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過程
1970年石順義穿上了軍裝,8年的部隊生活是在地地道道的農村度過,鄉親們對子弟兵的那份深情讓他終生難忘——房東大伯一家寧願吃高粱小麥,用節省下來的白面給戰士們包餃子。生病時,一位大媽像慈母一樣守候在他身旁,還殺了家裡正在下蛋的老母雞給他熬湯喝……受感於異鄉父老鄉親金子般閃亮的心和大海般深沉的情,石順義再也平靜不下來,他寫道:“啊,父老鄉親,啊,父老鄉親,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石順義說:當年,是鄉親們用那份無私的愛養育了我們,在構思《父老鄉親》歌詞的過程中,每當想到這些,他都感動得流下了眼淚。王錫仁看到這首歌詞後讚嘆不已,這位以寫歌劇《紅珊瑚》而聞名樂壇的老作曲家,為歌詞中所蘊含的那種深厚的鄉土情懷所感動,一種強烈的感情共鳴使他們二人的詞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首唱歌曲
(流行版)《父老鄉親》是由石順義作詞、王錫仁作曲,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好歌曲。該歌作於1989年底,在1990中央電視台春節軍民大聯歡節目《軍民團結向前進》大型晚會上,
海政歌舞團青年歌手范琳琳首唱的《父老鄉親》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再加上電視晚會運用大量經典軍民魚水情圖片做演出背景,使整個演出給電視觀眾留下非常難忘的印象,是那場晚會最感人的一個節目。之後全國各地廣播電台電視台用范琳琳的《父老鄉親》做每周一歌,使這首歌很快流傳開來。1991年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華東水災賑災義演大型晚會上,范琳琳演唱的《父老鄉親》再次給全國觀眾留下難忘的印象。二十年後,2011年中央電視台《放歌90年》大型歌會上,范琳琳又一次唱響《父老鄉親》,她的演唱使早年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觀眾,感慨萬千。
歌詞
范琳琳版
我生在一個小山村
那裡有我的父老鄉親
鬍子里長滿故事
憨笑中埋著鄉音
一聲聲喊我乳名
一聲聲喊我乳名
多少親昵
多少疼愛
多少開心
啊父老鄉親
啊父老鄉親
我勤勞善良的父老鄉親
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我住過不少小山村
到處有我的父老鄉親
小米飯把我養大
風雨中教我做人
臨別時送我上路
臨別時送我上路
幾多叮嚀
幾多期待
幾多情深
啊父老鄉親
啊父老鄉親
我勤勞善良的父老鄉親
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我同甘共苦的父老鄉親
民族版
1991年,中央電視台慶祝建黨70周年晚會上推出了由彭麗媛演唱的這首歌。當前奏一開始,觀眾即聽到熱烈而富鄉土氣息的嗩吶聲,好似父老鄉親的呼喚在耳邊響起,真可謂“一出曲調便有情”。當彭麗媛激情地唱到“啊,父老鄉親”時,她突然跪倒在台上,使演唱異峰突起,令全場觀眾大為感動,許多老幹部熱淚盈眶,晚會也達到了高潮。此後,多年來彭麗媛經常在大型晚會演唱《父老鄉親》,此歌曲成為民族唱法歌手重要代表曲目。彭麗媛版
我生在一個小山村,那裡有我的父老鄉親,鬍子里長滿故事,憨笑中埋著鄉音,一聲聲喊我乳名,一聲聲喊我乳名,多少親昵,多少疼愛,多少開心,啊父老鄉親,啊父老鄉親,我勤勞善良的父老鄉親,啊父老鄉親,啊父老鄉親,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我住過不少小山村,到處有我的父老鄉親,小米飯把我養大,風雨中教我做人,臨別時送我上路,臨別時送我上路,幾多叮嚀,幾多期待,幾多情深,啊父老鄉親,啊父老鄉親,我同甘共苦的父老鄉親,啊父老鄉親,啊父老鄉親,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特點
王錫仁善於汲取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的精華,而且與現代作曲技法有機結合,採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表達手段,形成了既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又具有時代特徵的動人而上口的鏇律。
歌曲《父老鄉親》,雖採用了北方戲曲、民歌中的徵調七聲音階,但它不是某段戲曲或某首民歌的簡單拼湊,而是從感情出發,找到了最能撞擊人們心靈的主導樂句:
和最能訴說衷腸的感人片斷:
上述主導樂句的反覆出現,就像遠方的兒女,一聲又一聲地呼喚家鄉的父母兄弟;那訴說衷腸的感人片斷,就像兒女在母親的懷抱中訴說衷腸。正是這種深沉、委婉、熱切的民族鏇律,激起了人們心中的鄉情親情,打動了千萬人的心,使人熱淚盈眶、一曲難忘。
歌手簡介
彭麗媛,女,山東菏澤鄆城人,出生於1962年11月20日,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國當代民族聲樂代表人,中國第一位民族聲樂碩士,中國人民解放軍最年輕的文職將軍(少將軍銜),也是深受軍內外觀眾喜愛的著名軍旅歌唱家,第八屆、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青聯聯合會副主席,總政歌舞團第一批“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第一批“政府津貼”,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歌劇研究會副主席,全國婦聯執委,中國音樂學院客座教授,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兼職教授,總政歌舞團藝術指導。曾先後三次榮立二、三等功。她多次擔綱重大晚會的壓軸演出,她的歌聲也成為中國歌壇的一座高峰。因其端莊、高貴、大氣的舞台形象,從“牡丹之鄉”——山東菏澤走出的她,常常被譽為“牡丹仙子”。《南方人物周刊》在其評選的“中國魅力50人”中,這樣評價她:“在內地演藝界,很難找出另一個人比彭麗媛更適合代言中國妹子的形象:面如滿月,明眸皓齒,性情直爽,質樸友善,唱的還是民歌,既符合官方藝術價值觀,又迎合民間的審美旨趣,她的魅力橫跨廟堂和江湖。”
彭麗媛多次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曾獲“文華獎”、“梅花獎”、“中國金唱片獎”、“國家音像大獎”等國家級大獎和國家級聲樂比賽大獎。並榮獲由65個國家參加的第二十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金獎,聲樂排名第一位。
婚姻狀況現有一女,丈夫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中央黨校校長習近平(中共元老習仲勛之子)。
彭麗媛的演唱從最初《我的家鄉沂蒙山》到《在希望的田野上》和《我愛你塞北的雪》,標誌著她藝術發展的第一里程;後隨著《高天上流雲》、《說聊齋》、《我們是黃河泰山》、《父老鄉親》、《白髮親娘》、《在中國大地上》、《我屬於中國》、《珠穆朗瑪》、《天地喜洋洋》、《江山》、《世紀春雨》、《飛雪迎春》、《香江明月夜》等原創歌曲的推廣,彭麗媛步步走向輝煌。由彭麗媛主演首演的歌劇有:《白毛女》、《黨的女兒》、《悲愴的黎明》、《木蘭詩篇》等,參加製作並演出的中國歌劇經典唱段有:《小二黑結婚》、《江姐》、《劉胡蘭》、《洪湖赤衛隊》、《紅珊瑚》等。
代表作: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沂蒙山小調》、《在中國大地上》、《說聊齋》、《朋友》、《父老鄉親》、《報答》、《掌聲與喝彩》、《白髮親娘》、《中國的月亮》、《槐花海》、《我們是黃河泰山》、《中國歌劇經典唱段》、《二泉印月》、《珠穆朗瑪》、《黃河漁娘》、《歌唱吧,春之聲》、《黃河怨》、中國歌劇《木蘭詩篇》、《美人》、《香江明月夜》等。
專輯:《中國民歌》、《珠穆朗瑪》、《中國歌劇經典唱段》、《源媛流長》、《我的士兵兄弟》等。
作者
作詞
石順義:1949年出生於河北沙河。1968年畢業於北京建築學校。1970年應徵入伍,歷任戰士、排長、幹事,空軍政治部歌舞團創作室專業作家,一級編劇。1973年開始發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歌詞集《太陽的手》、《石順義歌詞選》等及歌詞1000餘首,小說、散文、歌劇劇本30餘篇(部)。《說句心裡話》獲總政90年代戰士最喜愛的軍旅歌曲特別獎、《父老鄉親》獲建國以來優秀歌曲獎及改革開放20年優秀歌曲獎、《一二三四歌》獲總政90年代戰士最喜愛軍旅歌曲特別獎及第三屆解放軍文藝獎、《黃河源頭》獲羅馬尼亞舉辦的國際金鹿杯優秀歌曲作品獎第一名、《人民戰士的母親》獲國務院文化部優秀歌曲創作獎、《兵哥哥》獲1996年總政作品一等獎、《白髮親娘》獲1995年中央電視台優秀歌曲評選特等獎,《軍隊節奏》獲國務院文化部第七屆音樂作品獎,歌劇劇本《愛與火的四重奏》獲中國歌劇研究會優秀作品創作獎,共有50餘首歌詞獲全國全軍或國際性大獎
作品有《說句心裡話》、《兵哥哥》、《一二三四歌》、《父老鄉親》、《白髮親娘》、《想家的時候》、《報答》、《我用胡琴和你說話》、《口碑》、《家和萬事興》、《黃河源頭》、《軍人本色》、《好收成》、《有你的地方》、《用我的心握你的手》等。
作曲
王錫仁:祖籍在重慶江津白沙。1929年10月生於四川富順鄧關,那裡正好是沱江及其支流釜溪河的交匯處。4歲時舉家遷居內江,後進沱江國小念書,喝著沱江水,聽著奔放豪壯的沱江號子長大;國中時來到歷史文化名城自貢市,入蜀光中學學習,自貢市是川戲資陽河流派的中心,喝著釜溪水,聽著高亢的川戲成長;高中時來到長江之濱的重慶市,到清華中學讀書,喝著長江水,聽著中外名曲,決心闖入音樂的殿堂。1949年底,王錫仁背著一把小提琴,參加了二野十一軍文工團(後改編為海軍青島基地文工團),1950年,編入海軍青島基地文工團,1958年,調到北京海政文工團,先後擔任樂手、作曲兼指揮。1950年開始作曲。
在50年的藝術生涯中,王錫仁共創作了30多部歌劇,400多首歌曲。是《花枝俏》、《朱德》、《鄭和下西洋》等十多部電影、電視劇的曲作者。他與胡世平合作創作了歌劇《紅珊瑚》音樂,成為新中國建立後最優秀的民族歌劇之一。1976年,他為付林詞譜曲,創作了響徹大江南北、經久不衰的歌曲《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於1985年退休,退休後創作出了膾炙人口的“鄉情親情系列歌曲”,如《父老鄉親》、《白髮親娘》、《中國的月亮》、《家鄉話》、《川北大嬸》等一批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曾十次榮獲全國廣播新歌金獎第一名。
相關專輯
《中國民歌》 | 《源媛流長》 |
《珠穆朗瑪》 | 《我的士兵兄弟》 |
歌詞賞析
故鄉,是一杯烈酒淳香濃厚暖在心間,是一碗清茶香氣四溢飄向遠方。《父老鄉親》所蘊含的濃濃親情在彭麗媛柔美的聲線下被演繹得淋漓盡致,那種對於故鄉的思念,怎可一字而盡,一紙鄉書載著多少離愁與牽念裝進沉甸甸的信封,我在信封的這頭,
故鄉在那頭。
父老鄉親,多么親切的稱謂,那些曾經與我們一起感動的親人們是否依然健在?在歲月迴廊里,是否還可聽見您熟悉的步履與輕盈的嘆息,是否還可看見您掛著眼淚的笑容。
故鄉,您是我的乳名,深深紮根於我的記憶。一起與我歡笑,哭泣,感動。一起見證我的成長,在風雨中銘刻希望。
父老鄉親,我永遠的牽掛,無論天涯何處,我都會深情地把您們懷念,因為在我的血液里,流淌著您們的名字,我的父老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