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鹿門山懷古》
《登鹿門山懷古》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五言古詩。 詩歌先寫清晨由水路赴鹿門山沿途所見,再寫登臨懷古和日暮歸去的情景。詩人尋訪名勝古蹟,登臨憑弔先賢的行事,感嘆古人高風久逝,丹桂猶存,表達對名哲先賢的緬懷。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登鹿門山懷古
創作年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登鹿門山懷古(1)
清曉因興來,乘流越江峴(2)。
沙禽近初識(3),浦樹遙莫辨(4)。
漸到鹿門山,山明翠微淺(5)。
岩潭多屈曲,舟楫屢迴轉。
昔聞龐德公(6),採藥遂不返。
金澗養芝術(7),石床臥苔蘚。
紛吾感耆舊,結纜事攀踐。
隱跡今尚存(8),高風邈已遠(9)。
白云何時去,丹桂空偃蹇。
探討意未窮(10),回艇夕陽晚。
作品注釋
(1)鹿門山:在今湖北襄樊市東南三十里。
(2)乘流:乘船渡江。
(3)沙禽:沙洲上的水禽。
(4)浦:水邊。
(5)翠微:指青綠色山氣。
(6)龐德公:東漢時隱士。南郡襄陽人,夫妻相敬如賓,後來攜妻子登鹿門山,因採藥而不返。
(7)芝:靈芝草。術,即山薊。均為滋補植物。
(8)隱跡:指龐德公隱居遺蹟。
(9)高風:高尚風操。
(10)探討:指尋幽探勝。
作品賞析
詩歌先寫清晨由水路赴鹿門山沿途所見,再寫登臨懷古和日暮歸去的情景。詩人尋訪名勝古蹟,登臨憑弔先賢的行事,感嘆古人高風久逝,丹桂猶存,表達對名哲先賢的緬懷。明代李夢陽評價此詩說:“思致郁密。”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世稱“孟襄陽”,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曾隱居鹿門山,四十歲時遊歷長安,參加進士科考落榜。他在太學賦詩的時候,名動公卿,滿座為之傾倒。後因寫詩引起唐玄宗不悅而被放歸襄陽,於是漫遊吳越一帶,遊覽名山勝水。734年(開元二十二年),襄州刺史韓朝宗約孟浩然一同到長安,準備向朝廷舉薦他,但他不慕名利,到期竟然失約不赴,終究還是沒有成就功名。孟浩然生活在盛唐時期,早年曾有遠大的抱負,但在政治上困頓失意,終生過著隱士的生活。他潔身自好,不樂於趨附權貴,他耿介不隨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為當時和後世所傾慕。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