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戀》

《眷戀》

長影廠攝製的影片《眷戀》,生動地描寫了大慶石油工人和科研人員,針對油井老化、資源減少、產量逐年下降的現狀,以積極的科學態度和獻身精神,大膽探索,進行第二次創業的感人故事。

基本信息

簡介

《眷戀》《眷戀》

影片《眷戀》以全新的角度,把握時代的脈搏,頌揚了大慶總地質師洛峰,在大慶石油管理局領導下,面對油井老化、產量遞減、資源減少的現實,積極探索“表外儲層開發”試驗的艱苦歷程。由於試驗不順利,引發了專家和工人、父親和兒子、妻子和丈夫諸多矛盾,也體現了新舊思維的激烈碰撞。總地質師的兒子洛北堅持和工人們苦幹在試驗第一線,其女友千方百計調他出來,並以斷絕關係要挾。這時剛畢業於石油學院的年輕漂亮的女大學生敬思南走進洛北的生活,三個人的關係不管最終結局如何,試驗最終取得了成功。影片中幾個主人公為國家民族克服困難不畏艱險的精神,也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精神面貌的縮影。

評價

《眷戀》《眷戀》

蘇凱東(黑龍江省勞動模範、大慶建材公司工會主席):看了《眷戀》挺激動,讓人精神振奮。影片所表現的大慶科技人員和廣大職工發揚鐵人精神,走科技興油的道路,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貢獻的事跡感人至深,催人奮進。我認為這是一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繼承和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好影片,也是深入開展向新時期鐵人、勞動模範王啟民同志學習的好教材。影片生動地反映了我們身邊的人和事。影片中的洛峰(我們王啟民院長的化身)堅持深入生產實際和工人打成一片,累倒在實驗區的現場,為了獻身石油科技,老母親病危,她都八十多歲了,也顧不上回家去看看。看到這兒我和孩子都掉了淚。像洛峰這樣的勞模在我們大慶油田太多了。影片表現的大慶油田現代化的景色,使我們這些多年來工作在大慶的人,都不會忘記四十年來創業的艱辛,都會為今天的輝煌感到自豪。同時讓我們對未來更加充滿執著的追求。影片說出了我們心裡想說的話:“過去我們為祖國獻石油,現在我們要為祖國賣石油。”過去我們為石油工業的發展大幹了還要大幹,現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仍然要為祖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奉獻了再奉獻。目前國有企業正在改革重組,我想國企無論怎樣改,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不能丟。通過觀看《眷戀》可以進一步地激發職工為油田二次創業作貢獻的熱情和幹勁,為國企改革和發展奉獻新的力量。

王啟民(新時期鐵人、全國五一獎章獲得者、全國勞動模範):當前,寫工業題材,而且反映搞科技的電影確實比較難。電影廠一般都不願拍這種片子。長影拍出《眷戀》很感人,這不容易。工業戰線的宏偉氣魄,表現出來了。大慶的輝煌怎樣來的,體現出來了。通過其中的故事,把大慶搞科技活動的一個重要側面反映出來了。影片涉及我的一些事情,我覺得寫得沒有過分,情節比較真實。

我們現場搞實驗,最艱苦是搞分層開採的初期,十年跟現場,晚上住帳篷,乾打壘的房子,天寒地凍,又不是一年兩年,呆了十年。影片從一個側面使我們看到什麼叫大慶人?什麼叫大慶精神?影片的故事是真實的。把生活通過藝術真實地反映出來了。

《眷戀》《眷戀》

劉振學(大慶文化藝術中心主任):《眷戀》體現了一種陽剛之氣。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大手筆地展示出中國現代石油工人的生活。影片反映的是新一代鐵人的代表。但不呆板,有靈性,同是藍天、井架、採油井、太陽升起、蘆葦……但這一切和創業時都不一樣了。音樂升華了人物的內心感覺。對敬思南、洛峰等刻畫得也很生動、細膩。
影片把我們大慶人的親情、愛情、友情、愛國之情都表現出來了。

譚成莊(大慶物資裝備總公司宣傳部副部長):影片《眷戀》非常有震撼力。在人物群體的刻畫上,影片寫的是二次創業中的大慶人,同時是站在排頭兵位置的大慶人,科研開發中的主力軍。通過這群人生動感人的故事來反映大慶人的愛國、創業、求實、奉獻、團結協作的精神,非常成功。影片的場面氣勢大,一開頭就使人震撼,鑽機的晃動、蘆葦盪非常有氣勢。井隊搬家的場面,壓甸的場面,抽油機不停地轉動的鏡頭都是有藝術追求的。影片反映了很深刻的思想內涵,成本觀念、市場經濟、科研方向、洛峰工作的調動等,在這些問題的交鋒中,新舊觀念相互撞擊,相互交織,表現了新一代職工的所思所想;反映了在新形勢下,如何發揚和繼承大慶精神,以及目前學習大慶精神的態勢。《眷戀》為我們貢獻了非常好的精神食糧。

張樹平(大慶油田管理局黨委書記):影片《眷戀》具有震撼力。大慶精神是石油之魂。影片是發揚大慶精神的好教材!

大慶精神永遠是我們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影片給我們以強烈的感染。洛峰的家庭,他事業的圈子,作業隊、工人的思想感情的反映,都很真實,有血有肉。他具有同情心,很感人,具有說服力。大慶油田的開發建設所以能為全世界矚目,依靠的是科學精神,依靠科技進步,是拼搏苦幹與科學態度相結合的巨大成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