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鳥集》

《笨鳥集》

《笨鳥集》是由王毓康先生所著的文學作品集,該文集收錄了作者的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等作品。該書集於2012年9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作品導讀

大山的品格
—《笨鳥集》序
孫濤
山西盂縣深藏在逶迤的太行山中,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更有一座大山名曰藏山,演繹出了一曲千古傳頌的忠義故事。戰國時代,晉景公重用權臣屠岸賈要滅掉賢臣趙氏全家,趙氏家臣程嬰,以自家嬰兒替代趙氏孤兒,讓屠岸賈實現了對趙氏斬草除根之願,而真正的趙氏孤兒趙武,則被程嬰帶入太行,匿於藏山。15年後趙武長大成人,程嬰告其真相,趙武終於復仇。這個歷史故事經過世人代代相傳,已經成了忠與奸,正與邪,善與惡,迫害與反迫害的永恆主題,烙在了盂縣人的心裡。對於生在盂縣大山裡的王毓康來說,故鄉藏山那個千古流傳的故事,從小就聽大人們講得爛熟於心,而從這個故事中傳遞出的道德良知、為人準則,也就從小浸潤在心底了。
我認識王毓康時,正是“文革”中的1971年春上。我倆如兩片被狂風吹落的樹葉,帶著不同的心理疼痛和頹落的軌跡,落在了同一個地點,成了太原市北郊區通訊組的臨時組員。他是想遠離階級鬥爭的險惡環境,請求調回故鄉而不能,我是戴著臭老九的帽子,作為再教育的對象分配至此。讓掌權的工農領導看中的,無非是我倆的一技之長,刻刻蠟版,寫寫文章。刻蠟版是個辛苦差事,但王毓康卻一筆一划,刻的認真,一如他做人那祥,不去討巧繞彎子。至於我那時寫的文章,無非是照兩報一刊的官話套話,鸚鵡學語,沒有個人意志,也不敢有個人意志,只是讓領導滿意,保住好不容易得到的飯碗罷了。
那年秋天,突然有一日,上級傳采命令,所有黨員,立即到選煤廠禮堂去聽重要報告。後來聽說,那是在黨內傳達我們天天頌祝“身體健康,永遠健康”的副統帥,飛在蒙古上空自我爆炸的檔案。我和王毓康那時還是黨外民眾,自然沒有資格去聽這種絕密檔案。直至那個五七一工程紀要作為林彪罪證,傳達給基層民眾後,我倆才知曉被九大寫進黨章的接班人,和紅太陽翻了臉,向全國人民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雖然,會上照著檔案說套話,但私底下,我與王毓康卻捫心互問:這文化大革命,豈不是矇騙著我們?這場革命,究竟還要革到何年?我倆便是從那時,開始了對“文革”的反思和懷疑。
話說到了1976年,一直沉浸在萬壽無疆頌祝聲中的紅太陽殞落了,不可一世的“四人幫”被抓了,“文革”結束了。但我倆卻遭到了厄運。不是僅僅我倆,在當時的太原市北郊區,受全省清查中極“左”思想的影響,不足二百五十多名的區委機關及公社幹部,一下子揪出5名區委常委和56名幹部,頭上被扣上“四人幫”黑爪牙的帽子,受到了專政、審查和批鬥。雖然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部平反,但那一段黑色歲月,讓我們再次體會到了派性鬥爭的殘酷和極“左”的可怖。也正是在那段日子裡,王毓康那神大山的品格,受到了如我這類受審查者們的尊敬,也受到了審查他的那些運動積極分子的尊敬。即便有人罵他是茅廁里的石頭叉臭又硬,但他堅持不因高壓而給別人胡說,也不因誘導和逼供而給自個胡說的品格,分明就是盂縣太行山里花崗岩石頭的質地,在山風和陽光下,堅硬挺拔,絕不走形。
再往後,我調離了那塊讓我曾充滿屈辱的土地。幾年後,王毓康也榮調省級機關,進入《山西老年》編輯部,多年後以副主編身份退休。當年在太原市北郊區,也曾遇到過在思想上、生活上關心我倆的領導,如王毓康在他這本文集自序中。提到的支左部隊首長肖銀成政委,此君日後調回石家莊步校,成了軍內的黨史理論大家。我也與他一直保持聯繫,可謂良師益友,此處不再贅敘。
…………

作者簡介

王毓康,1940年12月生。山西盂縣人。中共黨員。1961年7月高中畢業後,被選送軍校,畢業於解放軍第二炮兵技術學院。曾任太原市北郊區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區文聯副主席;《太原北郊報》副社長、副總編;宣傳部宣傳科長;區法院民庭副庭長、法庭庭長;《山西老年》雜誌社副主編、副編審。太原市作家協會會員。曾發表小說、散文、報告文學、詩歌等30餘萬字。其中小說《水獺黃氏兒》獲全國老年期刊優秀作品一等獎。《油燈窪的那盞燈》獲雙塔文藝三等獎。8次獲全國老年期刊優秀作品及編輯獎。1962年獲部隊嘉獎。1983年獲太原市政法系統先進工作者二等獎。主編《太原市北郊區民間故事集成》。參編、編審《山西辦事指南》、《獻給旅客的愛》、《交通漫畫》等8部。策劃、編撰電視專題片《津水河畔的拓荒人》等4集,均在山西電視台播出,受到老同志們的歡迎。

基本信息

作者:王毓康
出版: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編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責任編輯:藝興
裝幀設計:李琛
印刷: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本:880×1230mm1/32
字數:180千字
印張:***
版次:2012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32.00元

出版社簡介

中國文化出版社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出版機構,主要出版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經濟管理類圖書和書畫、攝影作品集以及各類學術專著。該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於上海的中華文化書局,1938年遷入香港,1955年更名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為中國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出版了上萬種圖書,業務範圍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中國文化出版社已成為一家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機構。業務包括圖書編輯出版、書刊代理發行、文化學術交流等。附屬機構包括作家委員會、《水墨味》雜誌社、《藝術典藏》編輯部、《中華翰墨》編輯部等。總社地址:中國·香港九龍彌敦道208-212號四海大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