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技術操作規範:重症醫學分冊》

《臨床技術操作規範:重症醫學分冊》

由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中華醫學會編著的《臨床技術操作規範:重症醫學分冊》一書的主要內容有危重病人監測技術、診斷和治療技術、危重患者的院內和院外轉運等。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臨床技術操作規範:重症醫學分冊》《臨床技術操作規範:重症醫學分冊》

《臨床技術操作規範:重症醫學分冊》一書系國家衛生部委託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組織全國著名專家集體編寫的權威性操作規範。全書分危重病人監測技術、診斷治療技術、危重病人的院內和院外轉運等部分。每部分又根據不同的器官或系統、臨床套用等分為不同章節,包括了ICU臨床工作中大部分常用的技術操作。對每項操作的適應證、禁忌證、操作程式及方法、注意事項等方面的內容做了詳細的介紹。本著科學性、實用性的原則,本書對ICU的臨床技術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導與規範作用。

目錄

第一篇 危重病人監測技術

第1章 循環系統監測

第2章 呼吸系統監測

第二篇 診斷和治療技術

第三篇 危重患者的院內和院外轉運

知識點 心電監測

操作步驟演示

一.原理
利用心電監護儀對心臟病患者、各種危重患者、接受特殊治療或手術的患者等進行心電活動監測。通常進行持續的床旁心電監測,以發現致命性或潛在致命性心律失常,可能影響血流動力學的心動過緩或心動過速,監測心肌缺血情況,以隨時了解患者的心臟狀態。
二.方法
1.清潔皮膚可用丙酮或乙醚乙醇混合液進行皮膚準備,必要時剃毛並用細砂皮紙輕輕磨去表皮。
2.電極貼敷部位
(1)標準導聯:兩側鎖骨下以及兩側鎖骨中線第7肋間。
(2)模擬V1導聯:兩側鎖骨下以及胸骨右緣第4肋間。
(3)模擬V5導聯:兩側鎖骨下以及左鎖骨中線第5肋間。
3.連線連線導線並與中心站相接。
4.監測時間根據患者病情需要而定。

注意事項

1.監測內容為心率、心律、ST段變化等。
2.分析ST段的變化時應注意基礎心電圖的ST段狀況。
3.注意心電變化與臨床表現的關係及臨床意義。
4.發現急症情況,及時進行相應處理。
5.注意心電干擾信號,以免誤診。
6.電極貼時間過長,易損傷皮膚,應定期更換。
7.現在的心電監測常伴血壓、血氧等監測,應綜合監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