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子理惑論》

《牟子理惑論》中國佛教論書。通稱《牟子》,亦稱《理惑論》。文中廣引《老子》和儒家經書,以論證佛教與儒、道觀點的一致。為中國較早的闡述佛教原理的書。

《牟子理惑論》

正文

中國佛教論書。通稱《牟子》,亦稱《理惑論》。據唐神清《北山錄》稱,原名《治惑論》,唐人避高宗李治諱改今名。相傳東漢末年牟子著。原收在陸澄的《法論》中,書名下有副標題:“一雲蒼梧太守牟子博傳”。《隋書·經籍志》著錄“《牟子》二卷,後漢太尉牟融撰”。以後此書收入《弘明集》。從書的自序看,牟子原是儒生,博覽經傳,也讀神仙家之書,,但認為虛誕不可信,常以五經難之。東漢中平六年(189)靈帝死後,天下混亂,他與母避難交趾,26歲回故鄉蒼梧(治所在今廣西梧州市)娶妻。因感“方世擾攘,非顯己之秋”,執意不仕,而致志於佛教,兼研《老子》。“世俗之徒多非之者,以為背五經而向異道”,乃作《理惑論》答辯,針對佛教傳入中國後所引起種種議論和疑難,分別給以辯解。主要記述釋迦牟尼出家、成道、傳教的事跡;佛經的卷數及戒律的規定;佛教關於生死問題的觀點;佛教在中國初傳的情況等。據稱因看到“佛經之要有三十七品,老氏《道經》亦三十七篇”,故效法而為三十七條回答。文中廣引《老子》和儒家經書,以論證佛教與儒、道觀點的一致。為中國較早的闡述佛教原理的書。
關於此書的作者,長期以來,中外頗多爭議。明末胡應麟在《四部正訛》里指出《理惑論》的作者牟子不是牟融,但又相信是後漢人所作。清代孫星衍將《理惑論》收入《平津館叢書》,其學生洪頤煊為之作序,說牟子即牟融不可信,認為其文近於漢魏,故收入叢書。晚清學者孫詒讓則確認此書為東漢牟子所作。梁啓超作《牟子理惑論辨偽》,否定牟子真有其人,認為此書是後世偽造,內容文字都不佳,“為晉六朝鄉曲人不善屬文者所作”。而湯用彤、周叔迦則與孫詒讓持相同的觀點。呂澂在《中國佛學源流略講》中亦認為“應該屬於偽書”。“作者決非漢末時人”,因“當時佛家的學說不會有書內記載的情況”,推定為“約當晉宋之間”所出。日本學者山內晉卿、福井康順肯定此書為牟子所作,但常盤大定、松本文三郎等則認為是偽書。法國學者馬司帛洛也認為是偽書,但伯希和又肯定它是牟子所作。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