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紅色的夢》

《粉紅色的夢》

《粉紅色的夢》導演:蔡楚生編劇:蔡楚生主演:高占非談瑛薛玲仙鄭君里。影片描寫一個浪子回頭的故事,宣揚了“天良發現”的改良主義思想。作者在影片中竭力追求的是所謂“詩般的幻夢”和“小資產階級趣味的優美詩情”。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粉紅色的夢》,寫的是一個家庭的故事,丈夫受交際化誘惑離開家庭,在遭遇該女拋棄後幡然醒悟,“浪子回頭”。這就好像續寫了一個“南國之春”的後半部的故事,重點為“棄婦淚史”。還是青年男女的愛情片

當時影響

《南國之春》和《粉紅色的夢》完成上映之時,正是日寇在上海發動“一·二八”侵略戰爭的前後。這兩部影片的上映,立即受到尖銳的批評。年輕的共產黨員,著名的左翼電影、音樂工作者聶耳以“黑天使”為筆名,在《電影藝術》上發表文章,批評蔡楚生的作品是“麻醉階級意識的工具”,勸誡他“不要再做藝術家的迷夢”,希望他“能很快走上一條正確的大道”。尖銳的批評使蔡楚生徹夜難眠。

這兩部電影,探討了愛情的本質,折射出創作者自身的心態與立場。就像一位作家所說:“愛情其實是我們在飄泊無定的生涯中所攀附的立足之地,我們為我們疲憊緊張無根無望的孤寂靈魂尋找的歸宿,它帶有岸的面目,可後來我們卻知,它不過是一條小舟,也同樣隨波逐流。我們大家都是虛弱渺小,誰能拯救誰呢?這是深淵一般的難題,它喚起我們無邊無際的哀絕之感(王安憶《獨語》第137頁)。”這樣一種腐蝕性情緒,在拍攝過程中是很容易產生的。對於懷揣不安的心情,踉踉蹌蹌來到上海洋場的青年蔡楚生說來,寂寥、飄泊無定、辛苦、孤獨地面對遍布最容易失足的陷阱,所以他的愛情,一上來便是沒有歸宿的愛情;影片的情節故事,揭去了羅曼蒂克的愛的面紗,而且必然地,是注定了變舊為新的改良的味道和修修補補的命運。

演員介紹

(圖)蔡楚生蔡楚生

蔡楚生,加入聯華影業公司,正式擔任編劇、導演。先後創作了《南國之春》(1932)和《粉紅色的夢》(1932)。這兩部作品反映出濃厚的感傷情調,脫離了當時的嚴酷現實。受到了左翼電影工作者的批評。在此期間,蔡楚生與他人聯合編導了反映“一二八”抗日的故事影片《共赴國難》(1932)。1933年,蔡楚生參加了中國電影文化協會,被選為執行委員,接著導演了影片《都會的早晨》,標誌著他創作思想上的重大轉變。1934年,編導影片《漁光曲》,以其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轟動影壇,創造了當時中國影片賣座的最高紀錄。影片在1935年2月舉行的莫斯科電影節上獲得“榮譽獎”,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圖)陳思思陳思思

陳思思,17歲時便在石慧主演的《鳴鳳》中扮演婉兒,隨之展開自己的電影生涯。她在《紅燈籠》中扮演豪放而嫵媚的綠林女傑。後來相繼在《雲海玉弓緣》(飾厲勝男)、《雙槍黃英姑》(飾黃英姑)、《三笑》 (飾秋香)、《粉紅色的夢》(飾舞蹈演員)《新聞人物》(飾失身自殺女主角)、《美人計》(飾美艷誘人的騙子)、《紅蝙蝠公寓》(飾梁麗琴)等影片中擔任女主角。《雲海玉弓緣》《三笑》等電影讓陳思思和夏夢、石慧一起成為當時的香港長城影業公司的“長城三公主”,紅極一時。

蔡楚生及其相關作品

蔡楚生(1906—1965)走過的是一條現實主義、電影民族化的藝術創造道路。他編導的影片大都深刻地揭示了近代中國的社會矛盾,控訴舊中國的社會、統治階級的腐敗,傾吐人民大眾的心聲,呼喚黎明解放的到來。主要作品有《都會的早晨》《漁光曲》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