑽短者及乎敵”等兩組傳說,前一組用以證明“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正確觀點,後一組又用來論證“事異則備變”的常規道理。又如《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作者又運用了“舜發于田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易舉於魚鹽之中……”等論證,通過這一個個相關的傳說,採用歸納推理的方法,論證了人要負擔重任、有所作為、成就大事,就必須在思想、生活和行為等方面都經受一番艱苦,甚至痛苦的磨鍊。按理說這一組組古老的傳說,是很難一一證明其可靠性的,但將這些相關的、有影響的傳說集中起來,所突出強調的觀點便令人信服了。
誰都知道傳說本是人們口頭流傳而並無文字可考的說法,按照現代議論文章法要求,是無論如何不能作為論據的。但是,在我國古代思想史及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諸子散文,卻經常將一些重要人物或重大事件的傳說,適時地、合度地穿插到有關論據中去,其效果不僅沒有,也不會喪失議論的科學性、嚴肅性,而且,還會增強議論文的廣度與深度,從而增添其可信性與權威性。
3、運用寓言神話的文學性,使論證形象傳神
諸子前期的不少重要人物,本身就有極高的文學才華,很善長藉助形象或故事表白自己的意向,這集中表現在將寓言、神話或故事等一類民眾性文學精品,巧妙地鑲嵌到議論文章中去。
用寓言說理最有成就的,當推《莊子•庖丁解牛》。原文本是《養生主》里五個喻證中的第一例。這裡面時、地、人、事的全部要素都清楚明白,形象更是栩栩如生,真是如入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莊子就善長寓理於事、以事釋理,事件敘述描寫完了,其道理也就不言自明了。當然,這中間更多一些大膽的想像和誇張罷了。我們認為這文中的“依乎天理”與“因其固然”,既是描寫庖丁動作形象(“技”)的,也更是點明庖丁的成功經驗(“道”)的!所謂深入淺出、出神入化,難道這不是最好的例證嗎?其它又如《列子》中的《愚公移山》、《韓非子》中的《守株待兔》、《濫竽充數》、《呂氏春秋》中的《刻舟求劍》、《引嬰投江》,還有《淮南子》中的《塞翁失馬》等等,這些寓言構思奇特而文筆簡煉,形象動人而意味雋永。它們以其驚人的藝術感染力,突破各種門戶的偏見,成為歷代人家喻戶曉、人人熟知愛用的語言精華,這不能不說是諸子百家創造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附產品之一。
中學諸子散文中,還有運用神話和笑話作為論據的例子。比如眾所周知的《列子•愚公移山》,最後就寫進了神話:“操蛇之神聞之,……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這裡運用神話,是在“山不加增”與子孫“無窮匱”二者對比的前提下,作為人的意志的延續而出現的。再如韓非的《南郭處士》與選自三國《笑林》中的《執竿入城》,就合編在國中第四冊《笑話二則》一課中,這就說明“濫竿充數”的笑話,原也是作為論據材料的。
我們說寓言、神話和笑話,都是文學作品中的不同體裁,都是屬於作者對現實生活曲折的藝術反映形式。它們決不拘泥於生活的真實性,但卻具備高於生活的浪漫主義的典型性,就其欣賞價值來說,優秀的文學作品就完全具有比議論文章大得多的懾服人心、令人尋味的藝術魅力。在這一點上,正是我們當今的議論文比起古代諸子散文大為遜色的重要方面。
4、運用多種修辭的藝術性,使論證鮮明靈動
用特殊的、非同一般的材料作論據,又巧妙地處理各論據間的關係,這只是上面談到的諸子散文在運用論據上實施形象論證的一個方面;而諸子散文在處理總論點與分論點、諸分論點,乃至論證與結論間的多重關係,常常都藉助多種修辭手法,以增強形象論證的效果。
比如《孟子•莊暴見孟子》中,總的論點應是“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但文章入題後,是在通過“獨”與“人”、“少”與“眾”的兩次對比發問後,將談論音樂遷移到議論快樂上去。這是運用多音漢嘆字特殊的異音、異義,巧妙地偷換了論題。接著又通過細膩描繪“鼓樂”、“田獵”的與眾、不與眾的場面對比,得到“與眾”方為“快樂”的初步結語。轉而又推進一步,通過“今王與百姓同樂”的前提,最後得到照應其開頭的“則王矣”的結論!應該看到,孟子的雄辯技巧,也是得益於他嫻熟的修辭技藝的。
又如《荀子•勸學》中,在從開頭到結尾不長篇幅里共用了二十多個比喻,其間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意義和應持有的態度;如果捨棄了比喻,則全文近乎蕩然無存。此文更可貴的是在設計了這樣多比喻的前提下,還精心組織形成了第一段以整句與散句相交錯的特色,構成了第二段以動作形象排句排比的氣勢。還鑄煉了第三段中的以近義或反義的對偶、對應、對比的許多千古名言警句。一篇不長的議論文有如此集中精美的修辭現象,在本來就很講究文采的諸子散文中,也是很難多得的典範之作。
我們說講究文采、刻意修辭,是諸子散文固有的另一個共同特點。從《左傳》開始就強調:“言之無文,行之不遠。”而修辭本身從來就不只是語言技巧問題。而諸子散文如此重視修辭,應看作是它的形象論證得以實現的又一重要光點所在!
產生於兩千年前左右,社會大變革期間的諸子散文,是祖先文化史上一個光輝里程碑,而我們今天又處於歷史轉變的關鍵時刻,完全有理由,也有責任開創出更無愧於時代的、更燦爛的優秀的文化。
諸子散文的發展線索是:“由說理簡括趨於詳細,文辭簡約趨於富瞻。”“兩千多年來的政論文和學術論文都繼承了這個優良的傳統。”難道我們還要重走發明火藥而又引進槍炮的痛苦老路嗎?
當今,中學議論文教學憂的方面是,“架空”的現象並不在少,而其寫作教學也是大而化之,寫出來的文章多數乾癟、枯槁。而喜方面卻是,一些自發寫作的雜文倒頗為出色。其原因是:他們有寫作的欲望,有深切的感受,也能有新巧的構思,也會施展形象性,這難道不令我們在驚喜之餘,認真總結反覆思考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