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浣溪沙·閒把琵琶舊譜尋》

《減字浣溪沙·閒把琵琶舊譜尋》是閨怨詞中的佳作。詞中前五句一句一意境,塑造出鮮明的藝術形象,表達出極纏綿悱惻的情感。末句一筆叫醒,使全篇實處皆虛,陡入勝境,加強了全詞情感的力度和深度。

概況

【作品名稱】減字浣溪沙·閒把琵琶舊譜尋
【創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賀鑄
【作品體裁】詞

原文

減字浣溪沙
閒把琵琶舊譜尋,四弦聲怨卻沉吟。燕飛人靜畫堂深。
欹枕有時成雨夢,隔簾無處說春心。一從燈夜到如今。

作者

賀鑄
(1052-1125)北宋詞人。字方回,自號慶湖遺老,祖籍山陰(今浙江紹興),生長於衛州(治今河南衛輝)。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蘇州。好以舊譜填新詞而改易調名,謂之“寓聲”。其詞風格多樣,善於錘鍊字句,又常用古樂府和唐人詩句入詞,內容多刻畫閨情離思,也有嗟嘆功名不就、縱酒狂放之作。又能詩文。詞集名《東山詞》。詩集名《慶湖遺老集》,今本為清人所輯。

賞析

此詞是閨怨詞中的佳作。詞中前五句一句一意境,塑造出鮮明的藝術形象,表達出極纏綿悱惻的情感。末句一筆叫醒,使全篇實處皆虛,陡入勝境,加強了全詞情感的力度和深度。《白雨齋詞話》評此詞結句云:“妙處全結句,開後人無數章法。
上片起首一句用韋莊《謁金門》詞“閒抱琵琶尋舊曲”句。“把”、“抱”同義。“譜”,這裡也指曲。“曲”而書之於紙為“譜”,“譜”而付諸管弦為“曲”。“尋”為“重溫”之義。全句寫一位少女百無聊賴,隨意抱持琵琶重彈舊曲。次句“四弦聲怨卻沉吟”承上,言琵琶的四根弦上發出悽怨的音響,一似人深思時的微吟詠嘆。“卻”字與“舊”字是詞眼所,“卻”字見出琵琶聲之“怨”、之“沉吟”,恰與彈曲者的主觀意願相反:本欲解悶,適增其愁。
可見,上句所謂“舊譜”,並非單指過時的曲子,而是指往日與戀人聚會時曾經彈奏過的樂調。那時候兩情歡悅,因此琴聲歡快,此時兩情隔絕,雖撫弦更彈舊曲,企望用美好的回憶來自我安慰,但無論如何也奏不出舊日的愉悅之音了。第三句“燕飛人靜畫堂深”,語意層而進。少女幽居閨中,孤寂無偶,只有梁燕作伴。燕子似乎不忍心聽到這哀怨的琴聲,飛走了;少女本人也不能終曲,放下了撥子。一個“靜”字,一個“深”字寫出了閨中又恢復了先前那種死一般的靜止,意境深邃。
過片兩句為對比。上聯寫少女斜靠著枕頭,有時像宋玉《高唐賦》里那位“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的巫山神女一樣,夢中飛到情人身邊,重渲染情之烈;下聯寫一道門帘,就象沉重的棺蓋,使閨中人與世隔絕,無處訴說她的懷春相思之心,重點出現況之苦。
歇拍寫“燈夜”即正月十五元宵節夜前後幾天城市處處張燈結彩,通宵達旦供人玩賞,平日藏深閨人未識的姑娘們,難得這樣的好機會,可獲準外出嬉遊。此篇所寫的少女,最後一次見到戀人,就元夜。從那之後,魂牽夢繞,卻至此時未唔。此句七個字用數字寫時間,把前此的種種情感反覆並深化了。大有點石成金之妙。陳廷焯即以此為例,評曰“妙處全結句,開後人無數章法”(《白雨齋詞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