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混音: Dolby
MPAA評級: RatedPG-13forsomethematicmaterial.
級別: Canada:PG(Ontario)/USA:PG-13(certificate#46031)/Malaysia:PG-13
製作成本: $150,000,000/estimated
拍攝日期: 2008年3月-
製作周期: 2007年1月-
攝影機:
REDONECamera.....(someshots)
Arri/ZeissMasterPrimeLenses
ArricamST<
Arriflex435
攝製格式:
35mm
RedcodeRAW
65mm.....(somesegments)
上映時間
法國 France2011年5月16日......(CannesFilmFestival)
法國 France2011年5月17日
比利時Belgium2011年5月18日
瑞士 Switzerland2011年5月18日......(Frenchspeakingregion)
丹麥Denmark2011年5月19日
瑞士 Switzerland2011年5月26日......(Germanspeakingregion)
俄羅斯 Russia2011年5月26日
希臘 Greece2011年5月26日
葡萄牙 Portugal2011年5月26日
以色列 Israel2011年5月26日
瑞典 Sweden2011年5月27日
義大利 Italy2011年5月27日
美國 USA2011年5月27日......(limited)
荷蘭 Netherlands2011年6月2日
加拿大 Canada2011年6月10日......(limited)
德國 Germany2011年6月16日
中國台灣 Taiwan2011年6月17日
中國香港 HongKong2011年6月30日
澳大利亞 Australia2011年6月30日
日本 Japan2011年8月12日
芬蘭 Finland2011年8月12日
紐西蘭 NewZealand2011年8月25日
挪威 Norway2011年9月2日
故事梗概
故事開始於一個50年代,生活在美國中西部的家庭,電影跟隨著大兒子傑克的生命展開,穿過其無辜天真的童年到幻滅的成人時代。
西恩·潘飾演的傑克出生於美國中西部,父親奧布萊恩是一個頗為守舊的農民,經常強調要以自己為中心,去做一個純爺們真漢子,而母親則是溫柔又感性。傑克就在雙親不同的教育中長大成人,漸漸疲憊了現代都市生活的傑克突然發現自己已經迷失了。最終是父母的教育讓他明白了,生命的真諦就在於家庭之中。
影片中母親便說:“人生分為兩種活法,一種是自然的,一種是聖潔的,要看你自己選擇哪一種。”影片預告片最後一句仍是母親的教導:“只要愛過,人生就不算白過。”
創作背景
泰倫斯·馬力克產生要製作《生命之樹》的念頭是在和RiverRoad娛樂公司的老總比爾·勃萊德合作較早版本的《切·格瓦拉》的時候產生的。當時比爾聽到這個念頭的第一反應就是馬力克“瘋掉了”。可是隨著電影情節和主題的漸漸完善,比爾又覺得這部電影應該很不錯。2005年的下半年,《生命之樹》的製片計畫被宣布。
幕後花絮
影片中出現的那棵巨大的樹重達65000磅(約合29.48噸)。這是一棵活橡樹,它的位置在德克薩斯州的史密斯維爾。
影片全片在德克薩斯州拍攝。影片的攝影師是艾曼努爾·盧貝茲基,他曾經在2005年和泰倫斯·馬力克合作過《新世界》。
精彩對白
Mr.O'Brien:I'vejustwantedyoutogrowupstrong,beyourownman...
奧布萊恩先生:我只是想讓你茁壯成長,變成一個真正的男人。
Mrs.O'Brien:Unlessyoulove,yourlifewillflashby.
奧布萊恩太太:直到你學會了如何去愛,否則你的生命將稍縱即逝。
Mrs.O'Brien:Therearetwowaysinlife:thewayofnature,andthewayofGrace.Youmustchoosewhichoneyouwillfollow.
奧布萊恩太太:生命之路有兩條,一條是本性之路,另一條是慈悲之路,你必須做出自己的選擇。
Jack:Mother,Father.Alwaysyouwrestleinsideme;Alwaysyouwill...
傑克:媽媽、爸爸,你們的永遠在我心中互博著,永遠
所獲獎項
2011年6月29日,榮獲第12屆電影預告片金像獎最佳獨立電影預告片。
2011年11月28日晚,《生命之樹》榮獲美國第21屆哥譚獨立電影獎最佳影片獎。
2011年12月2日,《生命之樹》榮獲2011年美國國家評論會大獎國家評論年度十大佳片獎。
2011年12月6日,《生命之樹》榮獲2011年美國華盛頓影評人協會獎最佳攝影獎。
2011年12月7日,《生命之樹》榮獲法國著名電影雜誌《電影手冊》2011年度十佳電影之一。
影片評論
對熟悉特倫斯・馬利克的人們而言,《生命之樹》這電影並不是個意外,意外的是它在坎城影展露面後,評論界近乎揮霍的讚美。它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甚至可以說,雙線並置的結構在根本上兩相疏離,顯得刻意。但它確實是一部很美的電影,它的從容安寧的詩意之美,和它描繪的時代都是過去式了。也許正因為這樣,在這個承受著越來越重娛樂壓力的年代裡,《生命之樹》觸到了影評人們心中柔軟的地帶。
在他所有的電影裡,馬利克相信生命的秘密在自然里,心靈的創傷和痊癒也寄托在洪荒間,就像索德格朗的這句詩:眾神在最密的森林後面的某處/我們這些漫步的人類之子只想去那裡/去尋找森林那邊未來的烈日。《生命之樹》里那段獨立在主線之外、有關天地洪荒生命淵源的段落,眾說紛紜,見仁見智,其實我們不需要在這個問題上過度闡釋,至少在我的心裡,願意把這電影看作一個上了年紀的美國知識分子的《說吧,記憶》。
一個像拉斐爾筆下的聖母一般溫婉柔弱的母親,一個嚴厲苛刻的父親,早逝的兄弟,一段美國中部的童年往事。這樣的電影既不晦澀也不玄奧,它甚至帶著一目了然的自傳色彩:馬利克本人出生在俄克拉荷馬州,父親是石油公司的技術員,母親是愛爾蘭裔的虔誠教徒,他有兩個兄弟,其中一個在年輕時自殺了,而他的94歲的老父親,至今生活在老家。拍了整整五年的《生命之樹》,是一個被往事困住的老人在憑弔他生命中的吉光片羽,打量童年那些沒完沒了的午後和黃昏,夕陽下的流水,母親溫柔的懷抱,鄰家女孩的蕾絲睡衣,蔓過身體的野草,這一切漫無邊際的瑣事寫成一首時間裡的詩歌,像一場沉睡以後不願醒來的夢。
這電影有入夢時的沉溺,也終有夢醒時的失落,終究,它是關於生命中不能挽回的喪失。當老去的男人在幻想的海灘上重逢了停留在韶華之年的母親和依然童稚的兄弟,這是一個美而悲涼的畫面――純真年代的記憶是最親密也最遙遠的秘密,它無法重返也無法恢復,這既是馬利克的童年,也許也是美國的童年。
職員表
▪副導演(助理):BobbyBastarache;CletaElaineEllington;ScottR.Meyers;KatieTull
▪攝影:艾曼努爾·盧貝茲基
▪剪輯:HankCorwin;JayRabinowitz;DanielRezende;比利·韋伯;MarkYoshikawa
▪選角導演:VickyBoone;FrancineMaisler
▪藝術指導:傑克·菲斯克
▪美術設計:DavidCrank
▪服裝設計:JacquelineWest
▪視覺特效:TomDebenham;OlivierDumont;DanGlass;BryanHirota;DominicParker;DanielP.Rosen
▪布景師:JeanetteScott
2011好萊塢影視略覽
2011年7月,英國權威電影雜誌《TOTAL FILM》對上半年的好萊塢影壇進行了總結,並展望下半年影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