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盪》這一系列紀錄片具有濃厚的歷史厚重感,其是反映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企業變遷史的電視專題。一檔具有“典藏價值”和類“中國企業史工具書”的電視節目。節目通過編年體的方式,一集一年,集中呈現當年的一家代表企業或一個典型現象。
該節目簡介來自於上海五岸傳播有限公司。
http://www.wingsmedia.com.cn/sitebao_wingsmedia/Service_showColumn.do?id=10138&input=Service_showColumn.do%3Fid%3D0%26page.curPage%3D1
1978-小平訪日:改革開放政策的確立;
1979-袁庚之蛇口開發:蛇口成為“改革開放”的第一個實驗田; 殺開一條血路,需要多少智慧與勇氣? 提出兩句口號,又引來多少碰撞和爭議? 南海邊的這個圈,是對新時代的承諾,也是對老戰士的考驗。 1979年,且看袁庚如何種好蛇口這塊改革開放的試驗田。
1980-傻子沉浮:計畫體制出現裂縫,個體經濟的興起; 炒炒瓜子,一不小心炒出了一個資本家; 搞搞個體,也免不了七上八下地說閒話。 收緊還是放開,姓社還是姓資,問號出在蕪湖,影響遍及中華。 1980年,且看年廣久如何幾起幾落,個體經濟如何生根發芽。
1981-魯冠球:鄉土力量迸發出巨大的生命力; 小小萬向節,飽含千辛萬苦。 衣食足,農村富,再發展,出路在何處? 原料基本靠找,人才基本靠討,銷售基本靠跑,還是不服輸。 1981年,且看魯冠球們如何不折不撓,鄉鎮企業如何踏上征途。
1982-柳市八大王:民營經濟“踩線”,第一次巨觀調控開始; 一頂投機倒把的大帽子,嚇壞了“溫州八大王”。 抓的抓,逃的逃,直弄得柳市不成市,樂清好冷清。 究竟是民營經濟踩了線,還是巨觀調控豁了邊? 1982年,且看溫州當局如何高調討伐,又如何及時糾偏。
1983-步鑫生的迷惘:國企改革急於找尋突破口,但依然前景迷茫; 一份新華社內參,突然捧紅了浙江的一家集體企業; 一個海鹽小裁縫,突然走在了全國企業改革的前列。 經驗不少,爭議也不少;活動太多,困難也太多, 1983年,且看步鑫生如何摸著石頭過河,潮起又潮落。
1984-王石創萬科:這一年聯想、萬科等很多後來的大企業創立,成為改革中的“公司元年”; 你也開公司,他也開公司,都說下海此其時。 你也往南跑,他也往南跑,都說深圳是福地。 有的人只想著賺錢,有的人還想想明天, 1984年,且看王石們如何踏準步點,跨入中國的“公司元年”。
1985-“一龍生九子”:市場緊缺供不應求,中國企業大幹快上,掀起引進熱潮; 美好生活,家裡怎能沒有彩電冰櫃? 市場緊缺,企業怎能不迎頭趕上。 情急之下,一龍生出九子來,阿里斯頓到處賣。 1985年,且看技術引進如何形成熱潮,家電企業如何大幹快上。
1986-“莊主”禹作敏:鄉村經濟崛起,第二次巨觀調控來臨; 大寨沉寂十年後,天津出了個大邱莊。 挖窮根,辦工廠,大變樣。社員的福利好得就像烏托邦。 那莊主,既是領頭羊,又像太上皇,說好說壞,一時沸沸揚揚。 1986年,且看禹作敏如何崛起草莽,順昌逆亡。
1987-大眾合資:以德國大眾為代表的合資企業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 德國街頭尋找德國廠商,合資談何容易; 中國同行自有中國習慣,磨合頗費周折。 桑塔納能不能跑起來,國產化會不會“瓜菜代”? 1987年,且看上海大眾如何夯實基礎,繼往開來。
1988-物價闖關:市場繁榮,導致給物價闖關帶來可能,然而最終闖關失敗; 雙軌制,是不是雙刃劍?一邊是信號,一邊是“官倒”。 價格關,能不能闖過關?加緊印鈔票,難敵搶購潮。 八月剛開闖,十月就叫停,穩定人心最要緊。 1988年,且看中國如何對付通貨膨脹,轉入治理整頓。
1989-三角債和紅帽子:物價闖關失敗、第三次巨觀調控,市場由熱驟冷,企業陷入困境; 去年還膨脹,今年就緊縮,如同冰火兩重天。 賣貨難收錢,買貨沒有錢,人欠欠人成連環。 一時間,形成討債大軍幾百萬,走西北,轉東南。 1989年,且看政府如何清理三角債,企業如何渡難關。
1990-兩所成立:中國資本市場開始建立,但還遠沒有完善; 只聽鑼響一聲,終於你可拋出,我可買進。 但見所開兩家,從此東有上海,南有深圳。 老百姓,先觀望,後奔忙,小小一張認購證,當年最吃香。 1990年,且看中國如何啟動證券交易,發展資本市場。
1991-鄭州商戰:短缺經濟結束,“不愁賣”變成需要“善吆喝”了,行銷之戰星火燎原; 商家向來坐北朝南,卻為何,突然儀仗隊、軍樂隊,鑼鼓喧天? 服務向來冰冷寡淡,卻為何,突然又敬禮、又鞠躬,笑容滿面? 是被動應戰,還是主動求變? 1991年,且看鄭州商界如何八仙過海,逐鹿中原。
1992-“首騙”牟其中:計畫體制瀕臨瓦解,這給富有想像力的冒險家們提供了巨大舞台; 罐頭怎么能換來飛機,都說很神奇,真的很神奇。 雪山怎么能炸個口子,說他吹牛皮,果然吹牛皮。 思想解放,爭論停息,人們的想像力就會如虎添翼。 1992年,且看牟其中們如何閃亮登場,爭相上演好戲。
1993-質量萬里行:“質量萬里行”既是宣傳隊,也是播種機,消費者質量意識開始覺醒; 見了百姓也斬,見了部長也斬,是誰這么明目張胆? 想換什麼牌子,就貼什麼牌子,是誰如此愚昧顢頇? 來信如山高,電話被打爆,能不心急火燎! 1993年,且看媒體如何質量萬里行,王海如何打假維權。
1994-柳倪之爭:“技工貿”還是“貿工技”?這場爭論其實是中國製造發展的路徑之爭; 一個是臥薪嘗膽,發跡中關村,來自黃土地; 一個是躊躇滿志,啃過洋麵包,強項在設計。 強強聯手,一加一是不是大於二?強強分手,二減一會不會小於一? 1994年,且看柳倪如何合久必分,聯想如何異軍突起。
1995-長虹價格戰:一些民族品牌靠價格優勢打敗外企,但終因陷入價格戰泥潭,而喪失了未來空間; 日事日畢日清日高,做偉人先要做惡人; 重才識才選才用才,像作家也像哲學家。 以智為鏡,以勇為本,以仁為懷,中國海爾十年磨一劍。 1995年,且看張瑞敏如何以冷靜應對狂熱,從容不迫,笑傲天下。
1996-海爾中國式管理:管理提升的背後,閃爍著中國企業家們的世界500強之夢; 降價,降價,降價,彩電也像武林,長虹做了盟主。 出擊,出擊,出擊,一舉超越索尼,長虹鋒芒畢露。 中國製造,手持價格當空舞,是甜還是苦? 1996年,且看倪潤峰如何挑起價格戰,被迫兩次退出江湖。
1997-史玉柱“巨人”倒下: 秦池崩盤、三株瓦解……這是中國企業史上的第一個崩塌之年; 說不清秦池為何是好酒,看不盡三株廣告滿牆頭。 看不透亞洲金融風暴稠,想不到造樓不成要跳樓。 那年頭,沒理由,你吃不了,就得兜著走。 1997年,且看巨人大廈如何轟然垮塌,史玉柱如何有志難酬。
1998-柯達全行業收購:中國政府“國退民進”的重大經濟轉型; 國退民進,抓大放小,是不是最難啃的骨頭? 九八協定,一家鯨吞,為何被稱為空前絕後? 行業整合,誰是談判高手?無錫風波,誰在反對分流? 1998年,且看柯達如何完成這錯綜複雜、一言難盡的全行業收購。
1999-上海財富年會:中國企業家第一次和世界企業家比肩而談,中國開始“與世界對話”; 二十世紀最後一年,中國好事連連。 財富年會,對話幾百位富翁;股市井噴,拉出三十根陽線。 浦東飛機場,有中國私人飛機;世界五百強,有中國國有企業。 1999年,且看中國如何融入世界,走向新千年。
2000-基金黑幕:藍田神話、中科崩塌……中國資本市場黑幕重重,制度建設任重道遠; 什麼叫“雙倒”?請看趙瑜綱報告的揭秘。 什麼象“賭場”?請聽吳敬璉講話的分析。 基金違規十家聯手、股市作假接二連三,是先規範,還是先發展? 2000年,且看基金黑幕如何揭開,資本市場如何反思。
2001-網路寒冬之“西湖論劍”:在網際網路寒冬中,年輕的創業家們抱團取暖,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數位化生存,很快掀起了一場網路燒錢運動。 西湖論劍,除了金庸,又有誰是力挽狂瀾的英雄? 來得再遲也是冬,有的出局,有的摘牌,家家憂心忡忡。 2001年,且看中國網際網路如何坐上過山車,熬過寒冬。
2002-MBO:TCL和春蘭,成為中國那個年代最具代表性,也最令人唏噓的改制故事; 陽關道還是不歸路?為什麼拉上了李東生,撇下了陶建幸? 是流失還是分享?為什麼惹惱了顧雛軍,激怒了郎鹹平? 經濟轉型好艱難,改到深處是產權。 2002年,且看國企改革如何步履蹣跚,國退民進又如何收官。
2003-溫州炒房團:房地產市場火爆,民企重型化運動開始,市場車輪似乎開始碾向堅硬的壟斷地帶; 炒房產,炒房產,推平的都是工地,聳立的都是樓盤。 好喜歡,好喜歡,溫州來了個炒房團,山西還有煤老闆。 地方政府竊喜,開發商人數錢。 2003年,且看中國房地產業如何一飛沖天,又如何面臨考驗。
2004-德隆之死:民企重型化被叫停,嚴厲的巨觀調控開始; 德隆股票是個謎,它能逆市上行,連續六年不低迷。 德隆架構也是個謎,它的企業圖譜可以貼滿一面牆壁。 德隆老闆更是個謎,江湖中,幾人識得唐萬新? 2004年,且看德隆如何大勢已去,唐萬新如何鋃鐺入獄。
2005-華為國際化:向國際衝擊,是中國企業獲得自信後的必然跨越; 不靠降價,就靠質量,華為打造了怎樣的國際形象。 拒絕採訪,拒絕領獎,解讀華為卻只有這張側身像。 有時固執,有時張狂,改善自我就別聽什麼讚揚。 2005年,且看任正非如何與狼共舞,立足國際市場。
2006-金融改革之銀行上市:中國股市與中國經濟同步,達到歷史巔峰; 進入WTO第五年,金融業改革面臨攤牌。 小打小鬧,只能解決“人往哪裡去”,大開大闔,才能解決“錢從哪裡來”。 背水一戰,當然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2006年,且看國有銀行如何突出重圍,繼往開來。
2007-中國製造之困:中國製造經歷了10年的黃金成長期後,走到十分敏感的十字路口; 都說中國製造很美,有誰知,崛起的同時就有摩擦追隨。 高消耗只換得量大利微,更那堪,一聲召回兩行淚。 玩具商死則死矣,其他人怎樣才能望而不生畏? 2007年,且看中國製造如何調整方向,路轉峰迴。
2008-回顧與展望:總結30年,放眼2008; 家有大難,前有南方雪災,後有四川震災。 國有大喜,剛看奧運盛會,又看神七歸來。 回望這激盪三十年,能不心潮澎湃,豪情滿懷。 2008年,且看中國人民如何跨越新險阻,繼續改革開放向前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