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懸念》

《溫州懸念》--是一部書籍的名稱,共分為10章。

溫州懸念 內容簡介

本書的基本框架是:第一章和第二章是對溫州20多年改革歷程的總體描述;第三章,講述的是溫州新生代企業家階層與政治的頗為微妙的互動;第四章,講述一個獨特的邊緣性社區對現有社會治理秩序的衝擊;第五章,講述溫州民間金融試驗的沿革與困頓;第六章,勾勒溫州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第七章,描述了溫州正在形成中的菱形財富結構;第八章,講述的是與社會經濟發展相伴生的來自最基層的民主故事;第九章,把焦點放到了市場化浪潮中的政府官員及社會治理結構上;第十章,是一次開放式的對話,其中,將溫州模式與蘇南模式進行對比得出了一些新鮮的結論。在這塊中國最著名的民營經濟生長地,作為兩位自告奮勇的“溫州現象”的長期觀察者,作者渴望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他們認為,中國改革的進程,是一種漸進式改革的模本。各種社會要素和矛盾在衝突中互融,在新的利益關係的調整中達成新的平衡,這可以說是協調,也可以說是妥協。總之,社會矛盾沒有被激化。一個十分重要的前提是,中國的改革不是以犧牲某一階層的利益為代價的,在溫州,乃至中國改革生態圈中,所有的利益集團都是改革的受益群體。這應該形成一種共識,惟有這樣,國人才能以一種更為平和的心態來面對未來的更為艱辛的社會秩序的變革。

溫州懸念 本書前言

序言 1979年,香港經濟學教授張五常應倫敦經濟事務研究院之邀寫一本關於“中國可能的變化”的書,張教授因此到廣東等地跑了一圈。在書稿中,他大膽預測中國一定會在不遠的將來實行市場經濟,並且中國會有類似於產權私有化的市場經濟出現。當他把書稿寄給美國的一些大名鼎鼎的經濟學家的時候,得到的大多數反饋是疑問。很多人建議他不要發表這本書,有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甚至用近乎質問的語調問張教授:“你竟認為經濟學理論有辦法來預測中國嗎?” 這幾乎是對張五常,也是對中國改革模式的一次“致命的質問”。然而,張五常決定我行我素。3年後,發生在中國的改革實踐讓他大大地出了一回名。 到2000年,3位中國的青年學者去美國拜訪哈佛、麻省理工的20多位著名經濟學家,就一系列與中國有關的問題向他們討教,這回他們聽到的絕大多數是近乎恭維的回答。197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森甚至大膽地預言:“我預測中國將在2000年至2020年間有長足的發展。為什麼?因為你們可以輕而易舉地效仿國外最好的技術。如果中國能避免戰爭、政治動亂和烏托邦式的團隊精神,那么,當美國和西歐在下一個20年裡經濟成長徘徊在2%時,中國的經濟成長應該是這個數字的兩倍。” 其實,近十年來,對這樣的反差或轉變,中國經濟學界已經司空見慣,我們中的很多人因此而陶醉在“創世紀”的喜悅中,一種改革“自大”“自戀”情結正散發出頗為感性化的氣息,瀰漫在我們思想家園的上空。 可是,相對於旁觀者的薩繆爾森們,我們是不是應該有另外一種更為謹慎和敬畏的心態?畢竟,對中國改革的所有陣痛和苦難惟有真正置身於其中的人們才能夠深切地感受到,即便在今天乃至即將到來的明天,中國的改革之路都不可能是高速公路般的通暢。更何況,將來關乎中國前途的命題已大大地超出了純經濟學的範疇,新的、衍變中的社會格局正向前行中的人們拋出一個又一個讓人倍感困惑的難題。 選取一個全新的視角 解釋一個社會秩序的演進,遠比解釋市場經濟中的一些現象要難得多。事實上,我們對這一方面的探求和研究,已經相當滯後,已經被實踐甩下了一大截。因此,當我們打算為自己所熟悉的溫州寫一點什麼的時候,我們覺得有必要選取一個全新的視角。 溫州,已經成為一個模式化的經濟地理名詞。曾幾何時,在許多稍稍了解溫州的人們的理解中,溫州便是前店後廠的家庭作坊,便是供銷員滿天跑的家族工廠,便是專業市場、溫州街和一群操著一口難懂的方言的精明的生意人。盤旋在溫州上空的,便是“姓資姓社”的激烈對峙,便是對私營經濟的喜惡判斷。 ………

溫州懸念 本書目錄

第一章冒險者沒有樂園
中南海派員三下溫州
先生娃,後取名
看“資本主義”,到溫州去
一名獸醫和他的“半社會主義論”
檔案一一位溫州老百姓對“溫州模式”的質疑
檔案二當前溫州老闆和僱工的一此情況
觀點交鋒在溫州
第二章溫州是什麼
中國改革者朝覲的“麥加”
“雜草論”與老百姓經濟
溫州的經驗在市場
假冒偽劣的“壞小孩”
香香臭臭溫州人
檔案一溫州新民諺
檔案二尋根葉適――800年前的溫州“搖滾”
觀點學者眼裡的溫州
第三章一個小鎮的政治經濟學
商人決戰豈止在商場
悲愴“八大王”
南存輝怒斥魏京生
被“僱傭”的“打工”書記
尋找“自己人”的感覺
檔案一深圳民營企業的黨員和黨組織
檔案二魯冠球:與政治共舞
觀點民營企業:“紅黑兩道”走不得
第四章浙江村:發生在邊緣的衝突
悄悄進了北京城
從邊緣發動的“暗襲”
變通帶來“新秩序”
一次危險的勝利
大清理運動開始了
“到哪裡去?”
檔案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清理整頓豐臺大紅門地區的通告
觀點中關村向浙江村學習什麼?
第五章錢莊的困惑
只見過一天陽光的錢莊
血腥的抬會
用家具商標命名的信用社
草根層的聲音與無奈
檔案鄭樂芬蔡勝南利用“抬會”進行金融投機倒把案
觀點關於民間金融試驗的不同聲音
第六章我們可以說“不”
“說話”最多的人
催生“社會主義的尾巴”
“潤滑劑”還是“催化劑”
檔案中國第一代革新派知識分子康有為的最後歲月
觀點知識分子對當代中國改革的基本態度
第七章貧富之間
第八章村莊裡的民主
第九章站在政治懸岸的邊緣
第十章對話溫州
溫州的100個記憶
後記

溫州懸念 作者介紹

胡宏偉,1986年畢業於杭州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現為新華社主任記者,曾獲全國好新聞獎。長期致力於鄉土經濟和鄉土中國的報導、研究,尤其對溫州問題多年追蹤,有獨到見解。最大的愛好是獨行與冥想。吳曉波,1990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現為新華社記者。著有暢銷書《大敗局》(2001年),另外還有《都市背影》(1996年)、《農民創世紀》(1997年)、《大智大愚吳先生》(1998年)、《我們為什麼冷漠》(1999年)和百餘篇經濟隨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