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遍·秋風緊》

《甘州遍·秋風緊》是晚唐五代詞人毛文錫的詞作。此詞上片二十六字,下片三十七字,寫征戍將士在荒涼邊塞的艱苦生活和奮勇衛國的戰鬥精神。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甘州遍·秋風緊》

【創作年代】晚唐五代

【作者姓名】毛文錫

【文學體裁】詞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

甘州遍秋風緊,平磧雁行低,陣雲齊。蕭蕭颯颯,邊聲四起,愁聞戍角與征鼙。青冢北,黑山西。沙飛聚散無定,往往路人迷。鐵衣冷,戰馬血沾蹄,破番奚。鳳凰詔下,步步躡丹梯。

作品注釋

⑴磧(qí砌)——原指淺水中的沙石。左思《吳都賦》:“玩其磧礫而不窺玉淵者,未知驪龍之所蟠也。”引申為沙漠,杜甫《送人從軍》詩:“今君度沙磧,累月斷人煙。”“平磧”則是一望無際的沙漠。

⑵陣雲齊——雲層低壓。齊:平,與天際相齊,低壓之義。

⑶邊聲——邊防線上的聲響,即指角、鼓、馬嘶、風吼之類的聲音。

⑷角——畫角,軍號之類的樂器。

⑸鼙(pí皮)——古代軍中的小鼓,又稱“騎鼓”。《長恨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⑹青冢(zhǒng腫)——漢代王昭君之墓。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餘里。昭君死,葬黑河南岸。今冢高三十餘米,有土階可登。據傳說,塞草皆白,惟此冢獨青。或曰,朝暮有愁雲怨霧復冢上。近人張相文《寒北紀游》說:“塞外多白沙,空氣映之,凡山林村阜,無不黛色橫空,若潑濃墨。昭君墓煙靄蒙籠,遠見數十里外,故曰青冢。”可見墓有青草愁雲之說,實力附會。杜甫《詠懷古蹟》詩:“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⑺黑山——今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以北,又名殺虎山。

⑻鐵衣——征戍將士所穿鎧甲,用來掩護身體,防備兵器所傷,多用金屬片或皮革製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⑼番奚(xī西,舊讀xí習)——多指西北方少數民族。奚:古代少數民族之一,匈奴別種,南北朝稱“庫莫奚”,分布在西拉木倫河流域,從事遊牧。杜甫《悲青坂》詩:“黃頭奚兒日向西,數騎彎弓敢弛突。”《舊唐書·北狄列傳》:“其國勝兵三萬餘人,分為五部,好射獵,逐水草,無常居。”

⑽鳳凰詔——天子的文告。古代皇帝的詔書要由中書省發,中書省在禁苑中鳳凰池處,故稱“鳳凰詔”,又稱“鳳詔”。李商隱《夢令狐學士》詩:“右銀台路雪三尺,鳳詔裁成當直歸。”

⑾躡丹梯——踏著朝廷前的階梯而進。指立邊功後受詔回朝朝拜君王。躡(niè聶):踩踏。丹梯:又稱“丹墀”,古代宮殿前石階以紅色塗飾,故稱“丹梯”。張衡《西京賦》:“青瑣丹墀。”又謝朓《敬亭山》詩:“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作品評析

這首詞寫邊塞荒涼,征人寒苦。上片從聲色兩方面寫邊地景象:秋風颯颯,邊聲陣陣,戰鼓催人;沙漠無邊,濃雲密布群雁低飛,是一幅蕭索緊張的戰地圖景。上片“青冢北,黑山西”,自然成對,寫邊地的遼闊;“沙飛”二句是對上片邊地景物描寫的補充;“鐵衣”三句,形象地概括了戰士生活的寒苦和奮勇戰鬥的精神;最後兩句寫凱旋而歸,得到朝廷賞識。前後對照,似有“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含義。這樣境界開闊而悲壯的詞,在《花間集》中還是不多見的,堪稱佳作。

作者簡介

毛文錫,唐末五代詞人。字平珪,高陽(今屬河北人),一作南陽(今屬河南)人。年十四,登進士第。已而入蜀,從王建,官翰林學士承旨,進文思殿大學士,拜司徒,蜀亡,隨王衍降唐。未幾,復事孟氏,與歐陽炯等五人以小詞為孟昶所賞。《花間集》稱毛司徒,著有《前蜀紀事》、《茶譜》,詞存三十二首,今有王國維輯《毛司徒詞》一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