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留人不住》

《清平樂·留人不住》

此詞寫離別,然而所寫景物卻是碧濤春水、青青楊柳、曉鶯啼鳴。此乃以春天美好的景物寫離別,並把枝枝葉葉都賦予離情。

概況

【作品名稱】清平樂·留人不住
【創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晏幾道
【作品體裁】詞

原文

清平樂
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此後錦書休寄,畫樓雲雨無憑。

作者

晏幾道 (約1030—約1106)北宋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晏殊第七子。曾任太常寺太祝。熙寧七年以鄭俠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事,受株連下獄。元豐五年為潁昌府許田鎮監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師賜第”(《碧雞漫志》卷二)。晚年家境貧寒。文學與其父晏殊齊名,世稱“二晏”。詞風哀感纏綿、清壯婉麗。有《小山詞》一卷。

賞析

此詞寫離別,然而所寫景物卻是碧濤春水、青青楊柳、曉鶯啼鳴。此乃以春天美好的景物寫離別,並把枝枝葉葉都賦予離情。
起筆“留人不住”四字,扼要地寫出送者、行者雙方不同的情態,一個曾誠意挽留,一個卻去意已定。“留”而“不住”,故啟末二句之怨思。次句寫分手前的餞行酒宴。席間那個不忍別的送行女子,想必是吃不下去;而即將登舟上路的男子,卻喝了個“醉” 。 “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二句緊承“醉上蘭舟去”,寫的是春晨江景,也是女子揣想情人一路上所經的風光。江中是碧綠的春水,江上有宛囀的鶯歌,是那樣的宜人。這景象似乎正是輕別的行者輕鬆愉快的心境的象徵。而“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則遙應“留人不住”句,是蘭舟既發後渡頭空餘的景物,也是女子主觀感覺中的景物,所以那垂柳 “枝枝葉葉”俱含“離情”。以上四句寫景,渾然一體,卻包含兩種不同情感的象徵。
結句寫情,卻突然轉折,說出決絕的話,寄語對方“此後錦書休寄”,因為“畫樓雲雨無憑”,猶言:我們青樓女子是靠不住的,你今後不必來信了,從此割斷情感聯繫吧。其實這是負氣之言,其中暗含難言之隱。妓女社會地位低下,沒有愛的權利,即使有了傾心的男子,也沒有長聚不散之理。彼此結歡之夕,縱使千般恩愛,時過境遷,便“留人不住”了。有感於此,所以乾脆叫對方“此後錦書休寄”了。話雖如此,倘不想得到“錦書”,何以特別提到?
總之,結尾兩句以怨寫愛,抒寫出因多情而生絕望、絕望恰表明不忍割捨之情的矛盾情懷。周濟《宋四家詞選》評曰:“結語殊怨,然不忍割。”此乃深透之語。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