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標記》

《生命的標記》

《生命的標記》一片的故事背景是描述四十年代的希臘,一群德國士兵遠離家園,駐守在一個荒蕪且孤絕的小島上;整日無事,常做些例行瑣事來打發時間。其中一位年輕士兵史楚錫(Stroszek) ,因生活單調且無意義,脾氣日趨暴躁不安,精神也日漸異常。直到有次巡邏,見到滿山谷象徵生命意象的風車,竟發狂以軍火庫彈藥,自製煙火,圍攻島上軍民與太陽,最後其叛亂行動被平息。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生命的標記生命的標記

史楚錫是個受傷的士兵,被送往了遙遠的希臘小島進行復原療傷。在那裡,他和希臘妻子諾拉照看一個廢棄的軍火倉庫。這對新來的夫婦漸漸適應簡單生活,但很快當地的炎熱氣候、異國的水土,加上充滿疑心和乖戾的居民逼得史楚錫發瘋了。最終於他崩潰了,意圖殺死妻子,然後還計畫點燃軍火庫。到了最後,發瘋的史楚錫炸掉整個小島之前,士兵們占領了該地區並將他逮捕了。

影片評價

劇照劇照

在執導了幾部短片之後,赫爾佐格拍攝了這部處女作長片,Signsoflife,一個頗具詩意的名字。我總不忍它翻譯成中文,扭成一個蒼白的答案,它就像片中的碑文一樣,沒有開頭也沒有結尾,似乎是在頌揚上帝,卻又獨守一段悲情。

空鏡頭、畫外音、班卓琴,故事就這么開始了。本片的劇情很樸實也很簡單,但卻不是偏執的新現實主義;本片拍攝手法獨特,炎熱之下飄蕩著萬千情愫,卻也不是流俗的表現主義。它所蘊含的任性、沉悶、暴躁、傷感讓它對一切形上學和各種主義不屑一顧,它是愛琴海不存在的史詩。

90分鐘的片長,有一半多的時間都在作鋪墊,估計不少沒看過劇情簡介的人可能對斯特羅斯策克第一次出現發瘋都反應不過來吧,可能都快在那悶熱的海港生活中睡著了。大部分的討論都圍繞著斯特羅斯策克為什麼會發瘋而展開,雖然赫爾佐格隱約給出過自己的觀點,但這並不妨礙該命題的進一步過度闡釋。我並不贊同這是對死氣沉沉的寧靜和虛偽的幸福生活的反抗這一說法,也不贊同存在主義做出的解釋。在我看來,這是斯特羅斯策克無法認同幸福,習慣了痛苦而無法自拔的表現。

一個從戰場上負傷下來的士兵,突然目睹了硝煙退散,真的會滿心歡喜?兩個交戰中的國家,占領軍卻和當地百姓相處融洽,還能一起在露天咖啡館閒坐,仿佛戰爭不曾發生。貝克每天不是研究碑文就是無聊,文哈德似乎早已習慣了一切,釣魚,捕捉蟑螂,而斯特羅斯策克的妻子更是想在這裡生個孩子。所有人都在安身立命,所有人都忘記了身後的隆隆戰火。與落差一樣難以接受的是反落差,吃多清淡素菜的人會習慣山珍海味嗎?長久孤獨的人在面對一份美好戀情時也會退卻,只因習慣了形單影隻。幸福的生活並非人人嚮往,也有望而卻步的過客。終於,在荒蕪的山坡上,看著滿目風車的農莊,斯特羅斯策克發瘋了。他幻想著那是洶湧而來的千萬敵軍,他舉起槍想要射擊,他渴望流血與痛苦。

片尾部分我幻想著它要是一部彩色片該多好,這是我看過的電影中最光彩奪目的煙火。然而他並沒有擊落太陽,秩序也沒有被顛覆,他什麼都沒有做成,只是燃盡了自己的生命。有那么一刻我很希望斯特羅斯策克能跳海自殺,或被同伴的子彈擊斃,可幸福也有它殘忍與毫不留情的一面,斯特羅斯策克被送上了卡車,結束了這場一個人的戰爭。清清冷冷的班卓琴聲淹沒在滾滾塵埃之中,這是一段走不完的路,這是一場最漫長的告別。

電影導演

導演導演

WernerHerzog(維爾納·赫爾佐格)德國導演.15歲寫出第一個劇本,大學主修文學,戲劇和歷史.青少年時期酷愛旅行足跡踏遍很多國家.以<<阿基爾,上帝的憤怒>>為代表的作品,多將歷史事件寓言化,凸現人性的本質.大多以狂熱,狂想者為主人公,強調人力與天意的對抗.他是新德國電影運動中最著名的導演之一,與法斯賓德,文德斯,施隆多夫等人齊名,他在記錄片方面也有著極高的成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