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烏拉爾山脈北部有一個廢棄的礦山。關於恐龍化石的最高權威人修博士和他的探險隊在挖掘化石的過程中意外遭遇事故。倖存的人只有修博士和坎伯爾博士。接著他們在發生事故的地方,又發現了古代象形文字和有暴龍50倍大的巨大恐龍化石。
想利用化石發財的坎伯爾博士與他的助手霍利繼續他們的挖掘計畫,但是霍利對坎伯爾博士不負責任的態度開始失望,退出了探險隊。後來他從修博士那裡得知,象形文字中發現了一種危險的警告信息,於是與休志馬上跑去挖掘現場。
挖掘工程快到尾聲的時候,天空中飛來一道綠色的光正好命中了化石。剛才還明明是個化石的“幽卡利”慢慢動起來,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怪獸。開始被外來生命體操縱……
導演簡介
沈炯來導演原先是一位頂級的喜劇演員,韓國最成功的笑星劉在石10多年前還是個“死跑龍套的”的光景下得到的角色“蜈蚣腿4”——當然這隻蜈蚣有很多條腿——而蜈蚣的身體則是由前輩沈炯來扮演的,那時候的觀眾們如果想避開由沈炯來演繹的畏首畏尾的小市民形象的話就很難在熒幕上找到歡笑。
1982年沈炯來高麗大學研究生畢業後加入韓國KBS電視台,以喜劇演員的身份開始活動,1984年出演南基男導演的《乞討者之歌》而與電影結緣,不久便以“Young-gu和懶漢”系列影片中的傻瓜形象廣受歡迎,此外還拍攝了8部的兒童超級英雄影片“外星人雷鷹”系列。1993年沈炯來設立了自己的電影製作公司“Young-gu art movie”,以導演的身份進軍電影界,沈炯來旨在拍攝出融合特效和喜劇元素、能夠和好萊塢並駕齊驅的新型韓國科幻電影。
此後他們陸續創作了《英九和恐龍啾啾》、《暴龍之爪》、《大力王》等影片,但是這些作品並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然而,在當時韓國科幻電影供血不足的羸弱環境之下,能夠斥資幾十萬元用於特殊效果裝備的購買以及幾個月時間裡一百多名電影工作者的不分晝夜地辛苦工作依然值得最高的評價,正是這樣不懈的努力才使得韓國科幻電影逐步步入正軌。
幕後製作
投入巨資
包括現代資本公司和韓國技術金融公司在內的五家大企業達成合作,共為《爬蟲大戰》投入800萬美元的資金,而在當時韓國電影的每部平均投入還不到300萬。沈炯來的Younggu-art電影公司僱傭了包括120名藝術家和技術人員的團隊來為電影打造CG效果;韓國政府一邊為本片提供資金、技術上的幫助、開放圖書館、軍事基地以及其他各種硬體配合拍攝,另一邊也將沈炯來導演譽為國家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以表揚他對於電影拍攝技術發展做出的貢獻;甚至在當時亞洲時代周刊還把他選為了“亞洲最具影響力的領軍人物”之一。
隨著電影面世日期的臨近,人們對於《爬蟲大戰》的期待值也愈來愈高;本片被當作是韓國新電影工業開端的一個標誌,而沈炯來也在上映前的媒體採訪中一再表示,影片已經在海外著作權銷售中得到了數百萬美元的收入,“我們希望這部影片不僅僅是在韓國而是全世界成為票房大片”。
遭遇批評
1999年《怪獸大決戰》的宣傳攻勢開到了美國電影市場展當中,後又通過坎城電影節公布了10分鐘的宣傳片段預告,直到7月17日正式在首爾的韓國文化中心首映。上映的第一周票很快被賣完,但是所有從影院走出的普通觀眾和評論家們不約而同地將影片批評得一無是處,故事羸弱、演員沒有名氣並且表演枯燥、電腦技術更加是以次充好,不值一看;從前享受無數讚譽的沈炯來導演立刻變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一些過於激動的人士甚至點名稱他為製造了這個本世紀最大騙局的大騙子,還有投資商以挪用電影資金為由向他提起了法律訴訟。“《爬蟲大戰》的問題在於過度宣傳”,也許電影評論家Gwak Young-Jin的話能夠真實反應這場災難發生的原因,“電影實際的質量和天花亂墜的宣傳形象中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
批評和誹謗之聲不絕於耳之際,沈炯來導演開始嘗試對電影和特效進行改進,召集CG工作人員再次回到崗位、新加入和重拍一些場景、音樂導演也從Sung-Woo Cho換成了Chris Desmond,1999年的12月拍攝重新開始;這些附加工作也使得本片成本一路激增到了1500萬美元。2001年的1月20日,修改後的新版本影片上映,但是卻再也無法提起觀眾們的興趣,最終只是收回了400萬的票房。從前夢想的海外市場也功虧一簣,最後只有索尼電影買下了美國地區的錄像帶和電視改編著作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