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國家稅務志》

《荊門國家稅務志》

《荊門國家稅務志》是以荊門為立足點,通過大量翔實的檔案資料和真實的口碑史料,對荊門稅務(國稅)20多年來的活動歷史,通過機構沿革、稅收征管改革、稅務執法稽查、稅收稅源控管、稅收信息化建設、幹部隊伍建設等方面內容,從多側面、多層次、多角度,全面、系統地進行反映,逾百萬字之巨,為廣大讀者展現出一個與時俱進的荊門國稅,一個文明效能的荊門國稅,一個鮮活多彩的荊門國稅。本書於2012年8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

基本信息

《荊門國家稅務志》圖書簡介

素有“荊楚門戶”之稱的荊門地處湖北腹部,是一個以重化工業為主導的城市,是湖北省重要的石油加工、化工原料、建材工業基地,其石化、建材產業集中了全市三分之二的企業和資本。重化型的產業結構支撐著主要經濟稅源的同時,也帶來了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問題。2007年1月,在中共荊門市委六屆三次全會上提出,把循環經濟作為荊門新一輪發展的總抓手。荊門市被確定為國家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市,也是湖北省唯一的試點城市。市委、市政府把循環經濟作為調結構、轉方式、促投資、保增長的重要措施,落實循環經濟項目260個。通過示範試點,抓工業園區建設,抓節能減排,抓“六大”循環產業鏈,預計為企業帶來600億元以上的經濟效益。毫無疑問,循環經濟產業鏈工程的實施,將為荊門的經濟稅源注入新的活力,也將給荊門的國家稅收帶來新的增長點。
《荊門國家稅務志》的編纂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客觀、真實地記述荊門市稅務(國稅)的發展歷史和現狀,力求做到時代性、地方性、資料性。
本屆編纂的志書斷限時間上自公元1984年,下迄公元2007年,屬荊門市稅務(國稅)部門第二次編纂的部門志。本志書的編纂工作是根據荊門市政府關於全市第二屆二級修志工作的部署和《荊門市第二屆市縣(事、區)二級地方志編纂方案》(荊辦文[2007]38號檔案)的要求,於2008年4月正式起步的。本志書主筆對初始目錄內容進行全面調整,保留其合理部分,剔除其重複部分,更改其相左部分,增加其遺漏部分,以綱目體例結構,將目錄內容詳列至篇、章、節、條、款、項、目,呈送市局各位領導及各業務科室(中心)負責人審閱,廣泛徵求意見。接著,根據調整後的目錄內容對一稿進行全面取捨、增刪、修改、錘鍊、潤色,甄別文字差錯,勘正語法病句,核對各個數據,至此(送審稿)方才脫筆,隨即送《荊門國家稅務志》編纂委員會進行審閱。
歷史是凝固的現實,現實是流動的歷史。盛世修志,以史為鑑。編纂《荊門國家稅務志》的根本初衷,在於“存史、資治、教化”。

導讀

《荊門國家稅務志》(1984-2007)是繼1989年12月面世的《荊門稅務志》(1644—1987)之後又一部反映荊門地域稅收活動歷史的部門志。
20多年來,荊門的稅收工作以及其他各項工作同共和國鏗鏘有力的改革開放脈搏一起跳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1994年那場以分稅制為標誌的稅收制度改革,以及之後跟進的征管制度改革,更是新中國建立以來經歷的一場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內容最深刻的稅制改革,反映在這方面的歷史資料更是林林總總,車載斗量。《荊門國家稅務志》如何把握歷史的切入點,儘可能使上書的資料做到突出重點,詳略得當,而力避事無巨細,面面俱到?《荊門國家稅務志》目錄設計了稅制稅種、徵收管理、稅務管理、機構沿革、隊伍建設等五篇及大事記,計二十一章七十九節二百九十八條及附錄二輯,其中涉及稅制稅種、徵收管理、征管改革、稅收執法等方面的內容有二篇九章三十六節一百一十九條,占總節條的40%,並將“稅制稅種”列為重篇之首,以此開宗明義表示本志書需要突出的重點,歸根結底是國家的稅收。毫無疑問,國家設定稅務機構和在稅務機構工作的廣大稅務工作者,其根本任務在於“為國聚財,為民收稅”。本志書通過“稅制稅種”篇,向讀者最直接地反映自1984年以來,國家稅收制度經歷了兩次重大改革,並從此建立起一套適應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新稅制的歷史全過程。

作者簡介

劉煥藻,1938年9月生於廣東中山,1962年從事稅收工作36年,1998年退休。之前,於1989年執筆編纂正式出版上限清代,下限,1987年的《荊門稅務志》。愛好廣泛,先後在國內各級報刊雜誌發表小說、散文,各類理論文章數十篇,計30餘萬字。高級經濟師,荊門文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基本信息

主修:胡宏新
出版:中國文化出版社
網址:http://www.zgwh.cn
總編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執筆:劉煥藻
裝幀設計:許兵
印刷: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本:889×1194mm1/16
字數:1066千字
印張:37.00
版次:2012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230.00元

出版社簡介

中國文化出版社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出版機構,主要出版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經濟管理類圖書和書畫、攝影作品集以及各類學術專著。該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於上海的中華文化書局,1938年遷入香港,1955年更名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為中國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出版了上萬種圖書,業務範圍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中國文化出版社已成為一家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機構。業務包括圖書編輯出版、書刊代理發行、文化學術交流等。附屬機構包括作家委員會、《水墨味》雜誌社、《藝術典藏》編輯部、《中華翰墨》編輯部等。總社地址:中國·香港九龍彌敦道208-212號四海大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