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好幫手叢書--嬰兒護理ABC》

新生兒的生理性調適 新生兒的身體評估 正常新生兒的需要與護理

育兒好幫手叢書--嬰兒護理ABC 內容簡介

新生兒的護理在倍受重視的小兒科領域中越來越被相關人士所關注。本書前一部分系統地分類描述了新生兒自母體分娩出後所呈現的連續性的生理變化與身體特徵,及相應的護理措施。本書後一部分以新生兒常見疾病及先天性異常為主,依據疾病的特徵詳述其症狀、治療及護理。

本書內容通俗易懂,適合於新生兒病房護理人員及新生兒的父母閱讀參考。

育兒好幫手叢書--嬰兒護理ABC 本書前言

該書出版的主要原由乃因其具有醫療照護上的專業性及獨特性,且應歸屬於產科護理的一部分,而過去在產科護理書籍中對此部分雖略有提及,但均涉獵未深或不甚完整。此外,為配合新生兒病房護理人員及實習護生之需要,遂將此書另編成冊,以闡其精要。

本收共分五章,第一至三章以正常新生兒之生理性調適,身體評估及護理措施為要點,討論新生兒自母體娩出後所呈現連續性之生理變化及身體特徵,並依此匯整出新生兒所需的適當護理,系統性地分類描述,使章節間更具組織及完整性,第四、五章則以新生兒常見高危險疾病及先天性異常為主,依據疾病之病理特徵列點詳述其症狀,治療及護理,以便讀者能迅速掌握學習重點。

本書的特色在於輕巧易於攜帶,方便讀者於臨床實務操作上隨時查閱及套用,且內容以清晰簡潔的方式書寫,配合圖表及實際之照片,強化內容,提高本書的實用性及可看性,在日益擴展而倍受重視的小兒科領域中,期盼本書能以最有效之方式,提供您新生兒科學及整體性護理之概念,在此,對於提供寶貴資料及建議的朋友,還有給予最大支持的家人和讀者,獻上吾人至誠之感謝!

育兒好幫手叢書--嬰兒護理ABC 本書目錄

第一章 新生兒對子宮外生活的調適
一、 對子宮外環境的適應
二、 新生兒的生理性調適

第二章 新生兒的身體評估
一、 出生狀況的評估
二、 新生兒的一般外觀
三、 神經功能的評估
四、 行為的評估

第三章 正常新生兒的需要與護理
一、 維持呼吸道的通暢
二、 維持體溫穩定
三、 預防感染及傷害
四、 供給適當的營養
五、 增進親子關係

第四章 高危險新生兒之護理
一、 新生兒窒息
二、 呼吸暫停
三、 呼吸窘迫症候群
四、 胎便吸入症候群
五、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六、 新生兒敗血症
七、 高膽紅素血症
八、 顱內出血
九、 新生兒抽搐
十、 新生兒感染
十一、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十二、 低血糖症
十三、 低血鈣症

第五章 先天性異常新生兒之護理
一、 唇裂
二、 齶裂
三、 食道閉鎖與食道氣管瘺管
四、 橫膈膜疝氣
五、 臍膨出
六、 膽道閉鎖
七、 肛門閉鎖
八、 尿道下裂
九、 脊柱裂

育兒好幫手叢書--嬰兒護理ABC 文章節選

增進親子關係

出生後頭幾小時,新生兒處於第一反應期,此時的親子目光接觸十分重要。此期間新生兒十分警醒,雙眼睜得大大的,通常會緊盯著其視力敏度(Visual acuity)範圍內(7�D�D8英寸),有臉孔,此目光接觸是建立人類間情感的重要基礎,嬰兒出生後應儘快地讓其靠近雙親的臉部,以便有視覺的接觸。因此,通常會延後執行眼睛的預防性治療,如此將有助於其親子關係的建立。

生產過程亦會影響母親對他們新生孩子親情連結(attachment),一般而言,母親在生產過程中能保持控制能力,可加強這最初的親情連結。反之,若因產程延長、難產、過量的麻醉藥物與鎮靜劑或基他藥物治療等因素,使母親有失去控制的感覺,則會妨礙這最初的親情連結的過程,護理人員可在產後鼓勵母親談有關她失去控制的感覺,或失去自我控制的特定事件,這樣可以消除母親的情緒緊張與焦慮,之後母親才能繼續從事親情連結過程中的情緒投入。

嬰兒與父母間的互動形態往往影響親子依附的關係,因此,成功的母親親情連結(matetnal attachment)的要素是互惠(reciptocity)的觀念,當母親對嬰兒反應,嬰兒必須以有所對應及回饋,如咕咕作聲、眼的接觸、抓握或微笑。正向母子互惠過程,有五個步驟:第一是開始期(initiation),即是嬰兒與母親互動的開始,其次是定向期(orientation),此時會產生對彼此的期望,然後是興奮的促進期(acceletation),嬰兒揮動手腳,發出咕咕聲、眼張大、且面露愉悅之色,之後是興奮的衰退期(deceletation),及迴避期(tutning away),嬰兒將注意力轉離母親,且顯得安靜,此時,企圖以任何方法再引起他的注意都無效。父母需了解嬰兒的此種反應並非表示排斥父母,事實上,在良好的互動中,雙方的注意�D�D�D不注意周期是同時存在的。父母若不許嬰兒有迴避期而不斷的試圖維持視覺的接觸,只會延長嬰兒的迴避期而降低親子互動的機會。

所描述互惠互動的行為,通常是在嬰兒2�D�D�D3星期時觀察到的,護理人員能夠利用這些資料,來教導父母如何和他們的嬰兒互動,能辨認注意周期與不注意周期,同時了解後者並不是對父母的拒絕,以協助父母發展他們為人父母的能力。

在新情連結的過程中,父親也表現出特殊的行為,就是對嬰兒全神貫注、出神、有興趣的感覺。主要特性包括:

對新生兒有視覺上的感知,特別集中注意力於孩子的部分。

觸覺的感知,常表現於期望去抱孩子。

感知不同的特點,並強調嬰兒容貌上與父親相似之處。

知嬰兒是美好的。

發展出對嬰兒有強烈吸引的感覺,使他更加去注意嬰兒。

感受到極度的得意感。

感覺到深深的自尊與滿足感。

這些反應在與嬰兒最初的接觸中是非常強烈的,且由新生兒正常的反射活動,特別是抓握反射視覺的警覺而加強。

母親亦需要去了解父親對新生兒的反應,特別因父親對嬰兒專注的結果而對母親較少明顯的注意,如果雙親能此分享彼此的感覺,每一個人都能珍視對他們孩子親情連結的過程,而避免對別人的需要有不敏感和不了解的不幸衝突。此外,受鼓勵與新生兒建立關係的父親較不會有被排除或被放棄的感覺,因為回家之後,母親的注意力都在照顧嬰兒上。

理想上,在生產之前就必須和父母討論親子互動的過程,如在產前的衛教教室中,增強父親了解他對期待中孩子的自然感受,主要在於看、觸摸及抱一個新生兒的種種未來經驗,可協助父親(expectant fathers)在接受他們身為人父的感覺上,變得更舒坦。必然的,這能支持他們的妻子更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