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已知彼:洞察自我與他人的心理秘訣》

《知已知彼:洞察自我與他人的心理秘訣》

金錢可能貶值,權力可能削弱,榮譽也可能失去。但能力不會丟失,一旦擁有,一生伴隨,並且會為你賺取更多的金錢,獲取更大的權力,贏得更高的榮譽。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知已知彼:洞察自我與他人的心理秘訣》,這是從實踐中得出的真理。無論你從事何種行業,想要成功的重要前提就是“了解自我,洞悉他人”。對個人來說,《知已知彼:洞察自我與他人的心理秘訣》幫助你洞悉人們的內心世界,從而更好地掌握說服他人的技巧,使你的事業取得更大的成功。對員工和職員來說,《知已知彼:洞察自我與他人的心理秘訣》幫助你改善工作態度和方法,使你以更大的熱情積極地投入工作,從而提升你的業績,為自己贏得更廣闊的未來。對管理者來說,《知已知彼:洞察自我與他人的心理秘訣》幫助你更清楚地了解人心,把握人性,提高洞察力,增強領導藝術與影響力,從而迅速提升你的管理水平,使你成為令人信服的領導核心和精神領袖。

作者簡介

鞠遠華,北京現代華式教育創始人。深層心理分析理論及讚美的十三把“小飛刀”研創者。
兼通實用心理學、人際關係學、口才學,對深層次的心理分析獨有研究。
研究創立的實用性極強的全新課程:《深層心理分析——洞察心理》、《心理現象分析》、《情緒管理》、《人際交往的十三把小飛刀》、《公眾演說技巧》、《職業心態》等,獲得極高評價。
曾親自為海爾、電信、移動、聯通、國航、IBM等數百家國內外知名企業進行培訓,培訓學員十萬餘人,其中企業經理、政府官員一萬多人。
曾親臨商界實戰,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為國內開創實用當眾講話與實用人際溝通技巧培訓的先驅,被譽為中國的“卡耐基”。

目錄

前言
第一章心理剖析
第一節“本我、自我、超我”新釋
本我的兩部分需要
為什麼一個人成名後靈感消失
心理世界的構成
第二節正常、壓抑、犯罪
失戀的心理過程分析
精神病人的心理分析
第三節潛意識
為什麼初戀難忘
為什麼成名後要衣錦還鄉
談論成功朋友的原則
第二章人性分析
第一節本我的利己性
摒棄“損人利己”
理解“利己不損人”
鼓勵“利己利人”
思想無罪
第二節自我的現實性
紅杏出牆——婚外戀現象分析
絕對的權力——培育獨裁者的溫床
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第三節超我的利他性
1.超我將本我引向正確的方向
仇富心理產生於“不公”,而不是“不平”
利他原則最終會帶來個體的利己
2.遵紀守法為自己
要喜歡規章制度
自由與約束
3.規則出效率
“三角債”削弱了競爭力
市場經濟呼喚規則意識
4.為民族和國家遵守規則
人人遵守規則,國家變得強大
守規則,有和諧,危急關頭顯力量
第三章兩面性的正確運用
第一節工作中,更多地表現自我——理智和修養
工作沒有委屈
理智對待顧客的責難
認真對待每一個客戶
熱愛你的企業
熱愛你的工作
要有合作精神
第二節生活中,適當地釋放本我——人要有彈性
家庭是最適合放鬆自己的地方
領導幹部退休後的觀念轉變
女人婚後要轉變觀念
從戀愛到結婚,本我的不同表現
婚姻中的兩個危險期
第四章性相近,習相遠
第一節人之初,性中性
人的差異如何產生
第二節習相遠——重視環境
近君子,遠小人
向成功者學習
加入成功者的隊伍
第三節性相近——相信自己
激發自己的潛能
人人都可以成功
有總結的失敗是成功之母
第五章洞察心理
第一節洞察本我的方法
1.通過“換位思考”體會對方的想法
顯示領導的重要
理解言不由衷的話
2.經過“共同體驗”發現對方的需求
輕鬆的場合,容易說出心裡話
秘密性越高,感情越深
3.透過“表面現象”洞察對方的需要
玩笑透露本我
玩笑“進可攻,退可守”
第二節理解父母,心懷感恩
1.偉大的母親
孝心無價
2.感恩的心
感恩工作
感恩生活
第三節滿足本我,考慮自我
大臣確保烏紗帽的秘訣
讓對方講心裡話的好方法
為什麼家庭聚會越來越少
理想的夫妻關係
第六章提高自我
第一節提高自我的重要性
1.提高自身素質——獲得幸福的重要渠道
金錢不等於幸福
物質與精神
2.提高國民素質——增強國家競爭力的關鍵
教育為本
素質教育是基礎
第二節完善自我,成為高尚文明的人
誠實守信
為文明護航
第三節提升自我,成為健康快樂的人
1.傾訴釋放壓力
自我宣洩
投入工作,忘卻煩惱
2.學會自我解壓
巨觀地看問題
金錢是事業的副產品
3.人生需要目標導航
相信是一種力量
企業需要核心

前言

我們非常幸運地降臨到這顆藍色的星球上,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深邃的天空,遼闊的海洋,高聳的山峰,廣袤的草原,還有千姿百態的動植物,更有形形色色的人……
這是我們能夠看到的五彩繽紛的外部世界,其實,我們還有一個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那裡也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濤洶湧,變化不定,奧妙無窮,令人難以捉摸。它大到可以接納宇宙間發生的一切,小到不能容忍身邊芝麻大的小事,這是一個尚未充分開發的領域,我們對它感到陌生,知之甚少。
然而,這個陌生的世界卻是我們一切思想的根源,它支配著我們的行為,我們必須研究它,了解它,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指導人生。
經過多年的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我將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自我、超我重新解釋並引入套用領域,從實用角度出發,總結出全新的深層心理分析理論。

精彩書摘

第一章心理剖析
第一節“本我、自我、超我”新釋
人的心理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從內而外是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內心深處的想法和需要,是人的本能衝動。欲望、情感等是本我的部分。
本我是有機體對內部環境和外部生活條件的穩定要求,是“沸騰的亢奮慾念”,是“未經馴lN的熾情”,擁擠在心靈深處的大堂里。本我不具有任何是非、倫理、道德因素,它僅僅是“需要”,而不加好壞判斷,因此,本我是中性的。
本我位於心理結構的最內層,是心理結構中最原始、最隱秘的部分。本我的兩部分需要
本我的需要主要分為兩部分:
一是生理上的需要,包括食慾(滿足維持生命之所需)和性慾(滿足繁衍生命之所需)等,生理需要是人類的基本需要,它的要求強烈而直接,難以延緩。古語中的“食色,性也”,即是指此。
餓了,想吃飯——本我;渴了,要喝水——本我;性衝動——本我……
二是精神上的需要,通過別人的讚許而獲得精神上的愉悅感,渴望獲得群體認同感、優越感等,精神需求是人類的高級需要,它也是人類與動物的重要區別。精神需要可以延緩,甚至可以轉移替代。
盼望職位升得更高——本我;渴望人際關係更融洽——本我;希望獲得眾人的讚賞——本我……
本我滿足的兩種渠道
本我的滿足主要通過兩種渠道:直接滿足和替代性宣洩。
直接滿足是簡單的:餓了,吃飽就不餓了;渴了,喝足水也就不渴了。
實際上,本我的許多要求在現實生活中是不能馬上得到滿足的。於是,人們便通過想像,在虛幻世界中找到一個“代理人”,將自己的願望通過替代性宣洩來實現,從而在虛幻世界中得到滿足和釋放。
例如:電影中的感情戲滿足你的情感需要,打鬥場面則是暴力宣洩,滿足征服的欲望。看電影時,你會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己置換成電影中的主角。英雄救美的主題永遠受歡迎,因為男人想像自己是英雄,最終迎娶美女——抱得美人歸,滿足了壓抑內心深處的渴望;女人想像自己嫁給英雄——這正是自己的如意郎君,滿足了在現實生活中無法了卻的心愿……總之,你在觀看電影、電視劇的時候,心中已有傾向性期待,就是本我的潛在流露。
在本我宣洩的移置過程中,如果替代對象是社會文化領域的較高目標,這樣的移置就被稱為升華作用。升華作用使人的本能衝動轉化為社會認可或推崇的較高的興趣與活動,如追求科學知識、文學藝術創作或者從事社會公益事業等,升華作用為人的本能衝動鑿開一條代用渠道,使之得到滿意的流淌。
為什麼一個人成名後靈感消失
替代渠道使得本能衝動既符合社會的崇高理想,又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個人的本能需要。世界上許多大藝術家、畫家、詩人在現實生活中不能滿足本能的欲望,他們只好寄寓於想像性創造。
李白被壓抑的本我在現實社會中無法滿足,於是,他寄情于山水間,他的許多著名詩篇使他的本我在代用的渠道里奔騰釋放。杜甫、白居易、蘇東坡……他們在詩詞中,為自己被壓抑的情感找到了合理的釋放。
生活中的許多失意者也會發現自己的潛在才能:人生體驗,創作靈感流露筆端——孤獨的檯燈下洋洋灑灑地寫日記,憂鬱的神情下吟詩弄句,出口成章……可是,當他們志得意滿,本我能夠得到很好的滿足時,創作才華卻消失了。
就連那些政治家們的豪放詩篇、豪言壯語也多是創業艱難時留下的,而當他們實現自己的偉大抱負後,卻難以寫出那種膾炙人口、震撼心靈的作品了。
失意的人有時間思索,也會促使其深思,成功後,只知享樂,哪有時間思考?
沒有被壓抑的衝動,就難有靈感的火花。這正是許多小品演員、眾多明星成名後創作力低下的重要原因。
自我的誕生過程
人剛出生時僅有生理需要(物質需要),餓了吃,吃了睡。但隨著生命的成長,人慢慢地有了精神的需要(本我的精神需要是後天形成的):怕孤獨,喜歡有人跟自己玩,於是,他的哭鬧開始有了吸引大人注意力的精神成分。周圍人的關心、關注會使他有某種幸福感,也能體會到不被理睬的痛苦,人際關係在他幼小的心靈中開始萌芽了。
此時,大人會用獎勵、給好吃的、顯示不高興等手段,慢慢讓嬰兒懂得社會的一些習俗規則:“要想滿足自己的需要,必須做出某種行為——遵守某些約定。”嬰兒理解並接受了這些約定——“自我”隨之形成。
自我是本我與外界環境之間的中介環節,是心理的“管理機構”。理智、文化、修養、覺悟等是自我的部分,它是本我的“檢查官”和“思想工作者”。
自我是在幼兒期通過父母的訓練、後天的學習以及與外界打交道的過程中形成的。
本我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想得到滿足。可是,人類的社會性決定了一個人在滿足本我的同時,也要考慮他人的本我,這樣,大家才能相安無事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如果不管不顧地任由本我衝動就會導致外界的懲罰,反而增加緊張和痛苦的程度,人只有很好地適應外界環境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和欲望,人與環境的交往要求形成一個新的心理系統——自我。
一方面,自我是本我的檢查官。它將本我的要求加以判斷,一些外界認為是“好”的需要欲望,社會能夠接受,自我會毫不猶豫地滿足本我,於是,人會打心眼兒里高興;還有一些想法欲求,經自我判斷認為是不好的,為社會所不容,不能滿足,自我會阻止或延緩本我的實現,此時,人會鬱鬱不樂。
另一方面,自我是本我的思想工作者。它會在不能滿足本我需要的時候,做本我的思想工作,疏導本我,使它不至於“造反”。
自我是心理健康的關鍵,它總是儘量地、千方百計地按照社會所允許的方式滿足本我的需要。
那么,自我依據什麼來檢查本我的要求?根據什麼來做本我的思想工作呢?根據是——超我。
超我是心理的外部環境。社會制度、法律、規則、道德、習俗等是超我的組成部分。
超我屬於心理的最外一層,人的自我之所以有時會約束本我,是因為有超我的監督。
關於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如何作用和相互影響的,我用幾個事例來說明:
比如,你在開會期間想喝水,這是一個需要(本我),它向檢查官(自我)發出請求:“我想喝水。”自我根據超我的規定進行檢查,得出的結論是:“可以滿足。”因為根據法律、道德、習俗的規定,一個文明人在開會期間喝水是正常需求,於是,自我對本我說:“你可以喝水。”你端起水杯,喝了一口水,本我即得到滿足。
再比如,你在開會期間想吐痰,這也是一個本我要求,嗓子堵得難受,想立刻清理出來,至於清理到何處,本我不管,本我只想立刻滿足。於是,本我跟自我說:“我要吐痰!”自我馬上根據超我進行檢查,結論是:“不行!”因為根據法律、道德、習俗的規定,一個文明人是不能於開會期間在乾淨的地板上吐痰的。於是,你忍住了,這個本我要求沒有滿足,過一會兒,你抽出面巾紙……
如果你一個人正在爬山呢?如果你正騎馬賓士在遼闊的草原上呢?如果你正在大汗淋漓地踢足球呢?恐怕你會立即滿足本我的這個願望,原因是——那時的超我很寬鬆。
以上所說的生理需要,自我判斷簡單明了,滿足起來也輕而易舉,可是,情感上的需求卻複雜得多,需要自我反反覆覆地做本我的工作,還不見得能做通,於是,人們的苦惱也就更多了。
心理世界的構成
根據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間的關係,筆者繪製了一幅心理剖析圖,相信能夠更形象地展現我們的心理世界:
從圖中可以看出,本我——需要,位於心理的最內層,被關在“屋”內,這個屋子只有一個門,門的外面站著自我——理智。自我經常關著門,對一些本我要求橫加干涉,而自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它知道外界有一群士兵正監督著這個屋子,它們手裡都拿著槍(懲罰用的武器),那是超我——道德、習俗、規則、法律。
如果自我將違反超我的本我放出來,超我就會通過懲罰(如:監獄——失去自由,罰款——失去財富)來使個體更多的本我需要無法滿足,從而使個體遭受更大的痛苦。
在超我的威懾下,人的本我會慢慢地與自我好好地合作,時間長了,本我也會理解自我的本意是為了讓個體的需要得到更好的、更長遠的滿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