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刊於《中國作家》雙月刊1987年第2期,是中國當代作家洪峰的代表作品,作者首先簡略描述了800里大草原的神秘,但是,小說真正刻意描繪的是人。這也就使得作品從炫異取勝這一危險的泥潭拔身,達到觸及人生的深邃。
出版信息
名稱:《瀚海》
作者: 洪峰
ISBN: 9787506300438
頁數: 256頁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1988-01-01
作者簡介
男,姓趙,1957年11月生於吉林省通榆縣,今居瀋陽市。做過中學代課教師,後於通榆縣城建局磚廠當工人。高考制度恢復後1977年底考入東北師範大學中文系。1982年畢業後到白城師範專科學校(白城師範學院前身)中文系任教。1984年10月調到長春市,在吉林省作家協會《作家》雜誌社做編輯。1995年被瀋陽市政府以特殊人才引進,離開長春到瀋陽市文化局工作至今。1988年到北京,就讀魯迅文學院暨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創作學碩士研究生班,1991年畢業。1983年開始小說創作,著有《生命之流》、《湮沒》、《瀚海》、《極地之側》、《走出與返回》等中短篇小說。《和平年代》等長篇小說。1988年出版小說集《瀚海》,被列入作家出版社的“文學新星叢書”。
內容概要
我們家族生活在吉林內蒙交界處的大草原,我要講的是這個家族的故事。
首先講姥姥。年輕時的姥姥相當俊俏,16歲時就被鄰屯一個財主的大少爺拽進高粱地強姦了,其實也是兩廂情願。後來她生了個閨女,但不是我媽。事情敗露,那少爺帶我姥姥外逃的路上,被土匪劫了,少爺死了,姥姥被搶去做了壓寨夫人。後來鬍子戰敗,姥姥流竄去一個戲班子裡唱二人轉,免不了讓掌包的睡她,後來又和大師兄相好。我姥爺是大地主李金斗家的長工,一年冬天遇上姥姥她們來唱戲,被姥姥迷住。倆人正纏綿時被人發現,戲班子敲了姥爺的錢後扔下姥姥而去。我12歲時第一次見姥姥,當時她在舅舅家住,舅舅在市里做官,這次媽媽接回了姥姥與我們同住。在所有的人中,我最崇拜的是我二哥。1966年,二哥的女友林琳的爸爸被“查明”是“叛徒”,二哥因為崇敬那位老教授便將他隱藏起來,而要和父親劃清界限的林琳也就跑到另一個戰鬥隊,同二哥決裂。二哥為了奪回林琳同對方武鬥,死了人,二哥後來因此被捕入獄,直至1984年才獲釋回家,而林琳則等了二哥十幾年。
鑑賞
小說為什麼叫“瀚海”呢,細讀之後讀者不難發現:“我”的家族三代人的生活、命運、貌似離奇,實則深刻異常的經歷恰似800里瀚海那樣神奇。這篇小說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很有獨到之處。寫的人物雖然很多,有十來個,但個個寫得深刻、真實,突出地表現出他們的戲劇性和悲劇性。姥姥、姥爺、爺爺、奶奶這一輩人的生活非常浪漫、漂泊不定、闖蕩關東,隨意性很強。他們的愛情也都極熾烈、極離奇,甚至不乏原始的、人之初、本能的一面。他們雖然個個窮困,但個個生命力都極旺盛。一句話,他們這一代人的生活充滿戲劇性。到了爸爸、舅舅這一代,人物命運的戲劇性發展到極致,所以有了爸爸殺親爸爸又娶親爸爸的妹妹等等這些情節。到了“我”這一輩,人物悲劇性得到加強。愛與仇、情感與理智,以至愛與死這些矛盾的雙方無時不在侵襲著每一個人,“我們”生活得格外沉重,格外艱難,“我們”的愛情不再像姥姥他們那么自由,浪漫,“我們”戴上了沉重的時代的桎梏。
關係刻畫
小說在刻畫人物時還注意寫出了人的階級關係、民族關係、社會關係、血緣關係等等無比錯綜複雜的具體形態。
例如在對姥姥命運的描寫中,有少女時代的姥姥和地主少爺的愛情關係的描寫,也有少婦時代的姥姥與地主李金斗關係的描寫,這就豐富了我們對關東地主與農民關係的認識。又比如寫李學文,既有打鬼子一面,又有搶男霸女一面,這又豐富了我們對“鬍子”的認識。這樣寫出人物豐富而複雜的各種關係,以及這些關係纏在一起,縱橫交錯,這就使得這篇小說社會生活的內容格外豐富。從表面上看,這篇小說的敘事風格是很特殊的,作者好像有著強烈的講故事意識,大量使用懸念設定,用最平淡、甚至有些滿不在乎的口吻講述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最荒唐離奇的故事。他的敘述風格是“洞穿生活真相後的冷峻;冷中有熱、樸厚深沉的感情流露。在這些方面,洪峰吸取了古今中外優秀的敘事藝術的不少絕招,以自己的氣質熔鑄之,形成了一種強悍的、舉重若輕、馭繁似簡的敘事者的氣派和風度。他的筆觸像章魚的觸鬚上的吸盤,牢牢地、完全地把握著他所講述的故事。儘管作者本人一再聲稱他的這篇小說沒有詩意,只想“把誠實貫徹到底”,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小說還是有著豐沛的詩意的。“在整體的氛圍上,生活的嚴峻和生命的強韌性的統一,人的命運的複雜性、奇異性和人對待命運的態度的單純性和平靜態度的統一,濃重的悲劇性和不可思議的戲劇性的統一,使得《瀚海》沉浸在一種遼闊、蒼涼、雄渾、孤獨的詩的境界之中。在局部的描寫中,有時也流溢著一種溫愛的詩意。例如,二哥帶著弟妹“掃硝”的場面,以及二哥用“掃硝”所得的錢為小妹買花布衫時與“我”的對話,那都是使人怦然心動的。”這篇小說還有一點極富創新意味,即作為作者的洪峰在作品中真真實實地承認就是那個“我”,這就使得這篇作品似乎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虛構的成份。當然,新的並不一定就是好的,作者如此強烈的干預是否值得讚揚尚待討論。
結構形態
《瀚海》在結構形態上還有兩個值得注意的地方。一個是敘述方式。整個內容,基本上是由“我”以第一人稱方式敘述出來的,但其間也有巧妙的變化:或者把某個故事裡的人物先暫時從表面上切斷同“我”的關係,用第三人稱冷靜地加以敘述,然後點出某人與“我”是什麼關係,接上去繼續使用第一人稱敘述下去;或者乾脆讓故事中的人物來一段“夫子自道”,形成另一種第一人稱。這兩種敘述方式和總的第一人稱敘述方式交相使用,活而不亂,既體現出敘述者“我”在情緒上有時熱烈有時冷靜的變化,又使這個沒有中心事件的幾萬字的中篇,波瀾起伏,跌宕騰挪,讓人讀起來津津有味。
榮譽
1)1988年《瀚海》獲1986~1987年東方文學基金會、《中篇小說選刊》優秀作品獎證書、獎金,頒獎機構:《中篇小說選刊》
2)1989年《瀚海》獲吉林省政府第一屆“長白山”文藝獎優秀小說獎證書、獎金頒獎機構:吉林省政府
相關評價
《瀚海》是出現的在思想和藝術上都頗具特色的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儘管作者用很大篇幅描寫了生息、繁衍在吉林、內蒙交界處那個白茫茫如“冰原”般鹽鹼地上張氏家族三代人的生活故事,為了分析這篇小說的思想和藝術價值,我們還是要從第三代中的“我”和雪雪的愛情故事著眼。
說實在的,如果只是講述了姥姥、姥爺、奶奶、爺爺、舅舅、舅母、大哥、二哥、姐姐、妹妹在兩性關係上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在野蠻、屈辱、順從中又不斷激起反抗和追求的悲喜劇,把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故事聯輟在一起,那么,這箇中篇最多也就只能向人們提供一點兒帶有亞原始意味的某種生存狀態的資料罷了。
在前一時期出現的作品中早已不乏先例。而且,離開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熱衷於展覽某種奇異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狀態,即使不是胡編亂造,褻瀆歷史和現實,那也不能算真正完成了文學使命。在這方面,覺得《瀚海》的作者是相當清醒而自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