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玩賺洋人:我們憑什麼大賺洋人的錢》憑著一股子不服輸的勁頭,一個中國人離開幫洋人掏國人口袋的前線,孤身來到洋人世界,決心好好掏一掏洋人的口袋。從簡單地倒賣“中國製造”到試圖掌控洋人的零售環節。從摸索中國產品的中為洋用,到徹底拋棄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幾經周折反覆,他終於摸索出有個人特色的市場開發道路——從開發適合洋人市場的自主智慧財產權產品入手,直至最後成功掌控洋人市場的整個產業鏈。
至此,這個一直埋頭探索的中國人,不僅可以成功把1美元的產品賣到100美元,更重要的是,在他學會了適合洋人市場的行銷之道之後,能夠把更多的價值1美元的產品賣到了幾萬美元……
《玩賺洋人:我們憑什麼大賺洋人的錢》直接讀者是與洋人打交道的生意人,但更廣泛的讀者則是對這本超有趣小書感興趣的小資,白領等年輕人,因為他們骨子裡很愛國,也願意了解為什麼中國人在與洋人做生意的時候為什麼總是處於下風,只能賺取價值鏈中最低的利潤。以及怎么才能在與洋人產生直接對抗的場合中獲得上風的途徑。
編輯推薦
看不慣洋人們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那就看作者如何打破洋人對中國人的偏見,在美國、加拿大等國縱橫捭闔,從商場菜鳥做到大蝦!!
《玩賺洋人:我們憑什麼大賺洋人的錢》是一本超級真實、有趣的自傳書!也是一本同洋人打交道的生意人必看手本!
通過把自己在異鄉十餘年商場打拚的傳奇經歷加以一個截面一個截面的臨摹與剖析,枔樺挖掘整理出深藏於洋人生意場的經驗、秘決與教訓,希望國人在與洋人做生意時不再吃虧!
如果你也對這些問題感到疑惑或者憂慮,那么趕緊翻開《玩賺洋人:我們憑什麼大賺洋人的錢》,或許你可以從作者的經歷中找到答案……
作者簡介
顧松林,曾做大學講師,於20世紀80年代轉投跨國企業在國內的行銷第一線,並將20多年市場實戰經驗彙編成《消費品行銷顧問——市場競爭實戰指導手冊》《破解中國行銷謬誤》《中國行銷必勝術》和《中國行銷Q&A》等多本著作,被媒體譽為行銷領域無可爭議的實戰專家。
20世紀末,因不甘洋人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來到北美,成功用洋人之道賺其鈔。《玩賺洋人》和《侃翻洋人》就是兩本集其十多年在洋人市場上傳奇經歷的實戰著作,也是中國市場上絕無僅有的“治洋寶典”。
目錄
序幕:一美元的中國產品賣到了一百美元
第一章:走在洋人的國度尋找商機
第二章:令人愛恨交加的“中國製造”
第三章:歪打正著而成為藝術設計家
第四章:探索外銷產品的中為洋用
第五章:開發獨一無二的智慧財產權
第六章:在異國艱辛的零售之路
第七章:“中國製造”質量的掌控門道
第八章:曲徑通幽的市場拓展技巧
第九章:洋人市場上的定價策略
第十章:簡單卻難處理的勞資關係
第十一章:複雜卻易學的銷售服務技巧
第十二章:融會貫通洋人的遊戲規則
第十三章:中國人還不是洋人玩市場的對手
第十四章:“新”中國製造是中國的未來
後記:“中國民工”已經開始學做老闆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章在洋人的國度尋找商機
3.搶占洋人的終端零售
實際上,我接下來的屢次上門推銷都收效甚微,三個月來,我總共只做成三筆生意,其中有兩筆生意的錢因為是代銷而沒有收到,餘下一筆生意在扣除所有成本以後,幾乎沒賺到錢。我的心情經常沮喪到了極點。
那時,正好是每年一度的感恩節,家家戶戶團聚在一起吃感恩大餐,我卻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沒日沒夜地蒙頭昏睡。就像一隻受傷的動物得不到幫助,只能獨自舔自己的傷口。
痛定思痛之後,我決定承認失敗,接受失敗,但我不承認我是個失敗者,我相信我只不過是還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而已。就像在航行中,我沒法改變風的方向,但我總可以調整我的帆船,讓它最終達到我的目的地。所以,接下來我應該做的,是換一種方法。我不應該認輸,我也不甘心就這樣放棄,“命運”有時候像個頑皮的小孩,總是要跟你搗搗蛋。你越在意他,他越陪你玩。而如果你忽視他的存在,他倒不一定會來影響你。
三天后,我走出房間。我覺得那天的天空特別藍,陽光也特別暖。
回顧近幾年來,“中國製造”在走向世界時所走過的軌跡,我發現除了絕大部分國外大公司在中國的定牌、定點加工生產的之外,餘下的往往都是通過形形色色的國際展銷會平台或網際網路商務平台走出去的,其中最大的一個平台就是中國的“廣交會”。
也許你已經注意到,以這種方式,中國的企業往往都處於一種非常被動的地位來等生意上門。就像開了一家商店,你並不知道客戶什麼時候會上門來購買你的產品。也正因為這種模式,決定了你對產品在海外市場產業鏈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失控的,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中國企業沒有產品的最終定價權,這也注定了中國外貿企業產品利潤中的大部分是給洋人賺去了。
我曾經想過這樣一個問題,中國的外貿生產企業重心畢竟在國內,對國外市場的掌控肯定是鞭長莫及的。而我現在已經身處北美,既然我現在要快速進入北美市場整個產業鏈的條件還不具備,為什麼我不能跳開中間環節,直接去掌控其產業鏈的“終端零售”這個環節呢?
當時,我所居住的這個城市,有好幾個購物中心,我剛到這個城市時,大型超市沃爾瑪坐落在一個比較老的購物中心裡。第二年年初,在我們這個城市的另一角,一個新的購物中心拔地而起。由於有著更大的經營場地,沃爾瑪就搬去了這個新的地方。而在老的商場中就空出一大片場地,該購物中心原來川流不息的人氣也給沃爾瑪帶走了。
三個月後,我路過這塊空地時,發現它的門還關著,我突然就萌發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我想把這個地方盤下來,我打算開一家比沃爾瑪更便宜的大型廉價品超市,其中商品全部選擇“中國製造”。
回家後,我細算了一下,雖然沃爾瑪的商品進價很便宜,但洋人的管理成本相當高,實際上沃爾瑪的商品零售價並不是很低。我相信我有部分進貨渠道能夠讓我的商品在價格上更具競爭力,並能給我帶來足夠的利潤。至於另外一些我沒有優勢的產品,完全可以錯開競爭。我相信我的商場會顧客盈門的。而此時最關鍵的問題是我能否找到幾個投資者並說服他們入股。
接下來的一個月中,我找到了三個有投資意向的朋友,除了兩個中國人之外,還有一個是洋人Paul。
我是通過朋友聚會認識Paul的,他和他太太從中國領養了一個孤兒,所有這些領養中國孤兒的洋人家庭經常會組織聚會,他們總是邀請我也一起參加。Paul很有錢,他的錢都來自他太太的家族所遺留下來的土地,雖然這塊土地處於城市的郊外,但不少洋人特別喜歡僻靜的地方。於是,他每造好一幢洋房都出售得相當快。
大概是Paul領養了一個中國小孩的緣故,他有時候會莫名其妙地特別鍾情於中國商品。當我找他談我的商業計畫時,一切就顯得特別順利,他很讚賞我的眼光,他相信未來中國生產的商品會有很大的競爭力。
我沒想到“集資”一事並沒有遇到什麼太大的障礙,餘下缺口的一部分資金,我就通過當地政府的一個幫助小型商業的組織向銀行申請貸款。
有一天,我偶爾上網瀏覽新聞,有一則標題吸引了我的眼球:《活躍在歐洲市場上的中國倒爺》。一看這題目,我想大家都猜得出其說的是什麼。
的確,中國一大批“洋插隊”的有識人士,為以後“中國製造”大規模地走向世界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先鋒隊作用。由於當時我也身陷這股旋渦之中,所以特別關心別人的經驗,儘管我並不想去學其他中國人,僅僅做一個簡單的“倒爺”。
我曾經在中國義烏小商品批發城碰到過一個在加拿大留學的中國女學生小劉,她在臨近畢業時沒去找工作,而是花了許多天時間徘徊在各家日用消費品商店中,觀察並記錄所有在當地比較流行的日用品,然後親自跑到中國義烏挑選商品、談價格。一個月後拉了一個半貨櫃的貨來到加拿大的牛仔城市Calgary,她在當地租了個倉庫,當起了小批發商,慢慢地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