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電影《碧羅雪山》是根據云南籍全國著名作家存文學的長篇小說《碧羅雪山》改編的同名電影,張傑導演,汪普則、娜真葉、積阿迪等主演,2010年6月17日在中國上映,片長98分鐘。這部投資不到400萬元的小製作影片憑著“質樸感人的情感訴說”讓觀眾有了共鳴。
劉傑導演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曾任《十七歲腳踏車》等攝影指導,導演處女作《馬背上的法庭》獲得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後出任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單元評審,他導演的《碧羅雪山》、 《透析》曾被《南方周末》評為最不應忽視的年度國產電影。
電影《碧羅雪山》用戲劇手法真實的反映了少數民族同胞的生活以及與世隔絕的無奈——碧羅雪山下的大峽谷,怒江水在深深的谷底奔騰不息,江邊山上的一個傈僳族小村莊因木扒的婚禮而顯得熱鬧非常。不過讓迪阿魯煩心的是,附近山上的黑熊時常出沒毀壞莊稼,咬死牲畜,但傈僳族供奉的祖先就是熊,無法獵殺保護村民。最後,村民們依依不捨地搬離了祖祖輩輩居住的大山的故事。
劇情簡介
故事講述了碧羅雪山下的怒江邊,傈僳族小村莊世代拜熊為祖,近年來,熊多成患,影響村民生計。青年迪阿魯愛著同村姑娘吉妮,吉妮的哥哥因偷剝了國家保護植物紅豆杉樹皮而被抓。為救兒子,父親要把吉妮嫁給村裡的混混換取彩禮。吉妮求戀人迪阿魯趕快迎娶自己,以幫助家庭擺脫困境,但迪阿魯的爺爺——村裡的族中長老,卻要迪阿魯依照當地的傳統娶寡嫂。吉妮在絕望之中,決定走向深山,以身飼熊,以此換得政府補償……村里歷此創傷,不得不順應號召,離開家園,向山外遷徙。
幕後花絮
·一個好故事到好電影
由廣西電影製片廠攝製出品的《碧羅雪山》能如此精彩,首先得益於有一個好的故事。李華榮就是發現這個故事的人。李華榮介紹,他與雲南省著名作家存文學是好朋友,2006年一次開會機緣,存文學給他看了小說草稿。“當時稿子還沒有列印裝定好,我是流著眼淚把小說看完的。這是一個非常沉重、樸實的故事,當時我就決定要拍成一部電影。”小說改編成劇本的過程也十分辛苦,從2006年到2009年三年時間裡,整整修改了十餘次才最終成形。
·全部啟用非職業演員
2008年9月,廣西電影製片廠找到劉傑,讓他根據存文學的原著《碧羅雪山》拍攝一部獻禮片。劉傑回憶:“我們去得是雲南最偏僻的村子,再往前走就是西藏了,翻過山去就是緬甸。因為語言不通,和當地人沒法交流。其實有點像社會調查,進行了一個月的拍攝,我決定換演員,之前的就白拍了。”
為了保持原汁原味,《碧羅雪山》的演員全部啟用非職業演員。電影中所有的演員都沒有拍過電影,甚至男女主角都沒上過學,更沒見過攝影機了。獲得上海電影節特別嘉獎娜真葉是騙來的女主角,導演劉傑說:“剛找到娜真葉的時候,她甚至沒有乘過車,也沒有看過電影。我們跟她說要演電影后,娜真葉哭著逃走了。我們後來騙她說我們要住到她家裡,吃光她家裡的東西,她菜答應給我們演電影。
·喝高興了才好拍電影
電影拍攝地點位於距離西藏十分鐘車程、距離中緬邊境10公里車程的碧羅雪山下的大峽谷。《碧羅雪山》的對白幾乎全部都是傈僳族語言,幾位演員基本不懂漢語,拍攝全程都要翻譯,語言障礙也是一大困難,由於語言不通,劉傑導演和演員之間靠眼神、笑容來交流,通過翻譯來傳達意思,如果沒有翻譯,他連演員剛剛念的台詞對不對都不知道。
導演劉傑說,在碧羅雪山拍攝對導演的要求是“得特別能喝酒”。“當地人熱情,但你要他們幫你拍電影,得把他們喝高興了。在當地最多一次,一桌五六個人一起喝了11斤白酒。”相關影評
影片《碧羅雪山》通過一個村落“生態遷移”的故事,折射出發展觀念影響下少數民族區域的人心世態,展現了少數民族地區在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國家、社會和傳統宗族之間的複雜關係,同時沒有忽視全球化的在場。整部電影蘊含了豐富的社會文化信息。該影片還突破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中常見的將少數民族形象“奇觀化”和“他者化”的弊端,為未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生產設立了新的藝術標尺。
由於影片跨文化的題旨,冷靜呈現的手法,加上畫面很美、人物純樸,不少人將其稱之為“原生態”電影。《碧羅雪山》的表現手法是自然主義的,但其實充滿技巧。僅舉一例,木扒的妻子過門後,晚上和木扒的妹妹在篝火邊玩鏡子,木扒發脾氣,說:“我娶你幹嘛啊?我是為誰娶的老婆啊?”之後木扒的妻子放牛時,牛掉下山溝摔死,她因此被木扒的父親大罵。木扒二話不說拿出四千塊錢,讓父親拿著別再罵人——老爺子立刻喜笑顏開,說那快去弄點牛肉來吃吧(這裡全場爆笑)。而沒過多久,木扒的妻子就大了肚子……沒有一場戲表現木扒的妻子從不願同房到小鳥依人,但風輕雲淡下,其實都是故事。更別提木扒給父親的錢,正是他偷紅豆杉樹皮所得,為推動之後的劇情埋下了伏筆。
而片中人物的純樸,其實也來自導演對非職業演員的出色調動。該片的女主角連電視都沒看過,更別說電影了;片中的那些家庭成員,其實來自不同的地方,卻演出了親人的感覺。《碧羅雪山》在上海電影節拿下評審會大獎、最佳導演獎是實至名歸,而評審會特別嘉獎片中的男女主角,則更證明了劉傑的出色。
一個令人意外的事實是,《碧羅雪山》是廣西電影製片廠籌備多年的獻禮片。他們能有勇氣如此支持劉傑,以毫不主鏇律的方式完成這個項目,令人敬佩。當然,也正因其特殊的製作背景,劉傑才有可能獲得如此之大的支持——想想那些要從山裡走幾個小時才能來的演員,想想那些熊的戲,其他人恐怕再難複製了。
不過,放在更大的範疇來看,《碧羅雪山》也並非十全十美——它似乎過於符合此類藝術片的敘事模式了;而片中男主角的哭喊、女主角見到黑熊那一笑的特寫,都稍有破壞全片節制的情感表達之嫌。當然,與此次參加上海電影節的絕大多數華語電影相比,《碧羅雪山》的藝術水準明顯和它們不在一個檔次,高出不止一個級別。
影片榮譽
2010年7月,電影《碧羅雪山》在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導演獎、最佳音樂獎、評審會大獎以及評審會特別嘉獎四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
2011年4月28日,電影《碧羅雪山》獲得18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評審會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